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千金榆、鵝耳櫪、普陀鵝耳櫪、天台鵝耳櫪的辨識區別

千金榆、鵝耳櫪、普陀鵝耳櫪、天台鵝耳櫪的辨識區別

千金榆、鵝耳櫪、普陀鵝耳櫪、天台鵝耳櫪的辨識區別

花木君

千金榆是比較常見的綠化景觀樹木,然而由於名字裡面有個「榆」,因此不少人以為是榆科植物,其實,千金榆並非榆科,而是屬於樺木科鵝耳櫪屬植物,並且同屬還有幾種珍稀品種,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

鵝耳櫪屬 (Carpinus)是被子植物門樺木科下的一個屬,該屬均屬落葉喬木或小喬木,少數物種為灌木植物,在第三紀的地層中,發現大量的鵝耳櫪屬的葉、果苞、花粉及小堅果的化石,為第三紀化石植物區系組成中的重要類群之一。該屬共約40種,中國有25種15變種,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華東、華中及華南等省份,基本上各省份都有該屬植物分布。

鵝耳櫪屬代表物種為千金榆,分為兩個組,一個是千金榆組,一個是鵝耳櫪組。兩個組的主要區別如下:

千金榆

鵝耳櫪

1、 葉片區別:千金榆葉片側脈多為15-20(25)對;鵝耳櫪組的側脈多為8-12(15)對。

華千金榆

天台鵝耳櫪

2、 果苞之區別:千金榆的果苞兩側近於對稱,中脈位於近中央位置,在序軸上呈覆瓦狀排列,紙質;鵝耳櫪的果苞兩側不對稱,中脈偏向內緣一側,在序軸上排列疏鬆,厚紙質。千金榆外側的基部無裂片,內側的基部具裂片或耳突,中裂片的外側內折;鵝耳櫪外側的基部有或無裂片,內側 的基部具裂片或耳突或僅邊緣微內折,中裂片外側的邊緣不內折。

千金榆

普陀鵝耳櫪

3、 果實之區別:千金榆的小堅果矩圓形、橢圓形、長橢圓形或長卵圓形,且大部分或全部為果苞基本的裂片或耳突所遮蓋;鵝耳櫪的小堅果寬卵圓形、三角狀卵形,較少卵圓形,且不為果苞基本的裂片或耳突所遮蓋或僅部分被遮蓋。

千金榆

分清楚千金榆和鵝耳櫪的區別,我們再看鵝耳櫪,鵝耳櫪組裡面有兩種珍稀瀕危植物,一種是普陀鵝耳櫪(學名:Carpinus putoensis Cheng),一種是天台鵝耳櫪(學名:Carpinus tientaiensis Cheng)。普陀鵝耳櫪和天台鵝耳櫪非常相似,我們看看它們的生態特徵:

普陀鵝耳櫪,樹皮灰色;小枝棕色,葉厚紙質,葉片橢圓形至寬橢圓形,上面疏被長柔毛,下面疏被短柔毛,葉柄上面疏被短柔毛。果序梗、序軸均疏被長柔毛或近無毛、果苞半寬卵形,小堅果寬卵圓形,雌雄同株,雄花序短於雌花序。雄、雌花於4月上旬開放,果實於9月底10月初成熟。

天台鵝耳櫪,高可達20米;樹皮灰色;小枝棕色,葉革質,葉片卵形、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上面近無毛,下面除沿脈疏被長柔毛、葉柄上面溝槽內密被長柔毛。果序梗、序軸初時密被長柔毛,後漸變無毛;內外側基部的裂片均近卵形,小堅果寬卵圓形或三角狀卵圓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普陀鵝耳櫪於1930年由著名植物分類學家鍾觀光教授發現,1932年由林學家鄭萬鈞教授命名。普陀鵝耳櫪迄今為止世界上只發現一株,位於浙江舟山普陀山風景區的佛頂山慧濟寺西側,樹高13.5米,樹齡約250年,1999年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保護級別Ⅰ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級別為極危(CR)。普陀鵝耳櫪雌雄同株,然而雌雄花開放時間錯開,造成自然繁育很難。如今經過園藝學家們的不懈工作,通過有性和無性繁殖的方式,不斷擴大子代種群規模,已育的普陀鵝耳櫪子代苗木經達到3萬餘株。

天台鵝耳櫪1932年被林學家鄭萬鈞命名,天台鵝耳櫪分布於天台縣華頂山,當時發現野生母樹21株,後來在浙江省磐安縣又發現4株,目前野生天台鵝耳櫪不超過30株。天台鵝耳櫪2001年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保護級別國家II級。

普陀鵝耳櫪和天台鵝耳櫪的區別不甚明顯,非常相似,主要區別在於:

1、天台鵝耳櫪的葉片上面幾乎無毛,而普陀鵝耳櫪的葉片上面有稀疏的長柔毛;

2、另外由於普陀鵝耳櫪側脈11-13對,天台鵝耳櫪側脈12-15對;

3、普陀鵝耳櫪果序長3-8厘米,天台鵝耳櫪果序略長,約8-10厘米。

以上就是千金榆、鵝耳櫪、普陀鵝耳櫪、天台鵝耳櫪的簡單區分,事實上,在景觀觀賞和盆景製作上,多選取千金榆,一則是資源豐富,再則是千金榆有的葉片較小,適合製作盆景,尤其是小葉千金榆,是近些年比較受歡迎的盆景素材之一,關於千金榆的盆景製作養護,我們另一篇文章再介紹。

(部分圖片源自網上,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2019-2-23易花得木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務號)

宜花得木yihua-demu)(閱讀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石斑木盆景的鑒賞與養護
知網,你在悄悄地「掠奪」我們的智慧成果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