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淡,是人生最濃的滋味

淡,是人生最濃的滋味


請點擊

上面藍色字免費訂閱本賬號!



財經刊


三味文摘


養身術


作者:平白書


來源: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

「人生百味」常指人生百般波折,如同入口的百般滋味。

殊不知,「滋味」一旦入口,是無法拒絕的,但品嘗的深度卻可以選擇。初嘗苦澀,味道不佳,那就淺嘗輒止,或用其他滋味調和,漸漸也就度過去了。

人生百味也是如此,每次突破和成長,都會收穫新的「滋味」,有苦有甜,苦很常見,甜要珍惜。即便苦多於甜,也可以用生活其他的「滋味」調和、沖淡,保持澄明舒爽的心態。

文字,是讀書人滋養心性、調和人生「滋味」的良方。尤其是關於生活細枝末節、家長里短的記敘,最是平易近人,打動人心。

這其中,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的京派作家代表人汪曾祺的散文則是讀來唇齒留香的上好「滋味」。

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生活,是很好玩的。」在《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中,他以平淡、含蓄的語言,講述了他一生數次沖淡「苦澀」,又聚少成多「甜蜜」的經歷。他始終保持平靜曠達的心態,創造了積極樂觀詩意的文學人生。

在他的筆下,萬物靜觀皆自得。如他所言:人世間有許多事,想一想,覺得很有意思……會噗嗤笑出聲來。

下面我們一同走進汪曾祺筆下的世界,去看看生活的美妙之處。

多年父子成兄弟

有人說,汪曾祺身上有著人們失落已久的生活趣味。通過書中的敘述,不難看出他的趣味傳承自能文善武的父親。

汪曾祺出生於江蘇高郵,三歲喪母,對母親的記憶,僅僅是一張枯黃的畫像。而父親,則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傳奇,一直令他懷念至今。

父親以醫眼為職業,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父親會作畫、刻圖章、擺弄各種樂器、還會撐桿跳、踢足球、舞弄拳腳功夫,甚至連母親死後的冥衣也是他幾天不眠不休親手挑選色紙製作的。

父親愛好廣泛,對所有事情均全情投入,並想方設法的把這件事做到最好,自己吃苦受累滿不在乎。

他為人樂觀隨和,對待子女,從不厲色以待。父親總是不厭其煩地陪伴孩子玩耍,還處處發揮著自己心靈手巧的優勢,為孩子們扎風箏、製作粘貼玻璃水晶球、扎花燈等,是名副其實的「孩子王」。

這位「貪玩」的父親,對汪曾祺的學習狀況從不加以干涉。即便汪曾祺偏科嚴重,語文第一、數學墊底,他也滿不在乎,更別提特長學習了。

他讓孩子們撒歡兒的玩,在玩中學,在學中成長。殊不知,正是源於他的「放手」,形成了汪曾祺善於獨立思考,敢於嘗試的性格。

都說,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的確如此,因為自幼喪母,汪曾祺受到父親諸多愛戴和呵護,且之後的繼母都將他視若己出,沒讓他受半點委屈。稱他為蜜罐里長大的孩子,一點都不為過。

當年,父親帶汪曾祺去江陰投考南菁中學,住在一個市庄的棧房裡,臭蟲很多。父親點一根蠟燭守在床邊,見到臭蟲,就用蠟燭油滴在它身上。早上等汪曾祺醒來,父親竟一夜未眠,床鋪上好多蠟燭油點子,可見父親愛子細緻入微。

父親也有點「不著調」,汪曾祺十七歲初戀,他不但不干涉,還在一旁幫兒子寫情書,瞎出主意。之後汪曾祺學會抽煙。父親喝酒,也會給兒子斟上一杯,抽煙也是一人一根,還主動給兒子點火兒。

這對父子的親密關係,即便是當下,也是令人艷羨的對象。這得益於父親「抓大放小、循循善誘」親子相處之道。

只要孩子發展的大方向沒錯,鼓勵孩子多嘗試和努力。孩子終會找到自己喜歡的行當,並按著心性追隨下去。至於成敗得失,都是孩子自己的造化,無需干涉太多。

汪曾祺之後的人生之路,無不顯示出其對重要節點的理性判斷,和對自己喜愛的事業孜孜不斷的追求。

教育不能只爭朝夕,而要靜待花開。

西南聯大求學之路

當年,志得意滿的汪曾祺一心投奔沈從文老師,報考了曾經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沒成想,他從上海坐船經香港到河內,乘坐火車到昆明考大學的途中,剛到昆明就突發惡性瘧疾,高燒不退,在醫院住院治療差點錯過高考日期。

幸好,天隨人願,他在考試前一天辦理了出院手續,虛弱地迎接了人生重要的考試,並考取了心儀的大學。

西南聯大是日寇侵華、平津淪陷時期,北大、清華、南開在昆明組建的臨時大學。大學條件艱苦,師生們居住陋室,衣衫襤褸。

學生宿舍是可以住四十人的大房間,沒有桌椅,學生們買來廉價的肥皂箱,摞起來既是書桌,也是衣櫃。有些同學天天在一起,其樂融融,堪稱知己,也有幾乎不認識的。

與汪曾祺同住一張木床的歷史系同學,四年間幾乎沒見過幾面。同學每日按時作息,刻苦認真。而汪曾祺則是夜貓子,每天在系圖書館裡看一夜書,到天亮才回宿舍。等他回宿舍的時候,同學已經在校園樹下苦讀美文了。

學校師生的「衣衫襤褸」也曾鬧過笑話。一次天黑,一位女生從宿舍去新校舍,路上沒有人,她聽到身後有踢里禿嚕的腳步聲,以為被壞人盯上了。回頭一看,居然是化學教授。他穿了一雙「空前

(也就是露著腳指頭)

和絕後」

(後跟爛了,提不起來,只能半掛著)

的鞋,因此發出這樣的聲音。

即便如此,師生們卻每天孜孜不倦地做學問,刻苦程度也是超乎想像。真是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除了條件艱苦,師生還要時常忍受戰爭的「騷擾」。比如,在西南聯大上課期間,師生常因為「跑警報」中斷課業。

何謂「跑警報」呢?就是提示人們躲避日本空襲的警報。遇到了,必然要往郊外安全區域跑。久而久之,就產生了「跑警報」這個別稱。

「跑警報」是件關乎生死,又不得不採取行動的恐怖之事。卻被汪曾祺品出了別樣的「滋味」。

他觀察到,每次在躲避飛機轟炸的時間裡,人們有趁機埋頭苦讀的,有談戀愛的,還有置身事外圍坐聊天消遣的。更有幾位同學從來不「跑警報」,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如他所言:

我們的民族,長期以來,生於憂患,已經很「皮實」了,對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用一種「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是永遠無法征服的。

一批又一批天之驕子,在西南聯大學業有成奔赴各自崗位,成為棟樑之才。

多年後,有人曾問一位在聯大任教的作家教授,西南聯大八年,設備條件那樣差,教授學生的生活那樣苦,卻為何培養了比之後清華、北大、南開三十年出的人才都要多?

這位作家只回答了兩個字:

自由。

聯大教授講課從來無人干涉,想講什麼就講什麼,想怎麼講就怎麼講。正因為此,形成了獨立思考、學術自由的氛圍。師生為學為人都比較開放。

這是一種精神方面的東西,很難描摹。讓身處其中的人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天賦秉性,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有什麼比明確自己的夢想,並一以貫之地朝著夢想飛奔而去更令人振奮和羨慕的呢。

學校教書育人,最重要的是啟發學生的心性,讓他們走上成就夢想的道路。

沈從文老師的提攜和教化


汪曾祺感恩終生的老師就是曾寫作《邊城》的文學大家沈從文先生。汪曾祺少年受沈先生作品感化,起念學習中文,並全心考入西南聯大。

之後在中文系的學習中,汪曾祺曾受到沈先生的面授指導各文體習作、創作實習和中國小說史。

沈先生講課,可以說毫無系統。即便他閱讀了大量書籍,也從不在課堂上引經據典,都是憑著自己的直覺說「大白話」。

他對寫作的感受直白樸素,寫小說要「貼近人物來寫」。小說里,人物為主,其餘部分是次要的。所有的環境描寫、作者主觀抒情、議論,都只能附著於任務,作者要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

沈先生課上為人謙和自製,毫無嘩眾取寵的江湖氣。課下更是平易近人,廣結善緣,平日家中賓客、學生絡繹不絕。

他的學生幾乎都受過他的恩惠。只要是學生的作品,沈先生除了親自撰寫讀後感,除指點、反覆修改完善之外,還墊付郵費發往各大報社尋找機會發表。

由於發送的書信過多,他想出了裁除文稿四邊白紙,以減輕郵件重量,從而節省費用的妙招。

正是由於他孜孜不倦地提攜和推薦,汪曾祺等學生的作品得以從案頭的灰塵中「重見天日」。

可以說,是沈先生「發現」了學生們的「好」,引領他們走上了淳樸現實主義精神的寫作道路。

沈先生對朋友和學生十分「慷慨」,對待自己卻很「吝嗇」。穿衣服不講究,吃飯也很清淡,幾乎沒下過館子。

沈先生愛用一個別人不常用的詞:「耐煩」。他從不覺得自己是天才,只是比較耐煩。

一個只讀過小學的人,用一支筆打出了一個天下,竟成了一個大作家。這其中,天賦絕不是主要原因,更多的是他踏踏實實做學問,鍥而不捨寫作積累而來。

有一段時期,他曾每個月發表幾篇小說,每年出幾本書。

寫東西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他日以繼夜地寫。後來,他還因過於疲憊,時常流鼻血。有時夜間寫作,竟然暈倒,伏在自己的一攤鼻血里。汪曾祺曾親眼見過沈先生帶著鼻血的文稿,令人十分心疼。

沈先生對文學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影響著自己的學生,也留下了許多記錄時代、謳歌命運的文學作品。

沈先生總以一種善意的、含情的微笑看這個世界的一切。他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得失榮辱的心態,也影響了汪曾祺,讓他在未來的生活中堅守文人的操守,認真寫字,踏實做人。

隨遇而安,最難得的是從容


大學畢業後,汪曾祺先後在昆明、上海、北平等地輾轉教學或從事文字編輯工作。

解放時期,他到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任《民間文學》編輯。1958年,因本系統劃右派指標不夠,他「補課」劃為右派。

人生一向平順的他,瞬間從「好同志」,成為了周圍人的「眾矢之的」。

接連不斷的批判會,讓他血壓一升再升。面對子無須有、指鹿為馬的「批評」,他選擇「一笑而過」。

他坦言: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往往會生出比悲痛更為沉痛的滑稽感。

下放之初,他體會了「勞動是沉重的負擔」這句話的含義。臟活、苦活、累活輪番上陣。他不但沒有怨言,還盡心儘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體魄越發強健,從柔弱書生到健碩勞力,一袋170斤重的糧食穩穩走上45度角那樣陡的高坡。

他還因為細心為果樹噴洒波爾多液,成為了噴洒農藥的能手,承擔了大部分此類工作的重擔。

之後他發揮自己的繪畫特長,參加集體文娛活動。成為了工人演出隊的化妝師。他不但會勾臉譜,還可以臨陣磨槍,上台演出獨幕話劇。

一九六〇年,他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結束勞動。又參加了地區農展會美術工作。主要工作是布展和研畫馬鈴薯《圖譜》。

按他的話說:真是神仙般的生活。沒有領導,不用開會,自己管自己。畫完馬鈴薯,隨手扔到牛糞火里,烤熟吃掉。他應該是當年吃過最多馬鈴薯品種的人了。

只是可惜,他辛苦畫成的《圖譜》在動蕩年代沒有完整保存下來。

一九七九年,全國大面積平反右派分子,他才跟右派的影子告別。不知不覺已經匆匆而過二十年。人生有幾個二十年呢!

很多人問他,你是怎麼熬過來的?

他用四個字回答:

隨遇而安。

人之渺小,被捲入歷史的洪流中只能隨波逐流。如同我們開篇提到的人生百味。「滋味」入口,再無退路,但可以選擇或濃或淡的隱忍下去。

「遇」到不平順的境遇,先讓自己勉為其難的「安」住下來。

就像剛下放的他,從書生到勞動能手,又能發揮餘力,從幕後化妝到台前演出,更能邊繪製馬鈴薯《圖譜》,邊品嘗亂世難能可貴的清幽,滿足口腹之慾的清歡。

無數的選擇成就了之後的汪曾祺。很多年後他客觀評價無可奈何的二十年右派生涯,他笑談當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一生就更加平淡了。他認為人只要活著,總得做一點事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他感謝與農民同吃同住的艱苦生活,讓他聽到了農民、工人的心裡話。貼近觀察了農民,知道了中國農村是怎麼一回事,這對他之後的生活態度和寫作大有益處。

此處,我們只看到他對生活的客觀評論,卻無抱怨和遺憾。這份心性,是經歷世事變故後得來的從容不迫,最是難得。

讀罷汪曾祺筆下的人和事,你可曾品出樸素卻不平凡的人生「滋味」?

當今社會,多少人迷失在物質金錢的慾望中,不可自拔。

一個失去方向感的人,即使外表光鮮,內心卻是惶恐不安的。這種內心的惶恐,不但無法補給人們應付外在生活所需的能量,還不斷消耗內在,「掏空」最後一絲尊嚴和勇氣。正因為此,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心靈成長的道路,去尋找「遺失」的初心,從頭再來。

看了《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你會發現這些在時代動蕩中浮沉的人們,沒有值得誇耀的名頭,亦沒有可以揮霍的錢財,他們有的是對夢想的執著和對生活的本真熱愛。

當一個人的內心充實豐滿,是可以抵禦外界干擾的。他們可以全情投入工作和生活,連呼吸、吃飯和睡覺,都在思考如何更好的面對當下和明天。

這份執著,給了他們不竭的動力。讓他們無心機,少俗慮,不管在什麼環境下永遠不消沉沮喪。反而用一種「旁觀者」的視角,洞察著歲月穿梭、人間冷暖。試著用「沖淡」的「苦」,替代稀少的「甜」。

這群專註夢想的人,在工作之外,還天真得像孩子一樣,對生活充滿興趣,用歲月靜好的心態珍惜生活中值得的部分,拼湊出自己的寫意人生。

其實,人生就像兜一個圓圈,越臨近終點,就越接近起點。最美的風景,都在路上。

不妨尋找到自己心愿所向,可執著前行不畏艱險,也可原地停駐躲避風雨,一切順勢而為,回歸終點的時候,也將獲得無悔的一生。

如若你此時正經歷內心的煎熬,準備走上尋找初心的道路。不如讀讀汪曾祺的散文,暫獲一點清涼,暫得一絲平靜,暫做一刻閑人。

找到那個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回想無數個讓你撲哧笑出聲來的趣事,做那個心底明凈無渣滓的人,心存善意,常在微笑中。

作者:平白書本文首發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因書明理,以慈懷道,轉載請聯繫微信號(chenyu19950215)授權。


向你推薦一個不錯的老闆公眾號


↓↓↓


老闆智慧


商務老闆們的智慧分享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味文摘 的精彩文章:

2019,你應該去做的三件事
常思己過,不論人非

TAG:三味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