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臨帖:死去活來見佳境

書法臨帖:死去活來見佳境

書法臨帖,在選定字帖後,決不能簡單地抄寫,盲目地寫,機械地抄,長期抄來抄去,字帖歸字帖,自己歸自己,味道迥然。

臨帖之前對範本應反覆地觀察,悉心地領會,仔細品讀,認真分析所臨碑帖中的基本點畫、間架結構、謀篇布局和風格特點等,用以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臨帖的效率,如此年深日久,方可得心應手。

當然,書法藝術是有其嚴格的自身法則的,不可任筆而書,隨意而為。摹帖就是用透明的紙覆蓋在碑帖上,照著下面的字影來依樣畫葫蘆,這樣極易得到所臨範字的字形,非常簡便易行。此法應為初學者之首選。

臨帖是一種尤為重要的學書方法,它是將字帖置於案頭,「察之尚精,擬之貴似」;臨的次數越多,臨的範圍越廣,基礎就越牢。通常情況下臨第一遍一定要慢,要突出一個「死」字,即每個字的筆畫結體和相對位置一點也不能改變,形態酷似,以求亂真,如有出入定要重來,直到完全如帖所是。繼而還要認真鞏固,不斷求「活」,逐漸具備個性特徵。這便是人們在學書中所稱的「死去活來」法。

自摹到臨,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易漸難的學習過程。摹帖、臨帖二者不容偏廢,必須相伴相隨,以臨為主,以摹為輔,摹帖易得位置,而易失筆意。臨帖能多得筆意,而易失位置。假若先摹後臨,臨摹並施,才能兩全其美,錦上添花。

臨帖通常容易出現兩種極端情況,一種人難於「入」帖,另一種人入帖後又無法「出」帖。其實臨帖的過程就是一個跟古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一個個範字則是一個個守篤敬業的師長,臨得好不好,寫得對不對,只要你老老實實找範字的點畫、位置、間架等逐一進行精心比對,一個個標準答案昭然若揭。

臨帖首先要求「入」帖,所謂「入」就是把法帖中精華、精妙和精髓的東西,特別精準地吸收和借鑒過來,以求得形神俱佳的高度。「出」就是習書者從所學帖子中慢慢脫化,完全不受原學碑帖的束縛與干擾,漸漸地形成自己的風貌。「入」帖是一種學書手段,「出」帖才是習書者真正目的之所在。作為習書之人,如果你「入」不了帖,也就沒有了「出」帖,沒有出帖,臨帖的意義也就蕩然無存。

如是初學者,摹帖和臨碑理應從一家一帖一體著眼,待到基本功逐步厚實再廣涉多帖,兼學各家各體,不斷豐富書寫內涵,提升書法品位,「觀百劍後而能舞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不能把學書法的目光只盯在它的實用層面上,要朝著更深、更遠的藝術高度去拓展。

學習書法是學習前人書法藝術的法理、法則、法度。臨摹名碑名帖,是學習古人用筆、結構和章法的基本技巧、技法,苦心臨帖猶如頻叩書藝之門,一旦駕輕就熟,便可「登堂入室」,呈現在眼前的將是五光十色、金碧輝煌的藝術殿堂。

所以說,書法臨帖,死去活來見佳境。

新品上市——純手工古法麻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家論壇 的精彩文章:

臨《禮器碑》,來楚生PK林散之,誰更厲害?
古代字帖中經常出現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終於搞明白了!

TAG:書法家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