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梁山好漢都有外號,別人都在自誇,此人的外號卻暗示了自己的死法

梁山好漢都有外號,別人都在自誇,此人的外號卻暗示了自己的死法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形象為何如此深入人心?不管讀沒讀過其原著,絕大多數人都能喊出幾個好漢的名字,甚至不誇張的說,作為一個《水滸傳》迷,能夠清楚的說出一百單八位好漢的姓名並非難事,比如打虎英雄武松、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風雪山神廟的林沖等等,除了書中的這些典故傳閱度高外,還有一樣東西幫讀者記住了這些好漢們的形象,那就是他們的外號。

(武松、魯智深劇照)

也不知是那個時代的風俗還是怎地,彷彿在《水滸傳》的世界中你沒有個外號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行走江湖的綠林好漢,甚至像關勝、呼延灼、宋江這些原本是官差的人也有外號,其實是有些奇怪的,但無論這種現象是否正常,這些個好漢取外號的目的似乎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吹捧自己。

(杜遷、宋萬劇照)

比如宋江這人自稱「呼保義」亦或是「及時雨」,說的正是他樂善好施,喜歡結交江湖好漢的一面,所以他在草莽英雄中的名聲還是非常不錯的;再就是像宋萬、杜遷這種,本身沒什麼名氣,也沒什麼本事,找遍全身上下唯一的優點就是個子高,但也不能直白的給自己取個「大高個」、「大竹竿」的外號呀,所以這兩位一個叫「雲里金剛」,另一個叫「摸著天」,無非都是往自己臉上貼金,但在梁山一百單八位好漢中卻有一位用外號暗示了自己悲慘結局的好漢。

如果熟讀過《水滸傳》原著,那你可能會根據這描述提出兩個好漢的名字,一個是「短命二郎」阮小五,另一個是「中箭虎」丁得孫,他們倆的外號聽起來的確是不太吉利,似乎是在預示著自己的結局一般,其實不然。

(武松、丁得孫劇照)

阮小五那「短命二郎」其實並不是說他自己短命,這四個字原本的意思與字面意思截然不同,其中的「短」是通的「斷」字的意思,而「命」指的是他人的性命,「二郎」指的是二郎真君,即「二郎神」,所以他這外號的含義是「奪人性命的二郎神」。

再看看「中箭虎」丁得孫,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這外號都顯得不太吉利,而且就算你丁得孫是一員虎將,丁得孫的確渾身是傷疤,可用「中箭」來形容實在也無法讓人將他與「強悍」聯繫在一起,也許他是想表達「傷疤是男人的勳章」之類的意思吧,因為丁得孫最後的結局並非中箭而亡,而是被毒蛇咬死的,顯然他的外號並沒有暗示他的結局。

(郝思文劇照)

而那在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一位的好漢郝思文就不一樣了,此人外號「井木犴」,算是所有外號中最難以從字面意思來揣測其含義的一個了,比起「入雲龍」、「跳澗虎」一類的外號來說,它顯得不知所謂,其實這「井木犴」的意思就是野狗,當然,郝思文的本意是想表達自己與那野狗一樣勇猛,但他沒想到,他卻言中了自己的結局。

郝思文作為關勝的結義兄弟,武藝並不差,被排到了地煞之中實屬屈才了,他在征遼、田虎、王慶時都立有戰功,直到征方臘時戰死杭州,而他的死法堪稱原著中最慘的幾種之一,他是被敵將方天定碎剮而死,首級還被懸掛在城牆之上,想想那些生活在野外的野狗最終的命運可不就是如此嗎?身上的骨肉盡被其他動物食去,郝思文自詡井木犴還真是沒錯,他雖有野狗之勇猛,卻也和那野狗的結局一樣悲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蠢哥哥 的精彩文章:

金庸筆下兩大渣男,一個成了武林神話,另一個身為反派卻得到女主

TAG:蠢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