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學》原文誦讀·第三

《大學》原文誦讀·第三

《大學》原文誦讀·第三

【原文】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蕅益大師解】

我法二執破,則物自格,猶《大佛頂經》所云:「不為物轉。便能轉物也。」知至者,二空妙觀無間斷。意誠者,由第六識入二空觀,則第七識不復執第八識之見分,為內自我法也。心正者,由六七二識無我執故,第八識舍賴耶名;由六七二識無法執故,第八識舍異熟名;轉成庵摩羅識,亦名大圓鏡智相應心品也。

身修者,第八識既成無漏,則一切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皆無漏也。家齊國治天下平者,一身清凈故,多身清凈,乃至十方三世圓滿清凈也。

[江謙補註]真如之體,不變而隨緣,隨色受想行識五蘊之緣而為人,隨善惡凈染之緣而為法,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故皆無自性,當體即是真如。不知是義,而妄執有實人,即為人我執;妄執有實法,即為法我執,我執者。謂執有自性也。

能破二執,即得二空。《金剛般若經》雲「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破人我執也;又雲「菩薩應無所住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破法我執也。當知空假中一心三觀,是破二執之神方,斬一切罪根之慧劍也。

異熟者,因果之名,或異時而熟,或異性而熟,或異處而熟,三世因果之成熟,非一時、非一性、非一處,庵摩羅識,譯雲白凈識,即真如本體,色受想行識為五陰,六根六塵為十二處,六根六塵合六識為十八界,曰陰曰處曰界,皆障礙而不清凈,區局向不周徧之稱,以皆生滅故,皆有漏也。若能轉識為智,則皆成無漏。

已上統示性修旨趣竟。

詳示妙修次第又為三。初的示格物。須從本格。二詳示誠意。必先致知。三更示修齊治平。必有次第。

今初。

相關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昔人為生死行腳,今人但行腳而不知生死,可哀之甚也
豬年剪紙:花豬迎春,新年大吉!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