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越自衛反擊戰40周年,越軍敗得很慘損失5萬7千多人

對越自衛反擊戰40周年,越軍敗得很慘損失5萬7千多人

2019年2月17日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40周年,雙方在媒體和民間都進行了一些紀念活動。同時,這場戰爭也引起了很多關注和討論。在以往的很長時間裡,這場戰爭的背景和細節都沒怎麼披露,更少見權威解讀,基本上屬於歷史缺位的狀態,年輕一代人對其知之甚少。反過來說,正因為知之甚少,反而更引起了外界對戰爭探究的熱度,許多相關話題密集在網路上湧現。

例如,越南在戰爭中屬於受損失較大的一方,傷亡和被俘的武裝人員也遠多於中方。據解放軍戰史中記載,這次作戰歷時28天,一共殲滅越軍5.7萬餘人,其中俘虜2700多人。經過甄別後進行收容,雙方談判商定互換戰俘,共計有1636名越軍戰俘被釋放回國。

這時有網友會提出問題了:越軍不是有2700多人被俘嗎,怎麼才釋放回去1636人?

實際上,這個問題不難回答。越軍在幾十年戰爭實踐中,摸索總結經驗,逐步形成了特殊的武裝力量體系,即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軍三結合體系。所謂主力部隊就是軍區或總部管轄的野戰部隊,地方部隊是各省軍事指揮部下轄的地方武裝,民軍就是民兵。以陸軍為例,主力部隊的基本作戰單位是師,有步兵師、國防經濟師(戰時擴編成步兵師)、海島守備師等,若干師還可以編成一個軍;地方部隊最大編成單位是團,省轄獨立團,市縣轄獨立營、邊防連等;民軍按所屬地域和單位編組,最大編成單位是營。

發生戰爭的時候,通常以地方部隊擔任一線守備任務,民軍進行配合,儘力遲滯敵軍進展速度。同時主力部隊以機動方式展開,增援一線或進攻敵軍。待條件具備時,發起決定性的反攻,殲滅敵軍贏得戰爭勝利。三者互相配合,密切協同,共同作戰。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軍就是以上述方式進行抵抗的。動員北部邊境萊州、黃連山、河宣、高平、諒山、廣寧六省的地方部隊和民軍共十餘萬人,採取分散把口、層層攔截、靈活作戰,游擊襲擾的方式,同我軍反覆糾纏,以爭取時間。同時,越軍使用在邊境淺近縱深地區守備的主力部隊6個步兵師,以機動作戰方式增援一線。另外從後方向前線增調數個步兵師和獨立團,加強前線作戰力量。

儘管如此,因為雙方兵力火力差距較大(兵力我軍55萬對越軍20萬,炮兵我軍9000餘門對越軍1000餘門,裝甲兵我軍700餘輛對越軍100餘輛),加上越軍在大兵團作戰的組織、指揮、協同、聯絡等方面存在較大短板,無法同經驗豐富的我軍對抗,所以作戰結果就是我軍橫掃了邊境縱深20至40公里地域,攻佔24個城鎮,殲敵5.7萬餘人,實實在在重創了越軍。

作戰期間我軍共俘虜了2700多名越方武裝人員,但這些戰俘多數都穿著便服,兵民難分,必須要經過甄別,只有作戰人員才會被關入俘管營。所以費了很大一番力氣後,總算從中甄別出了1100多名正規軍和400多名民軍,其他都是非武裝人員。最終,正式被列為戰俘的就是1600餘名。其餘非武裝人員經過教育後,集體拉到邊境上釋放了。

可以說,亦兵亦民,兵民難分,這是越軍本土作戰的一個重要特點,對此我參戰部隊也感到很頭疼。當然了,被放回來的越軍實際上也不吃虧,他們在俘管營吃得遠比在部隊的戰友好,回去的時候體重普遍增加了好幾斤。多少年後這些人也沒忘了,談起當俘虜的那段日子就感慨:「吃得好,有肉,比我們吃得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對越自衛反擊戰40周年,越南媒體是如何進行評論的?
解放軍這個部隊是裝甲合成軍,攻佔高平殲滅越軍6901人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