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中山會見張學良,如此對其形容蘇聯,張學良多年後念念不忘

孫中山會見張學良,如此對其形容蘇聯,張學良多年後念念不忘

孫中山是近代中國革命的先行者,他出生並長期生活在廣州,而廣州又是近代中國最受到西方影響的地區。在13歲時,孫中山去了美國檀香山,在那裡讀完了中學,之後他又開始香港西醫書院讀書,並且獲得了學位。

憑藉著自己得到的教育,他完全可以在社會上獲得一個不錯的職位,擁有一定的財富和社會地位,但是他卻選擇為天下的窮人而奮鬥。在辛亥革命之前,他所做出的種種努力都以失敗而告終,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惠州起義……但是他卻一直沒有放棄,試問多少人能夠在接受到這樣的打擊之後而不放棄,僅此一點,孫中山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孫中山懷揣著滿腔熱血,高喊著「天下為公」的口號,立志要把積貧積弱的中國帶向繁榮。這樣一個理想主義者自然會受到一些人的質疑和嘲諷,但是也並不能磨損他的貢獻和光輝。孫中山固然在一些方面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但他好歹是一個戰士,而不是那些對他展開圍攻的蒼蠅。

張學良在晚年接受採訪時,曾講過自己和孫中山的一次會面的經歷,當時孫中山去天津和張作霖會晤,結果途中受寒,張學良作為晚輩前去看望了他。在病床上,孫中山對張學良說:東北的形勢非常複雜,處在紅白兩大帝國中間。其中「紅色」指的當然是蘇聯。張學良認為,孫中山的這句話背後很有深意,他把蘇聯稱為「紅色·帝國主義」,表現出了對蘇聯的提防。張學良說,與其說孫中山主張「聯俄」,不如說他主張「防俄」。

從這句話中我們就能夠看到,孫中山對一些戰略性問題的把控,果然不出其所料,40年後蘇聯和我們在邊境發生了衝突。而在孫中山患病,不久於人世之前,他也曾寫過一封著名的《致蘇俄遺書》,他說命運已經讓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為晚餐的事業,為了兩國發展起見,希望雙方可以彼此提攜。

孫中山在關注國內形勢的時候,並沒有忽視中國以北發生潮流,他對俄國十月革命的關注,是他對世界先進思想成果和知識的學習,而不是對蘇聯的肯定。在當時緊迫的形勢下,俄國人是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他決定將這根稻草先抓住再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話史 的精彩文章:

一個小小的土耳其,為何能讓各大國都束手無策?這些原因很關鍵

TAG:麻辣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