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架起中國第一條電報線路 第一次發電報只有六個字

李鴻章架起中國第一條電報線路 第一次發電報只有六個字

19世紀30年代,世界上第一條用於營運的電報線路出現在英國。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在侵略中國的同時,將電報這種「新鮮事物」也帶入了中國。

當時,中國依然在使用驛站快馬的方式傳遞重要情報。這種方式與電報相比,速度更慢、保密性更差,特別是在戰爭時期,很容易貽誤軍機。

李鴻章等有識之士注意到了這一現象。

當時,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他與兩江總督、南洋通商大臣劉坤一一起,擔任海防事宜欽差大臣,負責全國數萬公裏海岸線的海防事宜。李鴻章深知,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如果還採取驛站快馬的方式傳遞重要情報,一定會處於被動挨打局面。

於是,李鴻章就嘗試著架設電報線路。

1877年6月15日,李鴻章在天津機器東局到直隸總督衙署之間搭設了一條電報線路。這條電報線路長約16里,是有記錄可查的中國第一條電報線路。

6月27日,這條電報線路進行了第一次發電報,內容只有六個字:「行轅正午一刻。」

這裡的「行轅」,指的是直隸總督衙署。顯然,這件電報是從直隸總督衙署發往天津機器東局,時間為「正午一刻」。

晚清學人姚公鶴在《上海閑話》中記錄了這件事:

「至電線設置,自光緒元年總署奏准開辦後,迄光緒三年五月五日(6月15日),上海電線成。而第一次發電,則由李文忠行轅中通電至製造局。其電文為「行轅正午一刻」六字。官民視為怪事,不減鐵路之開車。當時《申報》著有論說,其主旨仍不免目為奇技淫巧雲。」

儘管這條電報線路在中國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可不管官方還是民間,都視為怪事一樁,猶如當年鐵路通車。《申報》更是批評為「奇技淫巧」。

當然,李鴻章根本就不搭理這些閑言碎語。電報線路搭設好後,李鴻章立即將這件事「分享」給友人。

6月29日,李鴻章致信江西巡撫劉秉璋:

「日來由東局(天津機器東局)至敝署(直隸總督衙署)電線置妥,僅費數百金,通信立刻往複。即用局內學生司之,神奇可詫,各使均相道賀。執事聞之,將又啞然笑,數十百年後必有奉為開山之祖矣。」

由於通信速度極快,效果神奇,李鴻章判定這件事將被「奉為開山之祖」,成為全國各地爭先效仿的榜樣。

7月1日,李鴻章致信福建船政大臣兼署福建巡撫丁日昌:

「此間水雷學堂兼習電報,諸童頗有進益。昨將東局(天津機器東局)至敝署(直隸總督衙署)十六里內試設電線,需費數百元,使閩、粵學生司其事,能用淺俗英語及翻出華文,立刻往複通信,洵屬奇捷。閩中學堂已散,台地電報將如何試造,幸速籌辦,俾可逐漸推廣。」

李鴻章建議丁日昌在台灣等地迅速架設電報線路,並進一步逐漸推廣。

李鴻章自己也沒閑著。1881年4月,在李鴻章的支持下,中國第一條長途電報線路——津滬直達電報線路在上海、天津兩地同時開工架設。工程進展迅速,到年底,這條全長3075里的電報線路就全線竣工,並投入使用。

1882年1月16日,《申報》刊登了中國新聞史上第一條新聞專電:「清廷查辦雲南按察使瀆職。」

對,就是前面譏笑電報線路為「奇技淫巧」的《申報》。

【參考資料:《李鴻章全集》《上海閑話》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考上狀元就能迎娶公主嗎?哪有這樣的好事
清朝勞工被騙到秘魯修建鐵路 日本政府為何出手相救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