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1個歷史細節,漢武帝綽號「割鳥帝」,抄和珅家徒四壁…

11個歷史細節,漢武帝綽號「割鳥帝」,抄和珅家徒四壁…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漢武帝畫像

1、漢武帝的綽號

漢武帝有個綽號,叫「割鳥皇帝」。

這裡的「鳥」,當然不是天上飛的那種,而是指男人的生殖器,俗稱JJ。

他之所以得了這個綽號,源於一言不合就割人家的JJ。

除了眾所周知的司馬遷,漢武帝的岳父,他最愛的女人鉤弋夫人的老爸,也被他閹了,原因僅僅是犯了點小錯誤(《漢書》:坐法宮刑,為中黃門)。

老丈人被他閹割後,漢武帝還讓他當宦官侍候他。

以同樣方式得到同樣工作的,還有一個名叫張賀的小夥子。

張賀是張湯的兒子,因為與太子劉據關係比較好,劉據被誣謀反自殺後,他慘遭牽連,被漢武帝處以宮刑。

最過分的,莫過於一個叫許廣漢的了,這個人也是他們家親戚,是漢武帝曾孫漢宣帝皇后許平君的爹,之前是漢武帝的一個隨從,不小心丟了一個馬鞍,便被漢武帝割了那玩意兒。

2、隋煬帝也造過字

眾所周知,武則天給自己造了一個「曌」字,意思是她是天上的日月,沒有她,這個世界就會完蛋。

鮮為人知的是,早在武則天之前,另一個帝王就造過一個字。

據《煬帝開河記》,某年某月某日,隋煬帝心血來潮,想去廣陵,也就是如今的揚州耍一耍。

他想乘巨舟從洛陽入黃河,「自河達海,入淮至廣陵」,與大臣們商量,但是大臣們都說,這條路線太遠了,而且孟津水波高浪急,很危險。

諫議大夫蕭懷靜說,大梁西北有故河道,還不如挖開這條故河道,引水灌之,走這條路線,才一千多里,隋煬帝大喜,以麻叔謀為開河都護,「自大梁起首,於樂台之地建修渠所署,命之為卞渠」。

準備工作做好後,大規模的開河工程便開始了。

卞者,開封也,由於河水經過開封,隋煬帝便賜「卞」字加三點水,那以後作為地名的「卞」便成了「汴」。

隋煬帝畫像

那以前只有「卞」字,隋煬帝賜「卞」加三點水後,一個新字便誕生了。

3、「端午」原來叫「端五」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到了這一天,全國人民都要吃粽子。

根據晉代《風土記》的說法,「端」的意思是「初」——「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在古代,「五」與「午」相通,根據地支順序推算,「五月」也就是「午月」,所以五月初五既可叫「端五」,也可叫「端午」,但是寫的時候,人們習慣寫作「端五」。

至於這一天為什麼成了一個全國性節日,來歷很複雜,三言兩語難說清楚。

從這個節日誕生的那天起,人們都習慣寫作「端五」,一直到唐朝。

到了唐玄宗時期,人們不敢這麼寫了,原因是唐玄宗是八月初五生的,宰相宋璟說,這個字不能這麼寫了,得避皇上的諱,得改,改成什麼呢?

既然「五」「午」相通,就改成「端午」吧,「端五節」便成了「端午節」。

4、蘇東坡拒用鍊金術

後周、北宋大將張永德(周世宗柴榮妹夫),發跡前寓居於睢陽,住在隔壁的書生生了病,卧床不起,張永德幫他請醫拿葯。

沒想到該書生會鍊金術,病癒後,為了感謝救命恩人,他叫張永德弄來五兩水銀,煉之成金,給了張永德。

後來書生要去安徽,與張永德告別,張永德求傳煉金之術,書生說您今後將大富大貴,我並非小氣不傳給您,是擔心傳給您後,會消減您的福分。

後來張永德當了大將,屯兵下蔡時,看到民眾中有一名僧人,不停地窺視他,召到面前一看,正是他在睢陽救過的那個書生。

張永德再一次向他求鍊金術,書生說,之前我說您今後將大富大貴,如今果不其然,都大富大貴了,還要鍊金術幹什麼!

無獨有偶,蘇東坡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據蘇轍《龍川略志》,蘇東坡在陝西扶風工作時,一位老僧想傳他硃砂化黃金之術,他說「吾不好此術」,即使學到了,也沒用,老僧說,這種秘方,正應該傳給你這種「知而不為」的人。

扶風知府陳希亮,曾向老僧求過此方,但老僧沒給,蘇東坡問為什麼不給他,老僧說不是他不給他,而是不敢給,擔心他得了此方就濫用,他以前曾把方子傳給他人,有為之即死者,有為之家裡遭喪者,有為之而失官者,所以他再也不輕易傳人了,希望蘇東坡也不要輕易傳給陳希亮這樣的人。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蘇東坡向陳希亮提到這件事,陳希亮仍未死心,「固求子瞻授之」。

蘇東坡被糾纏不過,只得傳授給他,後來又後悔了,覺得對不起老僧。

蘇東坡畫像

沒多久,陳希亮「以贓敗法」,丟了官,蘇東坡懷疑與此有關,更加悔恨。

再後來,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碰到陳希亮兒子陳慥,問他父親是否用過此法,陳慥說,他父親丟官來到洛陽,沒錢買房子,便用此法煉金,結果竟手生癰疽而死。

據《宋史》,陳希亮是死在扶風,死因是將其他州送的公使酒據為私有,「坐贓去職,抑鬱而歿」——不知該相信哪種說法。

5、宋朝就有簡化字

實際上,宋朝就有了簡化字。

南宋文學家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說,宋朝人寫字都喜歡簡化,叫「省文」,比如把「禮」寫成「禮」,把「處」寫成「處」,把「輿」寫成「與」。

這與現在的簡化字,難道不是一模一樣?

不過,省文雖然既簡單,寫起來又省時省力,宋朝人卻不敢什麼地方都「省文」,比如嚴肅、正軌的章奏及程文書冊,是不能用簡化字的。

實際上,這些簡化字都是《說文解字》里的「本字」,所以在洪邁看來,恰恰是這些簡化字才「正」。

6、辛棄疾身份尷尬

辛棄疾雖然才幹出色(不單單文學水平高),卻一生不受重用,壯志難酬。

除了當時的官場風氣不正,容不得他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的北伐熱情,還與他「歸正人」的尷尬身份有關,嚴重阻礙了他在官場的發展。

所謂「歸正人」,是南宋對「淪於外邦而返回本朝者」的稱呼,是對北方淪陷區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稱,首先提出者是南宋丞相史浩。

辛棄疾,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家鄉已被金人佔領,祖父辛贊雖然被迫在金國當官,卻時刻心懷祖國,並經常帶著孫子辛棄疾,登高遙望祖國的山河。

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時年二十一歲的辛棄疾,參加了耿京領導的起義軍。

四年後,張安國、邵進等人叛變,殺了主將耿京,辛棄疾怒不可遏,借兵數十北上,千里奔襲,殺掉叛徒南歸,頓時名重一時,宋高宗任命他為江陰簽判。

自從史浩提出「歸正人」概念、反對對其委以重任後,投奔南宋的「歸正人」從此受到歧視,甚至被認為有異心,南宋朝廷還來了個規定:所有歸正的官員,都只給閑職不給實權。

發展到後來,堅持抗戰的武將不但頻受猜忌,「歸正人」同樣如此。

7、辛棄疾用芹菜命名文章

公元1165年,辛棄疾寫了十篇論文,叫《美芹十論》,是獻給皇帝的抗金救國、收復失地、統一中國的大計。

「芹」是芹菜,辛棄疾為何要用這種蔬菜命名呢?

《列子·揚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對一個土豪說,芹菜很好吃,你也吃點吧,那個土豪信了,結果他吃了芹菜後,不但嘴巴腫了起來,還拉起了肚子。

辛棄疾以芹菜命名他的文章,意思是他自己覺得不錯,但皇帝不一定喜歡,就像有人覺得芹菜好吃,而有的人吃了卻會中毒一樣。

他沒說錯,皇帝的確不喜歡。

不是他寫得不好,而是人家根本就不想統一中國,偏安一隅的小日子,過起來多舒服,何必那麼辛苦呢!

8、元末怪事連連

據《七修類稿》,元朝滅亡前的十多年裡,怪事接連不斷,至正十二年和十三年,錢塘潮竟然兩年「不波」,平靜如死湖;至正十九年,京都杜鵑鳥不停地哀鳴。

至正二十二年,元順帝夢見大都到處都是豬,它們一起用力,把城牆都拱翻了,順帝嚇出一身冷汗,立即下令軍民不準養豬,違令者斬。

天兵(指朱元璋的軍隊)即將抵達京城時,有餓鳥在金鑾殿上不停地鳴叫,「作滅胡之聲」,元順帝命神箭手射它,卻怎麼也射不中。

天兵即將抵達柳林,順帝召集百官開會,研究對策,忽然從內殿躥出兩隻狐狸,順帝長嘆一聲,哭著說:「宮禁那麼嚴密,這兩畜生是怎麼進來的?莫非是老天對朕的警告?」

9、神話朱元璋

為了神話朱元璋,明人郎鍈在《七修類稿》里編了這樣一個故事: 朱元璋攻打雞籠山,將回和陽時解鞍打瞌睡,一條小蛇沿著他的背往上爬,左右驚告。

朱元璋見蛇有腳,樣子像龍,便以為是神物,向天禱告說:「如果你是神物,就到我帽纓里來吧。」

小蛇彷彿聽懂了,乖乖地地鑽進了他的帽纓。

忽然士兵來報告,敵人攻打和陽,朱元璋率軍馳援,急行軍二十多里,又接到報告說幕官李善長把敵人打敗了。

朱元璋因驚喜而忘蛇,很久之後才想起,脫帽一看,只見帽纓里的蛇神態自若,用爵(盛酒的器皿)喂它喝酒,那蛇卻蜿蜒而上,升至屋頂,突然雷雨大作,那蛇瞬間就不見了。

10、和珅家裡「沒」錢

都知道和珅貪污了很多很多很多錢財,但具體是多少,卻沒有一個準數,有的資料說光白銀就達八億至十一億兩,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黃金和古玩珍寶,它們並不比白銀少,和珅貪污的總數,超過了當時整個國家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清朝野史大觀·和珅家財》則稱和珅貪污了二十多億兩銀子,乾隆五十五年至乾隆六十年,國庫稅收的一半都被他貪了,其府邸之豪更是令人咂舌,「勝似皇家園林」,比《紅樓夢》里的大觀園還強百倍。

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當和珅倒台被抄家,負責抄家的官員卻在和珅家裡沒有找到一分錢,他們在和珅家裡看到的,不是預想中堆積如山的金銀珠寶,古玩字畫更是影兒也沒有,官員們看到的,是與普通家庭無異的樸素擺設,甚至還不如普通家庭。

和珅畫像

官員們急得額頭冒汗,若兩手空空回去,如何向皇上交代?

他們不敢回去,呆在和珅家裡面面相覷。

也不知過了多久,領頭的官員腦子裡靈光一閃,開始敲打牆壁,發現一面牆的聲音不對,裡面好像是空的,立即命令砸牆。

果然不出所料,牆一砸開,無數金銀珠寶古玩字畫和房契地契暴露無遺,光清點就花了幾個月。

11、滿人吃肉大會

據《清朝野史大觀》,滿洲貴族家庭,每逢大祭祀或者家裡有喜慶之事,都要來個「吃肉大會」,無論與主人認不認識,都儘管去吃。

到了那一天,主人在院子里搭上棚子,地上鋪上蘆葦席,席子上再鋪一層紅色的氈子,氈子上放上坐墊,客人盤腿而坐,或十人一圈,或八九人一圈。

客人坐好後,廚師用銅盤把肉端出來,每方十來斤,肉是白水煮的,沒加任何作料。

雖然煮肉沒加作料,但每個客人面前都有一個小銅盤,裡面是鹽、醋、醬等調料,相當於現在的蘸水。

除了肉還有肉湯,用銅碗盛了,每個客人一碗,碗里還有一把銅勺。

當然還有酒,而且是高粱酒,用一個大瓷碗盛了,客人輪流喝。

不過,片肉的小刀得客人自備,不然那麼大塊的肉,你總不能抱起來啃吧。

享用美味時,千萬別因與主人不熟而拘束,否則主人會不高興,你吃得越多主人越高興,如果你說肉不夠吃,叫主人再添,主人不但非常高興,還會再三致敬,連連稱謝。

如果你肚量小,連一盤肉都吃不完,最好別去湊熱鬧,因為主人會很不高興。

像這樣的吃肉大會,來的客人基本上有一百五六十人,食量大的吃貨,能一口氣吃十斤,主人這一天至少要殺二十頭豬才夠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破案了,北京衛視是怎麼剪掉吳秀波的
故宮冷知識17則,它的窗花你都看不懂!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