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說「活在當下」的人,真的知道什麼是「當下」嗎?

說「活在當下」的人,真的知道什麼是「當下」嗎?




親愛的師兄們

自《中觀寶鬘論》學習分享以來,得到了各方師兄們的諸多關注和鼓勵。

但是,在學習過程中,樂園發現原文當中某些地方有疑問——例如因標點符號位置不同引發意義不同的情況。雖然詢問請教了上師,但上師顯現上也說不確定。

如果我們私自修改,鐵定會挨罵;如果不修改,根本解釋不通。平台君內心也很著急,甚至產生了是否停更《中觀寶鬘論》讀書會筆記的想法。

前段時間,樂園也因《中觀寶鬘論》的學習分享而被批評,所以為了更加嚴謹、精益求精,經討論後,我們決定在不確定之處註明「此處不確定」,而不作內容分享。

非常感謝大家的關心與關注,我們會繼續加油的!

靜怡苑·心靈樂園


全體平台君



Believe




中觀寶鬘論

學習分享


057







子二、破有為法三相成實:

無有安住故,


生滅真實非,

生住以及滅,


焉能真實有?



假設此有實法存在住,那麼生滅這二者也有可能,但由於本來未生,自性安住不存在的緣故,是無生,因為無生,所以滅在真實性中不成立,因此也就不存在先後順序。如此一來,所謂對世間本不存在而假立為存在的「初生、中住、末滅」這些又豈能成實?根本沒有成實,只在名言中以相續運用而已。


這裡講的是關於生滅的問題。我們都非常害怕死亡,正因如此,樂園的老寶寶日思夜想希望能夠做一個中陰VR出來,這樣一來,我們便可以通過訓練有面對死亡的辦法。一直以來,樂園的死亡班「生意」都是最好的,因為大家都能意識到死亡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但實際上,此刻我們正在死,此刻我們正在生,每一刻的我們都在生生死死。在我們閱讀每一個字的當下,就已經歷了無數個生死了,但我們在每一刻的生死間,體會到臨死的光明了嗎?

老師兄曾經在另一位老修行面前說,自己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為死亡作準備。沒想到的是,這位老修行人淡定地說:「死亡就是一個念頭嘛。」這位老修行人的level,不是外面這些人能夠比得上的。

死亡就是一個念頭,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將每一刻當作自己的死時,那我們便能安住在一個相似的空性光明中;如果能夠每一刻都把自己要當作將死之人,我們也就不會再為未來擔憂了——自己都快死了,兒女的事情也顧不上了,老公愛出軌不出軌都隨他去吧,現在此刻,我只管死得好一點,下一輪所創造每個剎那的我,再生好一點。


我們可以試著體會每一刻的死亡。比如,最先產生了「我要吃橙子」的念頭,接下來又產生「我怎麼能吃橙子呢」的念頭,於是「我怎麼能吃橙子」代替了「我要吃橙子」的念頭,那麼,「我要吃橙子」的那個我,已經死了。此刻在討論吃橙子還是不吃橙子的我,又與前面「怎麼能吃橙子」的我不是同一個我。在此過程中,我已經死了無數次。

生和滅,只存在於我們自己的念頭之中。

我們曾經分析過時間,若是把時間不斷切割……最後生和滅同時存在,既然如此,又何來生和死?當我們把時間切片切到沒有厚度的時候,當下便不存在任何生死。不存在任何生死的當下組成的所謂的相續,則永遠不會有生死。生死只存在於我們的分別念中。因此,我們要去感受這樣的不生不死,這就是所謂的當下。

若是每個人都能夠想到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我」,從未生過,也從未死過,我從哪裡來?哪個是我?……不斷追蹤下去,我們便不會再為自己的死亡擔憂了。因為我們每一刻都在死,所以最高級的死法,就是在生前體會死亡,體驗法性光明。

不知大家是否有感受過當下的死亡,是否一直都處於認為在幾十年後有一個所謂「未來的死」的感覺中?若是如此,要清楚地知道,這是錯誤的認知,離我們最近的死亡,就在此刻,而未來的死,也只是一個分別念。對於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而言,未來的死只是一個念頭,當下的死一直都有,當下的死與未來的死之間,包括重於泰山、輕於鴻毛的死之間,都無有太大區別,通通只存於分別念中。

如果自己沒有把死亡看得那麼嚴重的話……某日,老師兄向師父提到虹身成就這件事就說道,只有沒有虹身成就的人才想虹身成就,能夠虹身成就的人,連虹身成就的相都沒有了。所以,凡是喊著口號說「我要虹身成就」,買蛋糕也要題字「2019虹身成就」的人,一定沒有虹身成就。


很多人認為死亡班很重要,直到現在都還有小夥伴詢問死亡班啥時候再開班的事情。大家都很關心為了以後的死亡,此時此刻應該怎麼樣,可我們想過當下的死嗎?我們有沒有想過當下的死和以後的死是同一個東西呢?

有些人,生前念著阿彌陀佛,但靜下心來想的時候,如果阿彌陀佛真的來接自己了,自己還會貪戀世間不想走呀。就在樂園寶寶中,便有一位師兄,曾經病危接受搶救時,都已經看到阿彌陀佛來接自己,聞到前所未有的殊勝妙香了,可就在那個時候,她卻突然想到她的媽媽和家裡的狗狗,一下子就回到了現實中。

我們觀修剎那無常的時候,修得好的,會生起空性的感受。如果現在還修不好,就修上師瑜伽和菩提心。

# 明明嘴裡說著為度化眾生而修行,但面對需要照顧的媽媽,自己卻有點力不從心,無可奈何,會因為不知道如何才能解決媽媽的痛苦而自責,會因為媽媽反覆無常的嘮叨和情緒而心態崩塌,這該如何是好?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對媽媽都孝順不了,何以孝順天下的媽媽?

在每次行善的時候都多迴向給媽媽。比如,此次西藏朝聖的小夥伴就可以這樣想:「如今自己能夠在如此殊勝的地方修行打坐、行持善法,是建立在媽媽在家裡孤苦伶仃過年的基礎上的,我一定要對得起媽媽的這份犧牲,我一定要好好地修行並迴向,願我有朝一日能夠真正地利益到眾生。」我們若能這樣去做,媽媽也會越來越好。

做孩子的,都會面臨照顧生病的爸媽這道關卡。舒舒便親自將媽媽送到最後。在陪伴媽媽的那段時間,基本上沒有辦法脫身去參加朋友聚會。朋友們為了將就舒舒,都會貼心地選擇就近的公園,這樣舒舒就能用輪椅把媽媽也一併帶出去。

現在平衡工作、生活和修行之間的關係,大家已經分身乏術,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突發情況時,尤其是在面對需要我們照顧的父母時,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

老師兄作為一個過來人,給大家分享了一些她自己的經歷。

在持續十五年以上的時間,她每天至少堅持發心4、5個小時以上,除此之外,還要堅持打坐2、3個小時以上,那時,不管是父母,還是她自己,各方面都很好,什麼生活瑣事都沒有。哪怕那時候隨時都有記者上單位查崗,老師兄一人一間辦公室都從來沒有被查過,有時還會早退去給師父辦事兒,但也從未被人「逮住」。然而,只要老師兄跟師父說她不做哪項發心工作,要麼她的父母生病住院,要麼她自己就會遇到什麼事兒,於是,她只得把所有用來發心的時間,全都用來照顧父母,或者應對其他生活中糟心的事情上。

所以,如果我們在每一次修行的時候,都告訴自己:「我絕對不浪費時間,我一定要好好修行,對得起媽媽。」說不定,媽媽反而就好了。

媽媽身體的好壞,有一部分也是建立在我們發心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我們自己的內心充滿了抱怨,這個世界便是一團糟;如果我們的內心充滿了願為眾生奮不顧身的菩提心,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會變得萬分美好,不僅是自己的狀況會得到好轉,我們的家人也會變得很好。

彭彭師兄的爸爸去世後,她的媽媽失去了支柱般,整個人從心理到身體的狀況,全都垮掉了。彭彭走到哪裡都必須帶著媽媽,聽媽媽一遍一遍翻來覆去重複說著那些與爸爸相關的舊話,於是,彭彭開始練習著假裝認真傾聽媽媽說重皮子話,但內心卻是在打坐修行的功夫。

同樣,我們在聞思以外,下座之後的生活中,何不嘗試著將修行融入其中?這也是讓佛法快速滲透進我們相續中的一個絕好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怡苑?心靈樂園 的精彩文章:

別被豬油蒙了心——做還是不做,這是一個問題
道歉信 | 為我們前幾日犯下的錯

TAG:靜怡苑?心靈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