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舉報箱」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上古堯舜時期

「舉報箱」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上古堯舜時期

誹謗木

古代的「舉報箱」是指專供百姓匿名舉報官員貪污、腐敗、瀆職等信息的設備。

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堯舜時期,那個時候叫「誹謗木」。

堯舜時期,官方在交通要道埋設木柱,「責過失、論是非」、「政有缺失,民得書於木」,方便民眾向執政者表達意見,指出為政過失,議論時政的是與非。

後來這種如同路標一樣的誹謗木逐漸演變為華表,成了宮殿門前華美裝飾物。

華表

戰國時期,舉報箱叫「蔽竹」,魏國相國李悝制定了「舉奸揭凶」的舉報制度,在偏僻的巷子里設置「蔽竹」,就是一種圓形的筒,上面留有三寸見方的入口,方便舉報者把寫有舉報內容的竹簡投進去。

西漢宣帝時期,潁川官員與地方豪強相互勾結,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潁川郡守趙廣漢為整頓吏治,抑強懲惡,發明了「缿[xiàng]筒」。

「狀如瓶,為小孔,可入不可出。」掛在集市街巷,方便群眾舉報,還起到了保護舉報信息的作用。

缿筒

趙廣漢根據舉報信,尋找犯罪線索,組織官吏調查取證,有力地懲治了貪官、豪強,維護了百姓利益,社會治安大為好轉。

晉朝時期,舉報箱非常類似於今天的路標,當時叫「華表木」也稱作「交午木」,「橫木交柱頭,狀若花也」,埋設的柱子上,加一塊橫木板,方便百姓在上面刻字,記錄舉報內容。

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武則天在朝堂之上,設立了「銅匭[guǐ]」,「其器共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竅,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

銅匭

銅匭由補闕、拾遺與御史等專職人員看護開啟,把舉報信呈送女皇閱覽。

武則天設立銅匭的本意是令朝臣提出諫議,後來逐漸為告密者提供了方便,以至於酷吏憑藉一些無中生有的假信息,製造了很多冤假錯案。

登聞鼓

宋朝時期,官府設立登聞鼓,方便民眾投訴舉報,同時還成立專門的機構,管理登聞鼓,這種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時期,清朝時的登聞鼓放置在督察院門前,每天派御史輪流值班看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李隆基死後頭骨變成了玉骷髏?故事雖假,帝王家的爾虞我詐確是真
唐朝有個「俗講」高僧,偶爾插科打諢,把皇帝都吸引來了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