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瘧疾治癌:被誇大的「救命稻草」

瘧疾治癌:被誇大的「救命稻草」


  作者:伍月明、曹學平


  「瘧原蟲可以治療癌症」在春節期間傳得火熱,但也不乏質疑之聲。


  年前,在中國科學院SELF格致論道講壇所發布的視頻內容中,中科院廣州生物院研究員陳小平做了一場題目為「瘧原蟲可成為抗癌生力軍」的演講。據介紹,其團隊研究發現腫瘤死亡率與瘧疾發病率呈現負相關關係,瘧原蟲對治療癌症有幫助,10名病人中,有5人治療效果明顯,其中2人可能被治癒。


  一時間,瘧原蟲治癌的消息在網路上鋪天蓋地。隨著研究實施負責單位廣州中科藍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藍華」)向外徵集臨床試驗志願者的消息傳開後,據不完全統計,數百名晚期癌症患者或家屬從全國各地趕赴廣州尋求「神葯」。


  公開資料顯示,中科藍華為三項瘧原蟲治療癌症相關項目的申請人所在單位、研究實施負責單位。該公司成立於2013年年初,陳小平為該公司經理,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柯宗貴;而柯宗貴也是上市公司藍盾信息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盾股份」)的實際控制人。

  2月20日,《中國經營報》記者來到位於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東華南新葯創製中心的中科藍華的辦公地。一進公司大樓,門衛一聽詢問便告知近日過來找中科藍華的人非常多。


  記者注意到,在辦公地四樓電梯轉角處立有中科藍華告示牌,稱瘧原蟲免疫療法臨時研究不再接受現場諮詢,請優先尋求其他治療方式。不過,這依然難以阻擋不斷前來諮詢的患者群體。


  「像我們這樣的對晚期癌症臨床試驗項目高達上千個的,不知怎麼就火了。」 中科藍華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瘧原蟲項目還處於早期的研究階段,不建議患者放棄原有治療方式趕過來。


  「救命稻草」


  「瘧原蟲感染治癒晚期癌症」刷屏背後,讓眾多癌症患者彷彿找到了救命稻草。


  「我得的是肺癌晚期,為了治療疾病家中已經花費了將近50萬。」來自江西九江的一位癌症患者吳華(化名)在瘧原蟲病患QQ群中提及,瘧原蟲對他來說是活下去的希望。但是因為瘧原蟲治療的相關條件太多,直到現在也沒有約到。」


  而這並非是吳華一人的經歷。近日,隨著抗癌神葯在網路上日益火爆,成百上千的人從各地來到廣州,試圖求得神葯。


  1月31日,中科藍華在其官網發布了一則患者招募信息,稱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晚期肺癌的臨床研究目前已經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與鍾南山院士的團隊合作開展,取得了初期研究進展,現擴展到治療其他癌症的研究。


  記者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官網檢索到,關於瘧原蟲免疫療法的研究共有三項,由中科藍華髮起,項目分別涉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和雲南昆鋼醫院。


  2月16日,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該院一位蔡姓的腫瘤醫生告訴記者,「這是臨床試驗,這不是我們醫院的項目,是中科院的項目。我們並不清楚。你可以去問中科藍華。這幾天有很多人來問瘧原蟲的情況,但是我們醫院並沒有報道中提到的項目對接人王邵峰。」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一位醫護人員稱:「由中科南華生物他們確定好了病人送來醫院,我們只能接收。」此外,記者在多個瘧原蟲病患群中看到,原定於2月15日進行的瘧原蟲科研項目諮詢已經取消。


  2月18日上午,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志願者招募的QQ群的管理員在群內表示,據科研組方面的消息,瘧原蟲試驗已經停止,科研組安排到本院的諮詢工作人員葛醫生已於上周四撤回。


  而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4樓病區處,記者發現24樓樓道掛著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研究的介紹板,當中顯示入選患者標準,並介紹課題負責人即為鍾南山、陳小平和歐陽銘。


  該病區內多處粘貼瘧原蟲療法入組諮詢告示,當中顯示瘧原蟲試驗相關醫院以及公司電話,並提及接受本療法的志願者需要住院治療兩個月,研究者將按照臨床研究的入排標準進行志願者篩選。截至目前,徵集階段已結束。


  中科藍華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整個團隊現階段任務是進行正常的臨床試驗;不過,需要跟目前仍在報名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說明的是,這一階段的徵集名額已滿。


  據媒體報道,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鍾南山院士,認為瘧原蟲療法仍在實驗中,尚未達到被批准條件性用藥的階段。現在看起來有一些苗頭,但下結論太早。由於研究的不確定性以及複雜性,目前研究只針對末期的病人。


  「風險非常大」


  事實上,這並非是「瘧原蟲取得抗癌成效」消息的首次公布。


  早在2017年10月19日召開的「2017瘧疾與癌症跨界交流會」上,發起人陳小平對外公布與鍾南山院士團隊合作,開展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晚期肺癌的臨床試驗,在3例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中觀察到2例顯效,其中1例轉移病灶消失,該名患者還應邀出席了會議。


  時隔一年以後,在中國科學院SELF格致論道講壇發布的視頻中,中科院廣州生物院研究員陳小平做了一場題目為「瘧原蟲可成為抗癌生力軍」的演講。公布臨床試驗的初步進展與此前相同。

  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的公開數據顯示,瘧原蟲免疫療法相關的3個臨床研究均為觀察性研究。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官網顯示,中科藍華為三項瘧原蟲治療癌症相關項目的申請人所在單位、研究實施負責單位。


  中科藍華官網顯示,陳小平為該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CEO),原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感染與免疫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小平任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時的課題組研究骨幹之一秦莉為該公司首席技術官(CTO)、CEO助理,2015年畢業於陳小平課題組的博士胡文現為中科藍華基因編輯部項目首席科學家、副研究員。


  中科藍華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患者而言,瘧原蟲免疫療法現階段風險非常大,不建議首選我們。」如果真的符合免疫指標,也要去做檢測。「基本很難符合條件,所以我們不希望太多人來到現場。」


  「整個生物醫藥行業中,很多科研學者從美國回來,聯合國內科研機構展開研究,像我們這樣的臨床研究在全國有上千家,我們只是其中一家,剛好火了而已。」上述人士表示,「我們還處於較為早期臨床研究的階段。」


  實際上,醫學倫理一度成為陳小平團隊進行臨床試驗的一大難題。


  公開資料顯示,20多年前,當時已被美國醫院解聘並吊銷醫師資格的外科醫生亨利·海姆立克(Henry Heimlich),更早力主瘧原蟲療法治療癌症。陳小平曾與海姆立克有過合作。


  海姆立克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來的想法,由於沒有實驗依據支持,使得他的這項計劃在美國沒有通過醫學倫理,所以沒有辦法進行。1990年海姆立克和陳小平合作,在中國進行了試驗。此後,陳小平獨自在中國繼續這項試驗。


  記者注意到,陳小平曾撰文提到,「從靈感的出現到申請臨床實驗,經歷了30年;從申請臨床實驗再到批准歷經了3年的倫理答辯,這是相當不容易的。為什麼不容易?很多醫生擔心,一個晚期癌症病人,再給他感染瘧原蟲不是要他的命嗎!」


  他在文中提到,我跟他們解釋,我們用屠呦呦老師發明的青蒿素,把瘧原蟲控制在一個安全的水平,這個解釋說服了這些醫生。


  據《廣州日報》報道,經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組織的多次倫理答辯,且多次修改方案後,陳小平團隊才開始將這一成果應用於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療上。

  葯神與商人


  事實上,陳小平除了科研工作者的身份以外,還身為多家公司的高管。


  在瘧原蟲事件中,與此次試驗直接相關的中科藍華為三項瘧原蟲治療癌症相關項目的申請人所在單位、研究實施負責單位。


  中科藍華目前擁有3家全資子公司:廣州藍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癌症的瘧原蟲免疫療法,並將成為臨床研究的CRO公司;廣州藍亮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新型抗瘧葯的研發;廣州藍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癌症免疫治療的宣傳教育與推廣。


  工商登記信息顯示,陳小平任職中科藍華以及這三家全資子公司的經理。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10月19日,中科藍華宣布與上海思科瑞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後者為中科藍華注資數千萬元。公司當時即對外透露,中科藍華與鍾南山院士團隊合作,開展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晚期肺癌的臨床試驗。


  實際上,外界對於此次瘧原蟲治療事件多有猜測,通過炒作為藍盾股份抬升股價。


  值得注意的是,在瘧疾治癌一說傳播過程中,上市公司藍盾股份股價也大幅上漲。2月份,該公司股價在4個交易日里分別上漲4.07%、4.30%、0.94%和2.97%。


  實際上,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藍盾股份股票一路下跌,相比76元的最高價,跌幅超過90%。


  本報記者翁榕濤對此文亦有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機器人:搶走飯碗,還是帶來職業安全?
俄羅斯計劃於2035年前向月球發射4枚自動航天器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