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旗人講究的的「在家分大小,出門肩膀齊」是什麼意思?

旗人講究的的「在家分大小,出門肩膀齊」是什麼意思?

旗人講究的的「在家分大小,出門肩膀齊」是什麼意思?

旗人常說的「老幾位」,即是當年我在宮內話語,是在那裡的「位於」的意思。因人人皆有「位」值。滿洲習武人整日身要比口多動,多是年少狂悖,整天沒正形兒,彼此間的打鬧或動其手腳與口,皆不想罵咧子胡謅,這是實在過於寂寞無聊的緣故。旗人有「在家分大小,出門肩膀齊」之說。「肩膀齊」是弟兄之意。市井都傳說,老旗人有同輩見面,必用左右臂膀相撞的舊俗,當做問候。若是人在馬上,便會用手中持的長槍尾桿,照樣輕輕地撞一次。若手中沒有器械時,便是將馬頭向前靠靠,以示哥們兒和氣,後來京人便將「撞上」作為俗語乾清門稱御門,該品等的黃馬褂侍衛,同屬於御前內侍。原是每時刻等待隨扈皇駕出入,並與皇儀仗一同擺譜做威。我們對御前大臣得稱「上面」;御前大臣則稱皇上為「上面」,對我們稱「下面」,而「下面」還會有數不清的「下面」,剩下我們怎麼辦?只剩了彼此,那就稱「爺」吧!

滿族素有注重禮儀、尊老愛幼,講究禮節之風俗。

日常生活中,滿族人對長輩畢恭畢敬,在過去無論是貧富人家還是官宦、平民,都有晨昏定省的規矩,就是每天早晨起來,晚輩要向長輩請安,行磕頭禮或打千。新歲卑幼見到尊長必長跪叩首。就是小孩子們平日在家玩時長者來此也必須肅立請安,特長者走後方可再玩,否則要遭家長打罵或訓訴。小輩人到長輩家,無論年歲多大,雖然是貴客,也只能坐於旁坐。不管在什麼場合遇到長者大坐,小輩或兒孫們都不能與長輩人並肩同坐,而在一旁垂手站立。如途遇長者,必須鞠躬垂手問好。如和長輩相遇或同行,必須先請長輩先行自己跟隨其後。如果晚輩因事外出或上學一定要叩問父母,待得到恩准後方可動身,否則不可先行。

外出歸來不可先進自己屋內,必須先稟告長者以慰親心,獲准後方可叩謝回房休息。如果晚上回來,也要先去看望長者,如果長者已安睡,悄悄進屋,以手伸到褥子下邊試其炕涼熱,如過涼或過熱,都要採取一定措施後,然後才能自己去休息。

過大年時,晚輩無論男女,都要給長輩磕頭,族內的外家人,小的要給長者行打千禮,新結婚的媳婦在大年三十兒晚上必須穿戴一新,挨家挨戶給族人中長者拜年裝煙,而且行跪拜大禮,長者或以錢以物賞給。這在滿族人中是非常嚴格的禮節規矩。滿族媳婦不能和公婆同桌吃飯,而孫子和孫女則可以。媳婦要垂手站在桌頭待老人和孩子吃完飯漱口後,媳婦還得給公婆裝完煙,然後才能將飯菜揀到自己屋去吃。俗話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這話是真的。

姑娘外出回家也要給長者行禮請安,女人及日常所用之禮皆請安,做法是微低頭,兩手握空拳順兩腿處自然下滑,雙膝微曲。但姑娘給母親、奶奶、姥姥等長輩請安必須頭頂其胸,表示更親近的大禮。如果平輩相見,無論男女都各用擁抱肩禮,一般兄弟姐妹間相見各用貼面禮,朋友則用擦肩禮。

滿族人家來客,如果長者不在家,只能男孩陪客。否則就是對客人的不尊敬。例如外祖父來了,按禮只由祖父或父親相陪,但都不在家,就只能由外孫子相陪,就連祖母都不能上桌,其坐次是外祖父盤腿坐正位,外孫子在左側炕邊聳拉腿而坐。

滿族人待客禮節也很講究。如果是長者來則先請安,然後給客人讓坐,用溫水打手巾,讓客人擦臉、漱口、再裝煙倒茶,做飯時鍋、碗、瓢、盆、勺子相磕不能出聲,否則是表示對客人不歡迎。吃飯時將桌放好,請客人坐正位,然後先用平均乾淨的搌布當客人的面再將飯桌子擦一遍,接著擺上四個壓桌碟,然後再擺吃碟和筷子。擺筷子時不當著客人面墩齊,要將筷子整齊的放在吃碟右側,粗頭向外,細頭朝桌子中間。上菜時,一回上2個菜,總菜數要成雙而不出單。四季待客的飲食有別,夏取涼、冬用熱,春秋涼熱要適中,要以禮相待,對客人遠接遠送。

滿族人對人名的稱呼,也很講究。對長輩不準稱名道姓,如稱名道姓會叫人訓斥「沒大沒小,不懂禮貌」。見到長輩必須按親戚或按輩份該叫什麼就叫什麼,然後請安。見到平輩或晚輩,只能很有禮貌地稱名而不道姓,然後再說話或辦事。例如:見到或招呼胡振華,只能叫振華你怎麼怎麼樣,而把姓捨去,以表示尊敬重視對方。

隨著時代的變革,滿族人的禮節變得簡化多了,但在部分滿族人家特別是滿族聚居之屯,有些禮節規矩還是很講究的,尊敬長者的風俗,隨著「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會更加發揚光大。

滿族人見面有各種禮節,其中有打千禮、撫鬢禮、拉手禮、抱見禮、半蹲禮、磕頭禮等。

一、清朝提倡尊老敬上,這是滿族人禮儀的核心,滿族人無論是官宦士紳,還是平民百姓,都把尊老敬上視為美德,成為家規族法的重要內容。康熙、乾隆皇帝數次舉行「千叟宴」。平日里,同住的晚輩兒每天早、晚都要給老人請安。在我小的時候正趕上文革「破四舊」,雖不請安了,但一大早總要去奶奶的屋裡去看看。敬上的禮節還有:

1、對長輩的教誨要洗耳恭聽,不能頂撞。

2、和長輩同行,要隨在長輩後面。

3、進出門時,要先行幾步為長輩開門,並請長輩先行。

4、長輩先坐。長輩說話,不得插嘴。

5、長輩外出遠行,要送出大門外,歸來要在大門口迎。

6、年輕人外出歸來,要先向父母請安,然後再回到自己屋裡。

7、在街上遇到長輩,小輩要垂立路旁,讓長輩先走。

8、吃飯時,要長輩先坐、先吃,晚輩才能坐,才能動筷子。

9、長輩與晚輩不能同席,父子不同桌。現在我還記得只要家裡來客,我們小孩子從來都是在另外的屋子裡擺個小桌兒,由大人夾好菜在一旁另吃。

10、媳婦要為公、婆早起做飯,還要裝煙、打洗漱用水、問安。

11、媳婦一日三餐要站立侍侯,不能與公婆同席。

二、「見面禮」、「請安禮」、「告別禮」是滿族人最常用的禮儀。

1、見面禮。見面的禮節主要有叩頭禮、頂頭禮、抱見禮、執手禮、鞠躬禮、擦肩大禮等。下面一樣一樣跟您說:

叩頭禮:是小輩見長輩,過去平民見王公貴族,奴僕見主人時所行的見面大禮。叩頭禮有四種。一種是「一跪三叩」,一般對父母、主人或尊長;另一種是「二跪六叩」,一般也對父母、爺爺、奶奶和尊長;再一種是「三跪九叩」,主要在祭神、祭祖、見皇帝時用;還有一種是「一跪四叩」,一般是在過年小孩見尊長時用。

頂頭禮:是久別重逢的老夫妻相見時的禮節。女方把頭頂到男方的胸脯上,男方用左手扶著老伴,右手撫摸老伴的後腦勺。

抱見禮:這是長時間沒見面的至親好友之間相見時的大禮。若是平輩之間,不論男女,雙方抱肩貼面;若長輩和晚輩之間見面,晚輩用雙手抱住長輩的腰,長輩俯身同晚輩貼一下臉,然後直身用手撫摸晚輩的後背。這也叫「抱腰接面大禮」。

執手禮:應用較廣,長幼之間、平輩之間、朋友之間、親屬之間均可使用。古稱滿人「無作揖打恭之禮,想見幃執手」。見面的雙方各自伸出右手相執,虛攏但不握緊,如同現在的握手。

鞠躬禮:這是平日親朋之間相見的禮節。若是長幼之間,小輩要給長輩行鞠躬禮,或是平輩之間,對行此禮。

擦肩大禮:這是主人和客人之間常用的禮節。滿族人家經常無償地招待過往客人,客人臨走時,客人與男主人用一肩頭互相摩擦幾下即可。這就表示了客人對主人的感激之情。多日不見的朋友相見,也有行此禮。

2、請安禮。請安禮主要有「打千兒禮」、「跪安禮」、「蹲安禮」、「撫鬢禮」等。

打千兒禮:是男子常用的請安大禮。也叫「單腿跪」、「扛肩膀頭」。施禮時,凡穿箭服或袍褂的,要先彈放下袖頭,然後左腳前移半步呈前屈狀,右腿後退半步呈半蹲狀,左手扶在左膝上,右手下垂,頭頸與上身略向前傾,口稱「請阿瑪安」「請額娘安」等。禮畢恢復直立。

跪安禮也叫「跪拜禮」,這是男子的請安禮。跪拜者垂手低頭來到受禮者面前,雙手扶住雙膝,雙膝跪地後口稱「給某某請安」,隨著話音落地站起,走到側面站立。

蹲安禮:這是女子對長輩請安禮。行禮者站在受禮者面前,雙腳平行,雙手扶膝,隨即一弓腰,膝蓋略彎曲如半蹲狀,嘴裡念叨「請某某大安」。

撫鬢禮:是平輩女子之間,日常相見時互相請安的禮節。相見的女子以右手撫摸三下額角,同時向對方點幾下頭,眼睛看著對方,以示問候。受禮者同樣以撫鬢禮回拜。

3、告別禮是社交禮儀中的重要內容,主要有「打橫」、「相抱」、「親面」、「執手」、「鞠躬」等禮節。

打橫:是客人走時向主人行的告辭禮。一般客人走時,主人要送至院門外,客人與主人告辭時,回身退後一步,雙手貼身橫走一、二步,然後向主人點頭,表示與主人告辭,主人抱雙手點頭表示告辭。告別禮中的相抱、親面、執手、鞠躬等禮節與見面禮節相仿。

四、前面說的禮節,也有忌諱。

1、滿族忌殺狗、吃狗肉和用狗皮,不戴狗皮帽子。因為滿族長期從事獰獵,狗乃不可缺少的"助手",冬季還用狗拉爬犁,成為重要的工具。因此滿族有敬犬之俗,平時對狗精心豢養,狗死埋葬,他們不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外族人戴狗皮帽迸滿族家,主人會不高興。

2、不許哄打烏鴉。滿族人不許哄打烏鴉,並倍加珍愛。在滿族聚居的地區,許多人家的院子里都立有一個高高的木杆子,這個杆子就是為了喂烏鴉、喜鵲而立的,在這個木杆子上面有一個斗,在斗里裝有豬肉、豬下水以及米等食物,以此來喂烏鴉和喜鵲。

3、西牆不許掛衣物、貼年畫。西牆是滿族人供奉祖先的神聖部位,不準在此掛衣物,張貼年畫;西炕俗稱「佛爺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諱人們尤其是女人隨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許將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這裡。

4、不許越鍋。滿族人不許從鍋灶、火塘的三腳架上越過,不能用腳蹬踏或者隨便坐在鍋灶上或火塘邊;不準在鍋灶口或塘上烤腳、襪子、鞋靴。還禁止將吃剩下的食物、骨頭、魚刺等扔進鍋灶或火塘里。

作者庫雅拉少奎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康熙皇帝東巡經過鐵嶺留下的遺迹
住在清宮東西十二宮的后妃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