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為什麼現在很多明星演個戲,普通話都說不好?

為什麼現在很多明星演個戲,普通話都說不好?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mszhangziyan@foxmail.com

翟博士風波之後,喻恩泰的人氣莫名高了起來,因為朋友們都在津津有味地品評真博士喻恩泰有什麼特徵符合博士們的生物電波感應範圍,比如英文好啦,講話有水準又不刻意掉書袋啦,為人謙遜啦,配音厲害啦……

總之就是:額那物美價廉的好秀才啊!

本秀才好感路人,準備把誇讚收一收等看到《孤城閉》里的晏殊啥樣再展開,好久沒看到喻恩泰的新角色了。

而今天我想說喻恩泰一個很小很小的優點,他的普通話很標準很舒服,平翹舌前後鼻音全部在該在的地方。演戲時喻恩泰能在江南口音的軟糯和北方口音的大氣之間來回切換,而他是江西人,這些都不是他擅長的口音。

這個優點對於技能點滿格的喻博士來講可能太細節了。但我最近正好在想這件事,怎麼演戲帶口音、普通話不標準的演員越來越多了啊?(劇情需要口音除外、特殊類型演員除外。)

年前看《國家寶藏》,唐嫣和羅晉夫婦一起上去,聽了幾分鐘就想問唐嫣這台詞怎麼了,發音含混不清,還不會發後鼻音。唐嫣也是中戲畢業的啊。

Angelababy在香港發展時口音是比較偏台灣腔的,B站還有好多當時的視頻。把內地作為事業重心之後她又改成現在的口音,那她還挺能轉換口音的。

可是她開始演戲後,該校音的地方都沒有正過來。在《創業時代》里女主說話是「智nén手機」「野蠻shēn長」這樣。「能」字都發錯成「nen」的演員真的不是很多。但角色人設是家裡有院子的北京人啊。

南方人演北方人特別容易出這種問題,李易峰在《老炮兒》里也是口音彆扭,「一歲數大的」這四個字在北京話里應該是連起來有吞音的,但李易峰是一個字一個字蹦出來的,聽著特別齣戲。

後來《動物世界》里李易峰的台詞好了一些。

《那年花開月正圓》里陳曉演得還行,但講話這個口音就有點問題,他講話有很重的咬字、拖音以及氣聲,n和l有點不分,eng和ong有點不分。熟悉安徽口音的人應該能get到這個點,南京話里也有這種類似的發音。

北方方言區的人有說普通話的先天優勢,但是口音太濃了一樣齣戲。

張一山就有這個問題,希望他注意糾正一下。《餘罪》《十里春風不如你》帶著這京腔都可以,但其他就不一定行了,時間長了演什麼角色都帶京痞味,尤其是古裝戲裡會顯得更奇怪。

關曉彤更是,京腔嚴重限制了她的戲路,演什麼都是那個「脾氣暴躁的女孩」。

B站上有一個《鳳囚凰》配音原音對比,彈幕一致認為關曉彤原音時根本沒法聽,這種古偶劇一口京片子太齣戲了。

《影》里關曉彤評價好一些,網路上沒有查到配音信息,基本認為關曉彤是原音,那大導演還是有用,她的口音在《影》里收斂多了。

東北口音在段子小品里特別常見,民間自發模仿東北腔熱情高漲,東北口音的演員也懶得糾正口音了。

來自東北的林更新演的大部分戲都是配音的,《姐姐立正向前走》里故意憋台灣腔但是說了一口東北台灣混合話。後來難得聽到林更新在《見字如面》里的原聲,覺得還是有點隨便了。林更新發微博調侃過自己的口音問題,他上綜藝時代口音很好玩,自黑也挺好笑,但除此之外作為一個專業演員總應該對標準有點追求吧?

之前我發過微博說有些演員發不出後鼻音不應該,就有人反對,說南方人不擅長發後鼻音,沒必要強行要求。

普通人說話,想怎麼說都行,有時候口音還會讓人顯得很有個性,增加表達的感染力。我就見過一位老先生會發翹舌音也不發,堅持要保留自己的江南口音,聽起來還蠻有腔調的。

但演員演戲時,如無方言口音的特殊要求,應該說普通話。語音標準是為了大家都能理解劇情,發音不準確會造成台詞歧義,比如「陰毛」和「鷹毛」,「信譽」和「性慾」,「死」和「屎」。

而籍貫並非是說普通話無法突破的障礙。

章子怡是北京人,上節目拍戲都沒有一點點京腔,甚至連語氣詞都聽不出來京腔。

孫紅雷是東北人,演戲也是標準的普通話。他上綜藝我們才能聽到東北味兒。

王志文是上海人,但他普通話好得沒有帶任何南方口音,因為他演過王朔小說改編的《過把癮》,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北方人。

我看到《一步之遙》里他的南方口音很地道,一查才發現他是上海人。據說他也是罕見的南方人能被分配去教台詞課的。

口音出問題會跟人設有衝突。在古裝劇里出現京腔不好,講北方故事的劇情出現前後鼻音平翹舌不分不好。在不需要東北腔的地方出現東北腔也不好。

當然了,演戲的高階玩法是換口音。

在需要方言口音的時候,不但不換口音還出現了錯誤口音,是特別減分的。

文章不是北京人卻京腔巨濃。《少帥》里演張學良的小演員帶了一點點東北口音很有趣,到了文章演的成年段落,張學良變成了一口京腔。不在口音上下功夫,也讓文章詮釋的歷史人物少了一個重要特徵。

《紅色》全員都在努力扭轉到上海口音,這就很好。

出生在北京的張魯一換了上海口音,加上演技配合,看起來特別乖巧。

尤其是李天柱,一個台灣人能把上海話講這麼好,不可思議。

李天柱不僅僅是學了上海話這麼簡單。我摘一段豆瓣影評大家看看,他學出來的是一種精準跟角色匹配的雜糅口音。

《我就是演員》里李天柱也去助演了,台灣演員摻和進一個東北設定的故事裡也沒什麼違和感。

台灣的的很多演員像李立群、金士傑,演戲都不帶台灣腔,除了他們有表演天賦外也有父母都來自大陸的原因。而李天柱年輕時在《追妻三人行》里還是一口台灣腔,之後的口音應該都是新學的,尤其是超高難度的蘇北上海話。(PS不知道《追妻三人行》的可以問問父母了。)

與《紅色》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遠大前程》,明明是上海灘大佬故事,好多人都是用京腔在發飆,只有趙立新是比較注意的,經常在收著講話。

開頭提到的喻恩泰也會換口音,他配音的《康熙王朝》聽起來比較接近北方口音。

而他在《都市男女》里演的小湯姆則常常有上海口音。

此外,他本人唱粵語歌也不錯,很多細枝末節的地方都到位了。

很多方言影視劇中,只要不是本地演員,都能被本地人挑出不對勁來。完全地學到另一個口音真的很難。

這點上張國立也是大神級,他當主持人時普通話標準,演戲需要時四川話和河南話說得都很好,但他是天津人。

不過對於現在很多明星來說,根據角色換口音這種高階操作先別想了,能不能重新考個普通話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蘿嚴肅 的精彩文章:

她到底看上他啥了?這次應該有終極答案了
翟天臨的碩士論文找到了,跟陳坤的論文有8處重合?

TAG:蘿嚴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