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世界末日,一個母親的選擇

世界末日,一個母親的選擇

文/楊時暘

本文首發於總第888期《中國新聞周刊》

這一類形式特定的高概念電影,某種程度上說,有點像是影迷的興奮劑。它從一種創意和概念出發,用推演的方式結構整個故事,從外部層面上講,它是天生絕佳的懸疑素材,從內部精神指向而言,做到一定程度,註定會產生深刻的拷問。此前大熱的《寂靜之地》,以及這一部《蒙上你的眼》都是這類作品中的代表。從大類型上劃分,它們都算是末日題材的變形或者難度升級版,切割掉人們習以為常的某種感官——不許發出聲音,必須蒙住雙眼——看人們在極端危機之下,到底如何求生。有時候,它會令人想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的那些代表作。

與《行屍走肉》《釜山行》那一類成熟的末日類型片相比,這類高概念的新生代作品更多的時候不太在意大災禍降臨的現實邏輯,外星人入侵、或者某些並不言明的東西,以一種籠統意義上的危機降臨人間,然後讓故事在這個基礎上和籠罩下展開。如果說《寂靜之地》更趨向於展現「極端奇觀」的現象層面,這部《蒙上你的眼》則在奇巧的基礎上有意無意地增添了眾多精神性的探討。從氣質上講,它更讓人想起一部氣質獨特的美劇《守望塵世》,不只是同樣的奇觀般的高概念,更重要的是,這故事中始終彌散著濃郁的宗教氣息,有關懲處與責難、拯救和考驗,甚至在最後,生髮出伊甸園的變形,留下一個男孩一個女孩,在一片鳥鳴啾啾的世外桃源重新開始人性復甦的生活。

《蒙上你的眼》的故事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一天,某些難以名狀的力量降臨,凡是看到那些的人們都瞬間發瘋自殺,世界很快淪陷,生存下來的人們,外出都只能蒙住雙眼。幾個逃生於一座房子中的人在經歷了排斥、試探和爭吵之後,彼此抱團取暖,但最終,只留下了一個女人和兩個孩子,不得不向著遠方一個不確定的社區進發。

一個最有趣也最富含意味的細節是,一群精神病患者、變態和狂徒滿不在乎地在街上橫衝直撞,強迫蒙住雙眼的人們睜開眼睛望向天空。這成為了一個可以被無限解讀的細節,這群人是「無信仰者」,是瘋子,是不惜一切代價的破壞者,這應對著一切西方當下的焦慮:無神論者、失控的移民、無法根除的恐怖分子——恐怖片的根源無非是用各色形態折射當下心理危機,而這個看起來完全的幻想故事其實仍然在作者的潛意識中指向了俗世焦慮。

所有這類故事的核心推進過程都是「求生」,這其中的人們也一樣,尋找食物,訓練聽覺,重建信任,猶如壓縮版的《行屍走肉》,照例有人在末日里不再顧忌放浪形骸,也有人卻反而更加在意生而為人的尊嚴。有人縱慾,有人陷入回憶,絕境有時會推進一些東西,有時反而會讓一切走向原本的反面,讓怯懦的勇敢,讓傲慢的謙卑,讓卑微的煥發人性榮光,讓道貌岸然的褪盡偽裝。上天降臨一道考驗,人們都無處遁形。

有孕在身的女主角原本焦慮於單身母親的身份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攪擾,在醫院產檢的時候甚至考慮其日後是否會將孩子送養。而災難之後,她已然淬鍊成了一個強悍的母親,不僅撫養著自己的孩子,還幫助撫養了另一個,某種程度上說,她成為了地球上最後的母親,超越個體,超越肉身,而演進成一種普遍意義上的、宏大的「母親」和「母性」的代言者。這種孕育者和養育者的角色,指向無光暗夜中的一線希望。而遠涉河谷,歷經生死考驗,抵達伊甸園,則意味著人類重生的可能。或許,這就是這類電影最適宜的呈現方式:用一個懸疑故事,藉由一場大災,重新審視人類自身以及文明的境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專訪文在寅「昔日搭檔」李光宰:第二次「金特會」應有實質性成果
NASA公布這個消息後,都想為中國點贊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