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沒有人真正走出過,地球大氣層遠超過月球

沒有人真正走出過,地球大氣層遠超過月球

海拔100 公里處,是地球大氣層與外太空、航空與航天技術的分界線,但嚴格來講,大氣層並沒有明確界線。俄羅斯太空研究院一項新研究便指出,地球大氣最外層的散逸層範圍遠比過去認為的還要大,至少延伸了63 萬公里;也就是說,我們的人造衛星、甚至天然衛星月亮都依然沐浴在大氣層中。

地球大氣層從地面依次往上分別為:對流層(0~7 或11 km)、平流層(7 或11~50 km,也稱同溫層,包含臭氧層)、中氣層(50~85 km)、熱成層(85~800 km,也稱增溫層,包含電離層),以及最外界的散逸層(800~2000 km,也稱外氣層)。

而科學界公認的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分界線稱為卡門線(Kármán line),距離地表100 公里,接近熱成層底端,界線之下為航空動力學,最主要的飛行器比如飛機;界線之上為按照天體力學規律運動的太空動力學,飛行器有人造衛星、太空探測器、太空梭、空間站等。

但大氣層遠比想像中還要複雜,氣體分子不會在一個高度上聲明集體消散,而是漸進式逸散。在散逸層的最外層區域,有一團稱為地冕(geocorona)的微弱中性氫雲,散射太陽遠紫外線中的中性氫而發出光(萊曼 α 光)。

以前,科學家認為地冕距離地球約20 萬公里,然而根據NASA 與ESA 合作發射的太陽和太陽圈探測器數據,俄羅斯太空研究院(Russia』s Space Research Institute,SRI)團隊現在發現,地冕與地球距離可延伸達63 萬公里,或者說地球直徑的50 倍,而月球距離地球才38.44 公里。

太陽和太陽圈探測器(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SOHO)放置在日-地系統的L1 點,自1996 年5 月起投入運轉,配有12 台主要科學儀器,其中太陽風異向性儀器(Solar Wind Anisotropies instrument,SWAN)能利用太陽光譜譜線關注氫原子信號,從外太空精準探測地冕邊界。 (萊曼α 光會被地球大氣吸收,因此只能從太空觀察)

對於那些外氣層能檢測到氫的類地行星來說,代表它們的地表通常也能發現水氣,比如火星、金星,給給人類一絲希望,無論是尋找外星生命也或以後的殖民打算。然而新研究告訴我們,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任何人、任何科學儀器真正走出地球大氣層。 新論文發布在《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期刊。

太陽和太陽圈探測器。 (Source:歐洲太空總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輪網 的精彩文章:

雖然過了騷亂的一年,Google營收利潤依然雙雙破紀錄
高盛警告,蘋果超過20%服務收入過度依賴Google

TAG:十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