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出現日本留學潮,是日本討好中國?別多想,郭汝瑰說得很明白

清末出現日本留學潮,是日本討好中國?別多想,郭汝瑰說得很明白

甲午戰爭是中日國運的轉折點,自此之後大清最後的一點牌面也被日本無情撕碎,清政府被迫向日本割地賠款,按理說戰後兩國應該是形同水火的,但是卻掀起了一股日本留學熱,日本為何願意讓中國人去學習呢,是想討好中國嗎

先多說一句,每次談到甲午戰爭就不得不傷感,那時候清軍並不落後,洋務運動三十多年,北洋水師戰力不差,只是日本全國出錢出力來打中國,而中國卻認為這是李鴻章一派和日本的戰爭,其他實力派不光不幫忙,還到處拖後腿。北洋水師敗了,清軍還有福建水師,廣東水師。不能像抗戰一樣團結一切力量,是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用一盤散沙來形容當時的清朝是再適合不過了。

那段時間的留學潮,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不是為了討好中國,日本可沒這個好心,在這一基點下可以推出,日本是通過留學生教育對當時的中國精英階層進行滲透和同化。抗戰時期那麼多漢奸和日本間諜可不是憑白出現的。

自甲午戰爭,列強看到了肢解中國的可能性,因此各自培養自己的勢力,包括培養軍事人才做為其利益代理人,這也成為後來各路軍閥的主要力量。做為西方列強分割蠶食的中國,培養其各方面的代理人是最基本的戰略選擇。日本的對華政策都有其千年大陸夢的影子在裡面,讓中國人留學他的軍校,可以潛移默化的在中國未來的軍事強人身上打上日本的烙印,為日本未來的大陸攻略埋下伏筆,更別說派去各國的軍事留學生,去日本的也是很差的。

說的透徹點就是,其實日本是鑽進別人國家的蛀蟲,他把別國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地域矛盾,社會矛盾等摸深摸透,分化瓦解,挑撥離間,好混水摸魚。日本人為中國培養的軍人,訓練的軍隊都是假的,留下很多後門,方便日後侵華,讓中國吃了大虧,後來中國人是從蘇聯那裡學來貨真價實的東西。日本人很聰明,讓中國人去日本學習,就算學完還是日本的學生,無法超越日本,反之中國人都去學習西方那樣就有可能超越日本,就像郭汝瑰的回憶錄中寫的那樣,上課是基本同時上課的,中國留學生著日軍制服,唯一不同的是有些先進器材課程不讓接觸。大家不妨看看郭汝瑰回憶錄原著,書里有早日日本軍事留學和舊日本軍制的很好的記載。

總的來說清末的日本留學潮,一個是因為日本本身原因,覺得可以一統亞洲,容納中國留學生就是為了灌輸他們的思想和價值觀,這方面在後面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出現了一大批親日分子。另一個原因就是清政府方面的原因,當時要圖強,去歐洲、西方太遠,學費還貴,更重要的是,當時日本學習歐洲和西方已經有很多現成的經驗。據歷史記載,當時只要去日本留學歸來,就可以在清政府做官,所以,有很多中國人湧入日本包括軍校在內的多所學校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塵封 的精彩文章:

馬嵬兵變中陳玄禮率眾逼宮或是被迫,他救了自己,也救了唐玄宗
南宋沒有退去東南亞,只因戰局變化太快;十萬軍民投海是假的?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