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春季保養的三大關鍵

春季保養的三大關鍵

春防風,又防寒

開春期間是由冬寒向春暖過渡的時節,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此時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

由於冷空氣的活動,氣候多變,溫差幅度很大。有時早晨還是旭日東升、春風送暖,傍晚卻可能寒流突至、冷氣逼人。

同時,人的機體經過一個嚴冬的「蟄伏」,免疫能力和抗寒能力均有明顯的下降,此時如衣著單薄,容易感受春寒而染病。

所以,自古以來養生都十分強調「春捂」,通俗地說,就是「春不忙減衣」。

「春捂」既是順應陽氣生髮的養生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

百歲醫家孫思邈說:「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明代醫家汪綺石說「春防風,又防寒。」

如過早脫去棉衣,極易受寒,寒則傷肺,易發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病。

如果能做到不忙脫衣、「春捂」得法,將會減少發病的機會。

「春捂」並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強調脫衣要「遞減」,即衣物增減既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也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素質。

春季氣溫日差較大,早晚較冷,此時可適當「捂」一會兒。

而晴日的中午時刻,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可適當減衣服。

在增減衣物時,最好先聽聽天氣預報。

天氣轉熱後,有些人還穿著很多衣服,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

由於孩子好動易出汗,不要「捂」得太緊,出汗後驟減衣服很容易受涼感冒,要讓孩子增加戶外活動,以增強適應能力。

而嬰幼兒需要逐漸適應外界寒暖的變化,如果暖被厚衣「捂」得太多,寶寶需要調節體溫就要出汗,而體液過多消耗,就更不能適應寒冷刺激。

對於「春捂」,還要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

由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濕氣較大,早晚低溫,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

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

女性如果過早換裙裝,會導致關節炎和多種婦科病。

正確飲食,升補疏肝

除了正確春捂的,還需要提高體內的「正氣」,也就是自身的免疫力。

飲食調理就是提高免疫力的一個重要方法,如果說冬天時要通過「滋補」來補腎禦寒的話,春天時就應「升補」以疏肝養陽。

萬物生髮,離不開肝膽之氣,以助於生長發育。

在人體,肝氣主疏洩,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的作用。

精血津液運行輸布、脾胃之氣的升降、膽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暢等都是肝之氣的作用力。

青色入肝,春天宜食青色系,配之以味道偏辛辣的食物。

以鼓舞肝膽之氣的生髮,以促使冬三月進益所儲藏下來的精化生為能量之炁,向體表輸布,為人體機能活動準備並提供充沛的能量。

飲食原則需根據應季、當地方圓百里、以及各自的不同體質等因素來匹配。

肉宜越少,越好。

須知滋補了一個冬天,過年又吃了一肚子的油水,這會兒應該是開始消肉化積的季節了。

春天不吃肉或者少量食肉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不扼殺生機。

身心不二,互為影響與作用。

古有秋後問斬之舉,本意在仁,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的充滿愛和生機的季節是春色的代言;

小動物在春天產仔、哺育,此時行殺戮也在扼殺我們的生機。

避免吃喝酸寒。

健康人,春三月肝氣需要宣洩生髮。

酸有抑制、收斂的作用,來一杯酸寒的果汁在秋天是可以,春天就不對了,尤其是手腳冰涼的人。

所以,我們在做飯的時候,有意識放一些辛辣、芳香、發散的調料,喝一些辛香的花茶、燙一壺黃酒,都是有利於鼓舞生髮之氣。

主食,面。

五穀之中的小麥對應肝膽,春天以麵食為主食最好不過了,少放醋多吃蒜。

吃葉尖。

生髮之力強勁才能到達葉尖,人物與萬物一樣,天氣漸漸變暖之後的葉尖菜,如香椿芽、薺菜、芫荽、蒜苗、豆苗、榆錢、柳葉等等,美美地吃一春青。

取葉尖之處的生髮之力,才能把隨冬氣閉藏起來在身體里的那些伏邪,慢慢地活生生地給引導並發出來,此謂「發陳」,為此老百姓稱此類為「發物」。

-

所以,天地造化,春天是發陳翻病的季節,病人須謹慎。

如:豆芽菜。

豆子補腎,冬吃醬豆腐,應冬。到了春天就該改吃豆芽菜了。

豆芽和霜降後立春前的青皮蘿蔔,特殊工藝熬制六小時以上的高湯,比放什麼味精、雞精要好很多很多,生髮之力也強,其湯配之烹煮其它食物可化其生寒之性。

養陽護生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

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洩,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

中醫認為肝主情志, 因此護肝要從心情著手,養肝的關鍵就是要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

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還要學會及時調整不良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儘快恢復心理平靜。

情緒不宜過於激動、興奮,思想上要豁達開朗,心胸寬闊,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髮出來,這有利於疏肝理氣。

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

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

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同時,多曬太陽,吸收大自然的陽氣,也是調養情緒的有效療法。

另外,如果感覺到情緒低沉或者易怒,不妨試著多看點喜劇片,這不失為一個簡單易行又效果極佳的小方法。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

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

使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

春季養生常梳頭

有一個特別適合在春季做的保健小方法推薦給大家,就是每天做梳頭的動作。

因為春天是大自然陽氣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

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每天早起後,用十指尖從前髮際梳到後髮際一百遍。

堅持下去,這有助於黑髮生長、神清氣爽,並且對高血壓、頭暈頭痛、失眠、神經衰弱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本文轉自:身體知道答案

編輯:近蘭寒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蘭寒舍 的精彩文章:

《唐詩鑒賞辭典》第三十二首《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TAG:近蘭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