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學易經者也要先修德

學易經者也要先修德

道德之論自古有之。老莊孔孟之後,均有無數著述談道論德,真可謂汗牛充棟,眾說紛紜。道德,可謂為人之準繩,更為學易之人必須遵循之基本底線。無德,則不足以言易,更談不上道濟天下。是故學易則以修德為先,為善則道存於心,而陰陽自明。

天下之術源於易,易源於道,道難以言狀,而發於心;行制於心,心生於德,德合於道,是故心道合體,天人合一,乃修身修心之大要也。修身則行端,修心則心正,而凜然之氣生,則可察天地之微,觀萬物之情,曉太極之理也。

老子曰:有無相生,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天下之事,有生於無,有終歸無,得終有失,失則將得,此乃天理。長則短也,短亦可為長,此相形之理也。是故眾生皆有長短,長者褒之,短者匿之,可也。若褒短而匿長,則陰陽相去,而事必敗。故自古得大成者,均處無為之事,褒長而眾人處之以其長,隨之以德,而天下定矣。大道能長且久,或謂之恆,恆者,不偏不倚,多寡相和,出入相形,虧盈相生,巨細相應,長幼相扶,悲喜相交,福禍相錯,吉兇相隨。太及則必有所損,不及則必有所虧,是故陰陽中和則萬物自昌。修德者,修此陰陽之德也;修道者,修此平衡之理也。

《老子》曰:為無為,則無不為。無為,實非無所作為。天下之事,有可為者,有不可為者。故可為之事,則為之;不可為之事,則不為;此須合於道,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是故為可為之事,方得其道,則事可成也;為不可為之事,則逆於天道,則事必敗。褒揚正氣,救人於水火,皆合天道,亦合人道,故為可為;嫉賢妒能,損人利己,則悖於天道,逆於人道,則不可為。為與不為,均制於天道;是故惟心懷天下者可得天佑而得天下。

先天伏羲心懷天下而創八卦,行道而得神靈庇蔭,而上觀天文,俯察地理,而得陰陽之道,八卦以類萬物,得道者演之而知天下。是故德高者演易則得神助,而無不靈驗。文王演易而創後天八卦,皆因其洞察宇宙之大道也。孔子得道而著《論語》,文王明道而演《周易》,姜尚得道而作《六韜》,又有諸聖賢之傳世大作教誥天下,此皆因明道知理,是為聖賢者也。今學易之人,魚目混珠,未修德而演易,術高卻難得神靈護佑,亦不得靈應,此蓋因德高者自得神佑是也。古有無德而演易者,均難得善終,是為前車之鑒,吾等不可重蹈覆轍也。以易術斂財者,與天道相悖,必遭惡報;自古智者不言而以其行示人,惟愚者不知而言其知。是故智者可千古,而愚者常止於跬步。

學易者,須先修德,而後知易、演易,方與大道合,則必得神靈護佑。反之,則行必不遠,損德而惡昭,非吾等可為也。

(出處/道興天下的博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修道之前提在於積累功德與福報
學道九患與學仙九難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