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巨星隕落!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去世:八十歲危機怎麼過?

巨星隕落!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去世:八十歲危機怎麼過?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養生學》、《現代中醫延緩衰老學》

今日清晨,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有著「古代文化百科全書式」專家美譽的李學勤教授,逝世了,享年86歲。

說起李學勤這個名字,愛好歷史的人,應該早就聽說過。他是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首席科學家。該工程涉及歷史學、考古學、天文學、科技測年等學科,共分9個課題,44個專題,直接參与的專家學者達200人。作為首席專家、專家組組長,在李學勤的主持下,我國夏商周三代的歷史脈絡逐漸清晰,使得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得到進一步明確和考證。

此外,李教授在甲骨學、青銅器、戰國文字、簡帛學,以及與其相關的歷史文化研究等眾多領域,均有卓越建樹。廣博的學識,深刻的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使得他成為我國古代文化研究的旗幟和權威。

可惜的是,這樣一位可以和古人對話溝通的人,這樣一位被譽為當代「司馬遷」的人,這樣一座古文化與當代文明相連接的橋樑,在今天這個清晨,永遠地逝去了。

李學勤教授到底因為何病離世,目前並沒有權威報道。本訂閱號,僅僅也是一家自媒體,當然也無法妄自猜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80多歲這道人生的健康分水嶺,李教授未能逾越。

人人皆有自己的八十歲。我們一生的學術成就,似乎永遠無法望李教授之項背,但在年齡面前,人人平等。縱然看官您現在未及,但是將來總要面對。

所以,我們有必要討論,80歲,到底為什麼,成為一道很多人過不去的坎兒。八十歲的危機,到底從何而來。

歸納起來,八十多歲的人,是「五虛之體」。

第一,乃是脈道虛。八旬之人,經脈滯澀不通,使得氣、血、精、津無法沿著脈道濡養四肢百骸,這是很多疾病發生的根源。

第二,乃是脾虛。八旬之人,脾胃虛弱。脾虛,則不能運化生成水谷精微,氣血生化無源。後天之本的漸漸衰弱,使得生命之樹的根基萎縮,日益凋零。

第三,乃是精虛。八旬之人,腎精不足,臟腑之精亦隨之而日漸衰竭。「生之來,謂之精」。精的虧虛, 意味著濡養身體的原材料耗竭,生命銀行的資本已經用光。

第四,乃是血虛。八旬之人,肝不藏血,脾不生血,血虛不能濡養臟腑和四肢,成為萬病之源。

第五,乃是氣虛。八旬之人,氣機不利,五臟氣化不暢,一身之氣日漸虧虛。臟腑的氣化是什麼?是功能的開展。氣虛,氣化不利,意味著臟腑的機能,開始衰敗了。

其實,這一切,就如花草在春夏秋冬四季的盛開和凋零,是自然規律使然,誰都無法改變。但是,如果我們能明白這樣的規律,加以調攝,會延緩衰老的到來,或者說,讓衰老的速度,慢一點,再慢一點。

如何養脈?這是最簡單的事情——適當運動,鍛煉身體。人體,源於天地間陰陽二氣的運動和交感,月、也必然以運動的方式存在。經脈的存在,就是為了機體的運動而設。所以,運動,是最好的通利經脈的方法,沒有之一。

如何養脾?這就是好好吃飯,不吃多,不吃膩,不吃涼,不吃辣,定時、定量。一輩子好好吃飯的人,到最後的壽命,往往不會短。日常,可用党參30克,大米50克,加水如常法煮粥,熟、稠之後,加白糖調味溫服。這是健脾的好方法。

如何養精?這既是不熬夜,不縱慾,不過度勞累身體,並規律飲食,攝取水谷精微以養先天之精。日常,可用大米50克,紅棗2枚,加水如常法煮粥。粥半熟的時候加入首烏粉25克,邊煮邊攪拌,最後加白糖服用。此法可以改善因為腎精不足導致的頭昏眼花、耳鳴、失眠健忘、心悸怔忡、鬚髮早白、腰酸腿軟等。

如何養血?一要好好吃飯,規律飲食,多素少葷,二要好好睡覺。吃得好,脾健旺,脾陽則血足。睡得好,則肝好,肝調則血康。日常調養,可用首烏藤60克,溫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毫升,先煎去渣,取葯汁300毫升,加粳米50克,白糖適量,大棗2枚,再加開水200毫升,煎至米花粥稠,悶蓋5分鐘即可。水煎一小時溫服,連服10天。此法可以調治因為血虛導致的失眠、肢體麻木。

如何養氣?一要好好吃飯。脾乃氣血生化之源。好好吃飯,養好脾,我們就難以氣虛。二要少吸煙、多運動,健養肺氣。肺的宣降,乃是一身氣運行的發動機。日常調養,可用黃芪。準備黃芪20克,加水200毫升,煎煮到100毫升,去渣留汁。用粳米50克,再加水300毫升左右,煮到米花湯稠為度,。每日早晚各溫服一次,7到10天為一個療程。此法可以補脾脾肺之氣,改善因為氣虛導致的倦怠乏力、氣短多汗、便溏、臟器下垂等等。

其實,這樣一篇文章,難以記述人體衰老的奧秘。八十耄耋之年應該如何應對,我們這裡,也只是初步的探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脈、脾、精、血、氣五者,乃是衰老的五種途徑。明白了這些,是不是會為我們延緩衰老,提供一些幫助呢?

謹以此文先給仙逝的李學勤教授!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喉通於天,咽通於地!咽喉不舒服的人,身體不會太好
泡枸杞子都過時了!「枸杞葉」才是厲害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