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有時候,你跟別人不一樣才最可貴

有時候,你跟別人不一樣才最可貴

【獵雲網(微信:ilieyun)】2月24日報道

獵雲網註:「從眾效應」也被「樂隊花車效應」,指的是個體在群體的引導中或施加的壓力下,往往會對自己的觀點產生懷疑,並且可能因此改變自己的看法、行為,順應群體的方向。如今創投界「風口」"熱錢",便是盲從的經典案例。而批判性思維作為一種反思性的思維,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建立批判性思維,能幫助創業者以及投資人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當前,從而斬破迷局,另闢蹊徑。文章來源:混沌大學,作者:李善友。

不破不立,先破再立。沒有批判思維,就沒有創新思維。

D公司的CEO往往會告訴自己和自己的團隊:如果A公司、B公司、C公司都在做同樣的事情,那一定是對的,我們也要做。如果A、B、C公司都去融錢、燒錢、補貼來運作用戶,我也應該這樣做。可是,你有沒有追問過,這背後的道理是什麼呢?你有沒有那個批判性思維呢?

沒有。

你所做的大多數決策,都是周圍人做的決策在你身上的影射而已。所以今天,我希望帶你走向更深層的批判——除了感性思維,人類的理性思維,依然具有結構性缺陷。

破「從眾效應」:絕不承認任何為真,除非明白知道

巴菲特的老師格林厄姆曾講過一個有趣的寓言。有個石油大亨死了,但天堂里石油商的名額滿了,只能去地獄。於是他向天堂喊了一句話:「地獄裡有石油!」話音剛落,天堂里那些石油大亨霹靂啪啦往地獄裡跳,他就上天堂了。

這是寓言嗎?

曾經,我在朋友圈看過一段順口溜,諷刺中國的投資:

你看,絕大多數投資人,是什麼熱點我就投什麼,跟進去了。當然這會造成一種反身性,投資越多,它越火,搞不好就把它拱上去了。但大多數情況下,最後怎麼樣了?破了。

我們來看過去幾年的例子吧:

請問,所有這些都是當年最火的項目吧?風口,錢全湧進去了。但哪一個行業今天承襲下來了?中國互聯網創業和投資跟風現象非常明顯,「嘩」一下有幾千家,最後跌下來剩一兩家。

你跟著風口走,在裡面,就會覺得這是對的!但你仔細想一下,不就是從眾效應嗎?

正如羅素講的那句話:很多人寧可死也不願意獨立思考。

為什麼大家要來混沌大學學習創新思維?你在你自己所屬的群體里,會形成一種迴音室效應。企業越成功,企業做的時間越久,這個迴音室效應越嚴重,越無法自我打破。

你身處原來的群體當中,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待在一起,那些老部下、老客戶、老供應商慢慢就會形成一個迴音室效應。其實這就是小群體里的思維盲區,思維禁閉。

給思想洗澡:評估一下你的思維模型

斯坦諾維奇在《超越智商》中就是這麼剖析的。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呢?他說:

第一,你缺少正確的思維模型。

第二,你已有的思維模型,很多都被染污了。你有一些錯的、壞的、過時的思維模型。

他認為,相比而言,被染污的思維模型對我們的傷害更嚴重。這就需要我們給思想洗澡。

在這方面做的最好的人,是近代法國哲學家笛卡爾。他提出「洗蘋果」的辦法:如果有一筐蘋果,你擔心裏面有爛蘋果,想把它挑出來,該怎麼做?如果從裡面往外挑,這很難,而且下面又夠不著、摸不著,對吧?他給了非常絕的主意是,把籃子里所有的蘋果全部倒出來!然後再挑出一些好蘋果,重新放回去。就是默認所有蘋果全都是壞蘋果。這個想法非常偉大。

這叫做「普遍懷疑」的方法論,絕不承認任何事情為真,除非明明白白知道它確實為真。這個「普遍懷疑」並不是對所有的知識絕對否定或者是虛無主義,它的目標是找到絕對正確的那個信念。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建立人類整個知識大廈。

破客觀真理不破不立,先破再立

沒有批判思維,就沒有創新思維。

我們甚至可以把「破」理解到這種程度:「客觀」「真理」這樣的詞都不成立。

舉個例子,群體間的共識,也被認為是真理。

《人類簡史》講到,7萬年前人類發生了一場認知革命,開始把具象的世界,抽象化為一個「虛構的故事」,來指導人類前進。「虛構的故事」的標準,就叫做群體間共識。只要群體間達成共識,共同相信這個虛構的故事,它就能對人產生推動甚至約束的力量。

但是人類會把群體信念的錯誤當作絕對正確的客觀真理,而不自知,從而把自己禁錮在一個認知邊界里。並且你幾乎不可能看出群體在犯錯。你的信念跟集體不一樣時,甚至會認為一定是自己錯了。

這就是我們平時不能從非連續性跨越過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反共識:一旦你對了,就會得到一切

跳出群體效應,就要反共識。

布萊恩·阿瑟在《技術的本質》里說,當我們去處理外部世界情況的時候,會使用一套由假設期望和經驗所構成的參考系。我們對那些不符合這種參考系的事物往往採取忽視、誤解或否認的態度,結果是我們通常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東西。

任何思想一旦不流動了,靜止在里,它給你的傷害意義要大於對你生存進行維護的效益。

我們算一筆賬吧,如果你跟大家是共識的,你即使成功了,是跟大家來平分這個收穫而已,你就是個分母。但如果你反共識呢,一旦你對了,你是分子,你會得到一切。

《從0到1》的作者,矽谷著名投資人彼得·蒂爾,講了這樣一句話:每次我面試應聘者的時候,都會問一個問題,在什麼重要問題上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好的回答是這種句式:大多數人相信X,但事實卻是X的對立面。

任何行業都有這種秘密,大多數人都相信X,而你發現事實是X的對立面,這個時候你就獲得了一個大機會。

案例1:

為什麼房價的漲幅突然變大?

電影《大空頭》講了2008年美國房產次貸危機時,有4個人發現這是一場泡沫,一定會破滅。然後,他們堅持對此做空。但在這個過程當中,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美國房產會蓬勃發展,主角受到特別大的壓力。

他們的原型是一位真實人物,之所以做了這個決策,並不是說在大家都相信的時候,他一定要反著方向走,而是因為他看到了這裡面的不同之處。

他看了一張1970年以後美國房價的趨勢表,紅色曲線是去除通貨膨脹的,從1970年到1996年左右,25年間年增長只有1.4%。但是從2000年到2007年,每年增幅7%,5倍的增幅。若按此趨勢,房價調整的幅度甚至達到40%。

那個主角保爾森說,這怎麼可能呢?在美國長期的歷史裡,2000年之前和2000年之後沒有本質的區別,為什麼突然房產漲幅這麼大?這裡面一定是有問題的。於是,這張圖奠定了他做空美國房地產市場的依據。

這張圖並不稀奇啊,所需要的數據根本不多,相信在那之前有一大批專業研究人員都畫圖,甚至看過這張圖。

但為什麼只有他認為這件事情錯了,所有人看這個圖都沒覺得錯呢?因為絕大多數人,包括金融專業人士,也會趨同於共識,而喪失了理性的常識。連美聯儲主席伯克南在公開場合也聲稱,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全國範圍的房價下跌。

所以,查理·芒格在他的《窮查理寶典》里說,如果在從眾效應裡面挑出一個行事準則,那就是學會在他人犯錯的時候,反過來做。

羅素說,這個世界的問題,不在於聰明人充滿疑惑,而是傻子們堅信不疑。我們經常批評那些提出質疑的人,其實提出質疑的人不是這個世界的問題,那些傻傻相信的人才是這個世界的問題。

案例2:

為什麼貝索斯甘願長期被誤解?

貝索斯進一步說:如果你要創新,你必須願意長時間被人誤解,你必須採取一個非共識但正確的觀點,才能打敗競爭對手。

非共識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而是你找到大家都錯了,然後你能對「對的那個東西」下重注去做,你可能就能贏了。貝索斯在一個重要問題上,與其他人的看法不同,那就是公司運營的核心KPI。絕大多數人重視利潤,而貝索斯重視自由現金流,即投向未來經營的錢,這是可以幫助企業增長的一個動力資源。所以他說,不要利潤,只要增長。

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華爾街的人不相信他的話,說他是個騙子、瘋子。但這哥們堅持不懈就這麼做,把自己所賺來的錢全部投入到未來的增長上去。如今,華爾街被他給折服了,轉過來說:這哥們兒,可能是對的。

再舉一些我們身邊的例子:

王興在千團大戰的時候反共識。大家去做食物團購的時候,他做的是本地生活服務團購;大家拚命把融來的錢去打線下廣告的時候,他堅決不打線下廣告,去打線上的推廣。反共識!

黃崢在社交電商反共識。所有電商默認會融錢燒自己的流量,之前寧可虧損,而拼多多居然一開始不是用自己的流量,而是用用戶的流量。所有電商人認可的模型是人貨場,這哥們兒根本不那麼認為,他認為是人和貨的匹配方式才是這裡面的最本質模型。反共識的背後是什麼呢?是一種批判性思維精神。創新精神的第一特徵是獨立思考、懷疑一切。

反共識的標準:只有暫時的正確

相信你會有疑問,反共識也得有標準吧?我們說了不破不立。沒有絕對正確的客觀真理,但是我們憑什麼在實踐當中往前行呢?答案是——只有暫時的正確。判斷一個思維模型是否正確的標準叫「邏輯三洽」:

邏輯自洽:這個理論和周圍的事實之間邏輯相符,即假設與檢驗的關係。

邏輯他洽:這個理論和其他被公認正確的理論之間是一致的。

邏輯續洽:這個原有的理論與新出現的信息和經驗是一致的。

如果這個思維模型符合邏輯三洽,你即使知道它不是真理,它也可以成為你做事情判斷決策的標準,可以成為你在這個世界運行的基石。

小結:從眾效應是特別有害的思維模型

按照芒格的建議,一個人每年都應該拋棄一個舊思想,給思想洗一下澡。所以,建議今天,你也認真思考一些這樣的問題:相比去年,今年你拋棄了一個什麼樣的舊思想?

在什麼重要問題上,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傳鬥魚秘密提交赴美IPO文件:融資約5億美元
人類演算法變革之路,Facebook功不可沒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