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學校里不會教給我們那些重要的事情

學校里不會教給我們那些重要的事情

時至今日,我越來越堅信這樣的一個事實:如今的中國教育,無論是中小學教育,乃至大學教育,仍熱衷於要求學生默記和複製知識的純熟技能,卻絲毫也並不打算主動教會學生如何實現自我學習、個性發展的基本方法。

整個教育機制和方式自身沒有改革的動力,不僅落後於時代的需要,而且陶醉在高額的成本和極低的回報中,欲罷不能。

我始終懷疑,占我們每個普通家庭收入很大份額的教育投資,是否物有所值。因為只需簡單冥想,我們就可以看到學校提供的教育沒有教會學生們可以立足社會的必須的一些重要的東西。

【1】用自己的眼睛看,依據事實來判斷,用自己的理解來表達

這本來是不需要教的技能。但是,教育使基本的誠實都萎縮了。

老師問:你看見了什麼?

學生回答說:我看見了一陀狗屎。

老師說:記住,名人拉下的狗屎就不是狗屎。你這種想法很危險,考試的時候是要失分的。記住了?

學生想:記住了。為什麼名人的狗屎就不是狗屎呢?

老師說:教參上就是這樣寫的。你不要問那麼多。

【2】按事物本身的方式來學習

什麼是事物本身的方式?

比如說話,小孩子學說話很快,一般1歲多就學會自己的母語。沒有哪個媽媽給孩子先講語法,劃分主謂賓之後,才讓孩子去學說話的。都是聽多了,開始跟著模仿,慢慢就說會了、聽會了。

可我們都知道我們學外語是怎樣乾的:不僅倒行逆施,而且愚昧之極。

你能把一個語句的主謂賓定補狀,還有啥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搞得比老外還厲害。可惜,大多數時候,連一句話也看不懂,也聽不會、說不出。那你學那啥玩意,有啥意思?

按事物本身的方式學習,其實,是尊重普通人的認知規律。機械地記憶語法,教育者其實不需要真正理解語言,他可以很輕鬆容易傳授知識,當教育的目標驅使他滿足應試的目標的時候,學習外語的目的,被忘在了九霄雲外。

當然,這種變態的學習方式,只是在教育方法上的懶惰和無奈的表現。除了浪費時間和金錢以外,沒有更多的價值。

【3】為自己負責

學校總想簽著你的鼻子走。這本來是好事情。如果你小,什麼都不懂,當然需要有人來指引。但你長大了。你需要被告知,你會被牽引到何處。你的牽引者,可以建議你,該做怎麼樣的準備。

在你開始上初中的時候,你應該被告知:你需要開始為自己負責。比如說,老師應該教會你一些管理時間的方法,告訴你如何分配時間才合理。告訴你該如何注意鍛煉身體,而不僅僅是為了對付中考的體育考試。你該如何面對人生中到來的一些問題:青春期的麻煩、如何處理早戀、你為什麼會聽不進去父母說的話。

當然,學校其實是根本不管這些的,也有可能是你的父母的責任。但至少,無論誰是牽引者,你會發現,你應該被告知:開始準備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你讀書,不是為了父母,也不應該是為了學校、老師,而是你自己。

但即使是被告知一切。其實,你仍然可能不知道該如何開始。你的牽引者會一邊建議,一邊放手讓你去管理你自己。

你應該會慢慢在青春中,找到一些感覺:你相信自己可以不完全需要老師,就可以獲得知識和技能。你相信自己可以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

這是一種理想中的願望,但在現實中,往往其表現是分裂的:學校會命令老師把所有的課堂和課外時間佔滿,沒有絲毫的縫隙和選擇。

教育競爭的規則是這樣設立的:學生們被禁止觀看彼此的學習,每個人都要成為單打獨鬥的高手,相互間展開競爭。根據考生成績,學生被分為各種等級。超過同班同學和吸引注意的需要通常主導了學習的需要。

在這種貌似公平的競爭規則下,教育的目標被掩蓋了:人們不去想學到的知識是否能延續,是否能到達社會相連接的基本要求,是否能支持一個人的自我認知和發展。人們把這個方式當成了一個選人的篩子,卻沒有發現篩子本身有啥問題。只有當很多經過篩子的人,無法在社會中立足的時候,人們才終於肯承認:不論是多麼的公平,如果用錯誤的方式來教育,得到的仍然是錯誤。

很多年以後,你會發現以前學過的很多東西,只有在遠離你之後,你才能真正地開始。除了熟悉得有些過分的挫折感,你會想一個問題:為何我們不能從一開始就學習一些真正有用的東西?我們學習的知識中,是否有太多過於自娛自樂,裝瘋迷竅的東西?

沒有誰該對你負責,除非你自己。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明白了所有的選擇,不管是別人幫你選的,還是你自己選的,所以的結果,都要你自己來承擔。

這樣看來,教育的根本在於培養為自我負責的人:以自己的力量思考並行動。

【4】通過做一件事情來學習

通過做一件事情來學習的好處是: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系列的完整過程。

你會自己去界定一個問題,學會觀察並收集素材,和夥伴一起評估和開展工作。在事實面前,權威和以往的知識都圍繞在你的身邊,供你檢閱或使用。你會根據一個結果的導向去找到取捨點,會平衡好各種資源。

你會學會定位,找到一個解決方案需要並且可以解決的核心要素。你會堅持需要並喜歡的東西,即使你是個完美主義者,但是為了交付結果,你也學會了放棄。

通過做一件事情來學習,你會明白知識從何而來,它如何衍生和變化。你需要它什麼樣子,它就可以變化成什麼樣子。

你做了一件事情,然後學到了一些東西,又做了一件事情,又學到了一些東西。越來越熟練,越來越快。你會把你的工作中,相似的部分固定下來。你逐漸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和知識架構。這種結構,是自我積累的,也是自我增長的。

這就是你的工作方法,你的思維方式。你會明白:知識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它在流動、變化、誕生和滅亡。你根本不擔心知識的多或者是少,因為你明白只有需要的時候,只有去連接現實需求的時候,知識會隨著靈感一起到來。只要有正確的思維習慣:解決問題的方法總是能夠找得到。

那種認為世界上存在唯一正確使用知識的說法,那種認為知識是只增加不減少的做法,純粹是扯淡。

【5】保持飢餓,保持愚蠢

教育使人失去自覺和信心,失去掌控人生全局的願望,讓人變得隨波逐流。

只有保持飢餓,人才能變得在任何時候,可以掙扎和不滿。因為不滿,人生才隨時充滿了惶恐,充滿了生命的動力。

只有保持愚蠢,才不會失去好奇心,不會礙於世俗的情面,失去創新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道書畫 的精彩文章:

方放 行草書 節錄李嗣真 《書後品》
劉仕偉作品 百財圖

TAG:知道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