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國、韓國、趙國三國聯合進攻秦國,結果誰贏了?

魏國、韓國、趙國三國聯合進攻秦國,結果誰贏了?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戰國中期,齊、秦兩國最為強大,東西對峙,互相爭取盟國,以圖擊敗對方。其他五國也不甘示弱,與齊、秦兩國時而對抗,時而聯合。戰國七雄間衝突加劇,蘇秦、張儀、公孫衍等縱橫家的活動也更為頻繁,出現了合縱和連橫的鬥爭。蘇秦曾經聯合「天下之士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戰國策·秦策》三),他遊說六國諸侯,要六國聯合起來西向抗秦。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蘇秦之外,公孫衍這位縱橫家也曾策動山東六國聯合攻打秦國,並因此爆發了修魚之戰。不過,在修魚之戰中,實際上只有三晉攜手來進攻秦國。

首先,就修魚之戰的歷史背景來說,公元前319年,魏國把張儀逐回到秦國。在此基礎上,公孫衍主張合縱,而且得到了山東六國的支持,被任命為魏國宰相。在魏國重用公孫衍這位縱橫家後,山東六國合縱攻秦的聯盟再次形成在公元前318年前後,公孫衍說服諸侯,組織起魏、趙、韓、燕、楚五個國家的兵馬,聯合出兵攻打秦國。不過,雖然一開始有魏國、韓國、趙國、燕國、楚國這五個諸侯國響應。但是,在秦國的拆解下,也即各個諸侯國的利益不同,各國君主各有打算,實際出兵的只有韓、趙、魏三國。

到了公元前317年,秦惠文王針對五國合縱攻秦,派遣大將樗里疾率秦軍迎擊。秦軍出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北),在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與魏、趙、韓三國聯軍決戰。在修魚之戰中,秦國和魏趙韓三國的大軍展開了對峙。與此同時,公孫衍已經策動了秦國背後的義渠國,以此趁機進攻秦國的背後。在此基礎上,樗里疾率領的秦軍暫時難以獲得秦國兵力上的支援,因為此時的秦國,需要先防禦後義渠國大軍的偷襲。由此,對於魏國、趙國、韓國這三國來說,在形勢上佔據了上風了。

不過,對於秦國大將樗里疾來說,顯然不會坐以待斃。在得知魏國在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附近秘密囤積糧草,修築工事的消息後,樗里疾當機立斷,派遣一支五千人的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奔赴魏國,以此偷襲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這一囤積糧草的地方。就這樣,秦軍閃擊修魚,佔領修魚城和附近幾個據點,截獲糧草物資不少。不過,雖然秦國大軍攻佔了修魚,但是,三晉聯軍憑藉著20萬左右的兵力,基本上實現了對樗里疾和秦軍的包圍。在公孫衍等人的指揮上,三晉聯軍希望就此殲滅秦國大軍。

最後,但是,對於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將士,因為軍功授爵的激勵,所以即便身陷重圍,依然奮勇之戰。根據《戰國策》、《史記》等史料的記載,修魚之戰只開始了兩天,秦軍實際上就在南北兩線捅破了兩個缺口,而且派駐軍隊鎮守缺口。在經過一番激烈地較量後,秦國大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三晉聯軍大敗,傷亡8.2萬餘人,韓將申差等被俘。在修魚之戰中,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國中,趙國、韓國的傷亡都在3萬人以上,魏國則是1萬多傷亡。不過,對於秦國來說,雖然贏得了修魚之戰的勝利,其也損失了7萬多人,也即「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在這之後,秦國繼續猛攻魏趙韓三國,從而又一次拆散了山東六國合縱攻秦的聯盟。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三國曹魏的「五子良將」,為什麼沒有大將李典呢?
戰國七雄外的一大國,和楚國多次交手,最後卻被秦國所滅!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