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東京大學成功使用皰疹病毒治療腦腫瘤,一年生存率達92.3%

東京大學成功使用皰疹病毒治療腦腫瘤,一年生存率達92.3%

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附屬醫院的研發小組,利用人工改變單純皰疹病毒1型(唇皰疹病毒)的3個病毒基因(三重突變)製成第三代癌症治療用皰疹病毒G47Δ,在醫生的指導下,以膠質母細胞瘤(惡性腦腫瘤的一種)患者為對象實施了Ⅱ期臨床試驗,並確認G47Δ具備出色的治療效果。

Ⅱ期臨床試驗針對複發或殘留的膠質母細胞瘤病變,最多6次向腫瘤內注入G47Δ,開始治療後1年的13名患者中,一年生存率達到92.3%,與接受標準治療方法的一年生存率(15%)相比,顯示出了極高的有效性。


圖1:針對癌症的病毒療法



另一方面,施用G47Δ後產生的副作用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為發熱。在施用G47Δ的16名患者中,因副作用需要延長住院時間的患者只有2名發熱患者,由此證明這是一種安全性很高的治療方法。

癌症的病毒療法是指,使癌細胞感染可以僅在癌細胞中繁殖的病毒,讓病毒直接破壞癌細胞的治療方法。病毒療法利用基因工程技術 「設計」 病毒基因組,人工培養能在癌細胞中大量繁殖,但在正常細胞中完全不繁殖的病毒,並應用於臨床。這種僅在癌細胞中繁殖的轉基因病毒感染癌細胞後立即開始繁殖,在這一過程中消滅感染病毒的癌細胞。繁殖的病毒會進一步向周圍擴散,再次感染癌細胞,通過重複病毒繁殖-細胞死亡-感染這個過程來逐漸消滅癌細胞。

另一方面,感染正常細胞的轉基因病毒無法繁殖,所以不會傷害正常組織(圖1)。作為一種創新的癌症療法備受期待。鑒於本次臨床試驗確認了G47Δ的高度有效性,將儘快申請以惡性神經膠質瘤(包括膠質母細胞瘤在內的惡性腦腫瘤類型)為適應症的G47Δ製造銷售許可。

日本全球率先推進了G47Δ的開發,並獲得了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先鋒審查指定製度和以惡性神經膠質瘤為對象的罕見疾病用再生醫療產品的資格。如果獲准通過審批,預計將成為在日本首款實用化的癌症治療病毒。臨床試驗結果的詳細內容已經在2019年2月12日於夏威夷舉行的第11屆日美癌症聯合會議上發布。

採用轉基因病毒的病毒療法的臨床開發於1990年代以後始於歐美,近年來全球加速了競爭,尤以採用單純皰疹病毒1型的開發最為領先。2015年10月,大型製藥企業開發的第二代癌症治療用病毒開發品(talimogene laherparepvec)作為惡性黑色素瘤的治療藥物在美國通過審批,隨後又在歐洲通過了審批。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觀日本 的精彩文章:

【人物】阿倍仲麻呂、一位傳頌千年的中日友好使者
豐田會變成谷歌那樣的公司嗎?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