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從《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看無為概念的含義

從《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看無為概念的含義

有人說無為概念與上善若水之間沒有絲毫關聯,而我認為持這個意見是讀書不求甚解的緣故。我在這裡詳細討論一下無為與上善若水之間的關係,上善若水是《道德經》第八章論述的主要對象,我就以這一章的內容的為基礎探討一下無為概念的內涵。經文第八章的內容如下: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如何理解這段文字呢?我做如下的理解。

第一句,上善若水。上即最高的意思,上善即最高的善,上德即最高的德。上善若水,意思是說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這一句開宗明義,概括地論述了這段經文的中心思想。

第二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經文第一句講到,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這第二句就是對第一句的內容作出的進一步解釋。為什麼說最高的善像水一樣呢?水滋養著萬物,萬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這是水利萬物。眾人之所惡指的是低下的社會地位,只有水在利萬物的同時總要流向最低最窪處。萬物都樂於爭上位而恥於居下位,但水卻心甘情願的居於萬物之下。水滋養萬物,可以說沒有誰能比水對於萬物的功勞更大,但是水並沒有因為自己對於萬物有功勞而爭居萬物之上,反而甘居萬物之下。這種利萬物而又不與萬物爭地位的品質最與道接近,所以我們稱最高的善像水一樣。利而不爭,功而不居,功勞於萬物反甘居萬物之下,這是水之德,同時也是道之德。

最高的善只有道具有,經文中又稱玄德,水之德的與玄德最相近。但是道是玄虛的事物,不容易被人體察,所以就用水德來表象,目的是方便人們體悟與理解。玄德的內涵主要是不爭嗎?通過對水德的學習,我們可以了解到玄德之為不爭是有條件的,只有在功勞於萬物的同時,又能做到不爭時才是玄德。所以,玄德的含義是利而不爭,而不是只要做到不爭就實現了玄德。

舉例來說,君主和帝王能使天下一統,社會秩序歸於安定,百姓脫離戰亂之苦,從而能安居樂業。這無疑說明他們是有大功於萬民的。正因為有大功勞於百姓,所以他們很容易生成因功謀私思想。我為百姓做出過那樣大的貢獻,就應當擁有最高的權力,穿龍袍坐龍椅,口稱孤家、寡人或餘一人,接受百姓的頂禮膜拜。還要享受萬民供奉,過上奢靡安逸的生活。從最普通的思維來看,我擁有這樣大的功勞就應當享受這樣的待遇。過分嗎?

老子認為這是過分的!為什麼呢?你功勞再大,大得過水於萬物的功勞嗎?你功勞再大,大得過道於天地萬物的功勞嗎?你看,水往下流,功於萬物卻甘居萬物之下。你看,道無形無質,生養萬物卻以虛無的形式存在於萬物之下之後。天地萬物為什麼能夠生生不息?就是因為有道與水無私的支持與奉獻。天下為什麼紛爭不息,不能得太平清靜?就是因為君王們為而恃,功而居,不能做到無私無欲。

君主因功而居,爭處萬民之上,不能效法利而不爭的玄德。只有聖人,才能做到功成身退,有使天下得太平清靜的功勞,反不為王為主,甘以貧賤居萬民之下。所以,老子所講的聖人只是理想的統治者,現實的君王是很難做到玄德的。所以,僅僅能做到不爭,還不是老子所講的玄德、無為。有大功勞的同時又做到不爭才是無為,才是實現了玄德。假設一個人碌碌無為,於人於社會沒有做出過任何貢獻,只是做到不爭,那就不是無為。那是真正的無所作為。

所以,有人將老子書看作修身的寶典,認為只要做到不爭就做到了老子所說的無為,這其實是個誤解。老子講的是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講的是如何才能使天下得清靜太平的法則。這個法則就是無為、玄德。無為的意義是利而不爭,功而不居。絕不是什麼也不做,無所作為。無為、玄德的實質是要求君王利萬民而不爭居萬民之上,功勞於萬民又不為私利己。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只求奉獻,不求索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大公無私。但是,誰願意捨棄名和利?誰願意放棄權力和安逸的生活去與老百姓過同樣艱苦的生活?所以真正的無為和玄德是難以做到與實現的。

人都有自私的本性,真正的大公無私,全心為民幾人能做到,古今中外舍主席周公其誰?但是人類社會進步發展,人類追求大同社會,老子所講的道理是不能輕視的。

最後兩句,心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對於這兩句經文不要做過多玄解,其宗旨是講利而不爭的益處。利而不爭,功而不居,聖人愈是不爭,愈是不居,老百姓就愈是要將你的功勞銘記。

經文中講水無為,講水幾於道,不是僅僅因為它柔弱而下流,而是因為它利萬物而下流。無為的含不出風頭,處處低調,守柔守弱,做到這些就是無為嗎?其實不是的。只有在有作為於萬民,有功勞於萬民的前提下,做到不出風頭,處處低調,守柔守弱,才是無為。義是利而不爭,沒有利只是不爭那不叫無為。君主或帝王,使天下得太平清靜,毅然地捨棄權力、財富和安逸的生活,混跡於萬民之間,功成身退,這才是無為。這個無為,在老子書中只有聖人才能做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新邏輯 的精彩文章:

試論李約瑟難題,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出現
怎樣解讀《道德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TAG:國學新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