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紫砂壺內底部呈放射狀的線條能不能作為手工壺的辨別辦法?

紫砂壺內底部呈放射狀的線條能不能作為手工壺的辨別辦法?

壺內為何有一絲一絲的線條?

經常能在紫砂壺內的底部,見到一種由中心向四周呈發散狀,如太陽光芒線的泥痕,稱之為「太陽線」。

不論是模具壺還是手工壺,壺身成型後,壺的內壁表面都會因受力不均而出現凹凸不平,或毛毛躁躁,為使內表面光滑平整,陶手們必定會使用工具去進行整理,此操作常被稱為「推牆刮底」,使用的多為竹製工具,竹片在泥片表面划過,最終形成了「太陽線」。

牆指的是壺內壁,底就是壺的底部

所以有些壺友說能通過內部「太陽線」來判定全手、半手,這是不準確的。

「推牆刮底」要做到什麼程度?

"推牆刮底"是從大彬時代延續至今的。刮底的目的,是為了刮掉壺底的接片殘留的脂泥痕迹和接片的不平整,也有一些是為了裝飾,或刮掉內壺壁上不均勻的收縮紋,但刮底往往是不可能刮的很乾凈,更不能刮的太深,否則用力過度會將身筒頂的變形。所以刮底一般只要能夠達到效果就好。

推牆刮底

紫砂的成型技法不僅外觀上給人線條流暢、優美、比例協調的感受,打開壺蓋裡面也是清清楚楚、乾淨利落。

所以看似簡單的推牆刮底也是體現工手水平的指標之一。

全手工制一把壺,使用的工具真會上百種嗎?

一般的一把光器壺,製成大概需三四天。如果只用五六十樣工具,也能做出來,但是做不出使用上百種工具的那個「味道」徐漢棠做一把「掇只」壺,連圖章在內,使用的工具多達118件。

像「轉盤」,要分大小,壺身用大轉盤,壺蓋用小轉盤。像「勒子」,壺肩用一種,壺肚用—種,壺底用一種,轉折的地方也要專門用一種。「篦子」、「明針」等也是這樣,每一處線條都有對應的工具。同一個壺,做的過程中乾濕度有變化,壺身會收縮,線條變了,用的工具也要變。工具都是自己做的,需要什麼就做什麼。如果馬馬虎虎的話,細節的地方就表現不出來了,對藝人來說是個大忌。

半手工

擋胚

一般都是以「外模內擋」的成型方式為主,擋成後,壺的內壁表面會因受力不均而出現凹凸不平。

為使內表面光滑平整,和底部的處理,是需要進行推牆刮底,自然也會有「太陽線」

手拉壺

內有橫紋

許多不法商家會將手拉壺當成半手,甚至是全手壺來欺瞞消費者,但是手拉的壺,其壺身內壁會有成型的橫紋。

為了隱藏這種痕迹,也會進行推牆刮底的工序。

全手工

刮底

而全手的推牆刮底,主要是刮掉壺底的接片殘留的脂泥痕迹和接片的不平整,一般只把底颳了就行了,少有推牆推的很高的。

註:因為上述兩種擋、拉手法,壺內壁都會有橫紋,因此會把推牆推很高。而全手的一般不會。所以這個可以作為一個判斷的參考,但是不絕對。

說了這麼多想必大家已經對推牆刮底有了一個了解,所以把太陽線作為全手的判斷依據是不正確的。

判斷一把壺是否全手要從多方面來看,壺友們切不可鑽牛角尖。

部分重要文章分享

好文章防止丟失,微信搜索「天下壺友」關注公眾號永久免費訂閱

天下壺友

ID:xiaomatanzisha

天下壺友交流群

好看你就點點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壺友 的精彩文章:

紫砂壺,玩壺碰見段泥,不要怕,教你幾招

TAG:天下壺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