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義文摘:四種念佛之對比,稱名念佛是易行中的易行

法義文摘:四種念佛之對比,稱名念佛是易行中的易行

(二) 簡易

在方法上是「簡而不繁」,就是簡單不複雜。

念佛方法有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稱名念佛。四種念佛方法當中,稱名是易行中的易行,其他三種是易行中的難行。

「稱名念佛」:凈土法門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即蒙受彌陀救度,此即龍樹菩薩所說「念我稱名」。只一句彌陀佛名,何等簡單;不必參究,不必作觀,何等簡易。嬰兒、老人能口中稱念,聾啞人士也能心中默念,乃至鸚鵡學語、畜類聞聲,都能蒙受彌陀救度。

「實相念佛」:實相即是無相,無相即是空。意念安住於空上,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不起貪瞋痴慢,無有妄想雜念。這是自力難行道,非他力易行道。若見理不真,易入歧途,或招魔境。自古以來,能修實相念佛的人,如鳳毛麟角。

故道綽大師《安樂集》說:

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

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

「若據大乘,曾未措心」:聖道門中有大乘、小乘,其中大乘以證悟真如實相的妙理為目標。然而這種妙理非常深奧玄妙,證悟不可能,措心猶難,故說「曾未措心」。如善導大師《觀經疏?定善義》說:「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如似無術通人居空立舍也。」

「真如實相」:真如是佛性的異名,也叫法性、法身、法界、如來藏心,是一切眾生的本體、本性、本心。此心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此心畢竟空寂,有而不有,空而不空,超過萬法,故說「第一義空」。

「第一義」是「最勝」之意,簡別小乘「空有相對」之空及析空觀(分析色法、心法至極微,觀人、法二空)之空,大乘至極「空有相即」之空,名為第一義空。

「若論小乘」:小乘必須五戒十善圓滿,入見道位及修道位,而且禪定功高,並且斷除欲界的五下分結及色界、無色界的五上分結,才能獲得阿羅漢果,而出離三界,不再六道輪迴。

「五下」即欲界的五種惑:貪慾,瞋恨,身見,戒禁取見,疑。

「五上」即色界、無色界的五種惑:色貪,無色貪,掉舉,慢,無明。

「未有其分」:若論小乘的修證,道綽大師說無論道俗,都還沒有人獲得。可知不只是難,根本不可能;小乘尚且不可能,何況大乘!故說「聖道一種,今時難證,未有一人得者」。

小乘的修證,以偈顯明:

戒善圓滿禪定高,貪瞋身見戒禁疑,

色無色貪掉慢痴,五下五上皆斷除。

「觀想念佛」即是《觀經》所說之十三種觀,亦即觀極樂世界之依正二報。

「觀像念佛」即是觀佛形相。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頂上肉髻相,眉間白毫相,胸間「卍」字相,乃至足下千輻輪相等。

這兩種觀也是自力難行道,非他力易行道,若事理不明,即易入歧途,易招魔境。故善導大師《往生禮讚》自設問答:

問曰:何故不令作觀,直遣專稱名字者,有何意也?

答曰:乃由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揚神飛,觀難成就也。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

又,源信上人《往生要集》亦設問答:

問曰:一切善業,各有利益,各得往生,何故唯勸念佛一門?

答曰:今勸念佛,非是遮余種種妙行,只是男女貴賤,不簡行住坐卧,不論時處諸緣,修之不難;乃至臨終,願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

稱名念佛是阿彌陀佛的根本願。稱名念佛簡單易行,只要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圓滿具足往生的功德,往生的資糧就當下完成,百分之百決定往生極樂世 界,不需要「實相、觀想、觀像」的念佛,也不需要藉由深入經藏的功德,或藉由廣誦經典的功德,或者持很多咒語的功德,或者朝山拜懺的功德等等。簡而言之, 從開始到臨命終都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就能夠往生,不是要我們去修戒定慧,累積六度萬行才能夠往生。如果是那樣的話,就複雜不 簡單,我們非但沒有時間,也不是那種根器。若是只要念佛,就很簡單,不複雜,只有稱念六字而已,行住坐卧、時處諸緣、士農工商都能念得來,都能做得到:這 就是簡易。

——摘自 慧凈法師 《無條件的救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中芬陀利花 的精彩文章:

感應錄:曾為高僧,再度沉淪
學佛分享:幾次勸附體仙家念佛的經歷

TAG:人中芬陀利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