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攻打「兵家必爭之地」,往往死傷慘重,不可以先繞過去嗎

古代攻打「兵家必爭之地」,往往死傷慘重,不可以先繞過去嗎

我們在看古代戰爭史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疑惑。為什麼古代的那麼諸侯們,都會去爭奪荊州、襄陽等這樣一些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呢?全國各地的地盤那麼大,城市那麼多,為什麼不先去爭奪那些城市地盤呢?或者說,當遇到「兵家必爭之地」的城市的時候,為什麼不繞過去,先打別的城市呢?

古代攻打「兵家必爭之地」,往往死傷慘重,不可以先繞過去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李自成起義)

歷史上其實也有過這樣成功的例子,比如李自成起義,他主要就是爭奪一些不出名的城市和大片農村,最後打進了北京城。

既然有成功的,為什麼古人卻並不採用這種方法呢?我覺得,古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一、消失敵人有生力量,是贏得戰爭勝利的關鍵。

冷兵器時代,戰場上的有生力量,首先是武器、戰馬、糧草這些,其次才是人。因為在古代,軍隊的士兵打起來,雖然比普通的老百姓厲害,但是也沒厲害到哪裡去。最重要的,還是武器、戰馬和糧食。

而古代無論武器,還是戰馬,還是糧食,都主要囤積在城市,尤其是被大家公認極為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的城市裡。所以,不把這些城市打下來,你就無法獲得裝備和糧食。沒有好的裝備和糧食,想打勝仗就很難。

所以,古代戰爭,總會選擇進攻「兵家必爭之地」。

古代攻打「兵家必爭之地」,往往死傷慘重,不可以先繞過去嗎

(大名府遺址)

二、擁有「兵家必爭之地」的城市,相當於擁有強大的根據地。

根據地對於古代爭奪天下的諸侯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你只有擁有強大的根據地,才能利用這種根據地,勢力往前延伸。

古代凡是沒有擁有根據地的,都稱為「流寇」。而「流寇」註定是沒有好下場的。

在冷兵器的古代,最重要的根據地,就是城市。因為城市不僅糧草充足兵源充足,而且有著堅固的城池防守。在山上建立根據地,是很難發展壯大的。《水滸傳》里寫的「水泊梁山」,那其實是文學的虛構。而且,「水泊梁山」要活下去,還得去攻打「曾頭市」「大名府」這樣的城市,把城市裡的糧草洗劫到山上去。否則,梁山上的人,拿什麼來生活?就算生活,規模也不會太大。不會太大,當然無法發展。

而「兵家必爭之地」的城市,就是防守又堅固,糧草又富足的城市。以這樣的城市作為根據地,顯然才是最恰當的選擇。

古代攻打「兵家必爭之地」,往往死傷慘重,不可以先繞過去嗎

(擒賊先擒王,圖取其意)

三、「擒賊先擒王」的理念,決定著「兵家必爭之地」必爭。

杜甫曾寫過一首《前出塞》的詩,裡面有「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樣的句子。杜甫不是軍事家,但是這句話詩,卻非常明確地表達了古代的戰爭理念,就是在打仗的時候,不是以殺人為目的,而是以「擒王」為目的。

「擒王」有什麼好處?只要擒住「王」了,「王」下面的那些士兵,群龍無首,自然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都如鳥獸散了。

我這裡說的「王」,從軍隊來說,就是軍隊的首領。從全國的地理戰略來說,就是那些「兵家必爭之地」的城市。一旦你在作戰的時候,佔有了這些城市。那麼,你的戰爭就擁有了重要的節點。

我們很多人在看美國發動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的時候,看到了一詞——斬首行動。覺得這是美國的一種新型戰爭方略。其實,這樣的東西,我們古代早就有了。

攻下「兵家必爭之地」的城市,其實就是一種「斬首行動」。「斬首行動」實現後,將產生巨大的震懾力。其他一些抵抗力並不強的城市,往往「望風披靡」。

回過頭來看李自成。李自成之所以最終失敗,就是他一直是流寇。僥倖打進了北京城。如果他擁有幾座「兵家必爭之地」的城市,後來他還會敗得那麼慘嗎?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漢武帝本來有成年的兒子,為何卻選個才8歲的小孩子做接班人
玄武門之變前夜,李世民為何讓尉遲恭拿劍去殺房玄齡和杜如晦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