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謹防職業教育演變為「證書化」學習

謹防職業教育演變為「證書化」學習

中國青年報 文丨熊丙奇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發布後,教育部於近日就實施方案作出詳細解讀。方案鼓勵的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即1+X證書)制度試點將於下月在部分省份和學校啟動,首批從5個領域的證書開始,年內陸續啟動10個左右,後年將在全國範圍內實施。這一制度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部分輿論在解讀時指出,1+X證書制度,可以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地位,增強職教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這是需要理性分析的。因為證書多少與職業教育地位無關;如果職業院校錯誤理解1+X證書制度,把組織學生參加「考證」作為職教特色,那非但無助於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形成特色,還會把職業教育變為「證書化學習」,影響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2015年,媒體曾報道,安陽工學院文法學院的孫夢濤大學4年共獲得多達65個證書,可擁有如此多證書的他,在畢業求職期間投了50多份簡歷,卻沒有收到過一回面試通知。這令他糾結:自己獲得了那麼多有含金量的證書和榮譽,自己的本科學歷也符合企業的招工要求,為何會這樣?

推進1+X證書制度,需要好好解剖一下這個過去的案例。記得當時的輿論有一種聲音是,即便證書再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生,也比不過985、211學校的畢業生,用人單位看重的還是學歷,而非技能證書。1+X證書制度的實施,也得面對這一問題,X證書怎樣和「1」有同等的地位和價值?這需要社會扭轉「唯學歷」人才評價體系,如果人才評價體系不變,證書再多,對職業院校畢業生來說,也只是看上去不錯而已。

1+X證書制度的另一個問題是,證書是否就能和能力畫等號?不少人認為,技能證書多,代表技能強,這其實是誤解。不少證書是靠考試獲得的,而考試的能力並不見得就是實際的能力,也就是說,在用人單位那裡,不是考試證書多就是能力強,除了要看證書本身的含金量,還要看本人接受的系統教育。像媒體報道的小孫,4年獲得65個證書,這基本把大學變為了證書化學習,這會讓用人單位懷疑其在大學期間究竟接受怎樣的教育,即用考證代替了大學學習。

這是需要所有職業院校在實施1+X證書制度時,必須注意的。首先,必須辦出1的特色,這是1+X證書制度的基礎。職業院校辦出本身的特色,不在於X證書,而在於1,如果沒有1作為基礎,辦出學校本身的特色,而是組織學生去考證、考級,這是本末倒置的。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過去多年來,正大幅度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有關統計顯示,2013年年底,國務院部門共設置各類職業資格618項,到2016年,國務院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已取消70%以上。對於1+X證書制度,教育部也明確,「學生自主選擇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與考核,但不作為學生畢業的限制條件」,這就是防止職業院校在實施這一制度時走偏。

其次,職業院校辦學要以就業為導向,學生考證,不能應試化與功利化,而應該結合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划進行。以多考證來規劃職業教育,就是功利對待證書,而根據職業發展對職業技能的需求,結合自身學習情況,去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則屬於更為理性的規劃。學校在推進1+X證書制度時,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引導,不能盲目地考一堆證,更不能把學生考證多,作為學校辦學質量的指標。X證書必須是有用的、有利於學生職業發展的職業技能證書。

職業院校和學生如何對待1+X證書制度,最終的關鍵在於教育評價和人才評價的改革。於職業院校來說,重視學校內涵建設,而不是追求外在的數量指標,需要教育評價實行專業評價,關注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的過程和對學生技能的培養。於學生而言,提高對職業教育的認同度,積極規劃職業發展和學業發展,認真對待1+X證書,這需要建立科學的以能力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真正破除「唯學歷論」,形成崇尚技能淡化學歷的社會氛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把「遵禮守德」時時銘記心踐於行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