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轉基因食品比傳統食品更加安全,依據什麼判斷標準?

轉基因食品比傳統食品更加安全,依據什麼判斷標準?

怎樣認識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判定的實質等同原則

按:完全從正面的科普角度談,科普轉基因安全的文章已經非常多。這裡避免任何數據,只介紹安全體系的設置原理和運作結果。不知道能否為大家理解接受。事實證明:在轉基因安全性論證上,採用與非轉基因食品實質等同的原則,是判定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唯一可行的方法。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說安全或者不安全,依據怎樣的標準,該有怎樣的判定原則呢?

為了解決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認定,1993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首先提出了評價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實質等同概念——

一種新食品,特別是經過基因改造(GM)的食品,其安全性可以通過將其與一種類似的傳統食品進行比較來進行評估,而這種傳統食品已經過一段時間被證明是安全的。

並將其制定為食品安全政策。實際操作中,將新食品(轉基因食品)與對應的傳統食品中的毒理和營養差異進行分析和評估,並進行進一步檢測,最終得出安全性評估結論。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ubstantial_equiva

維基百科詞條進一步的解釋:

人類食用食品的安全是基於這樣一個概念——

即在正常的消費形式下,預期用途不會造成任何損害,根據長期歷史經驗,以傳統方式製備和使用的食品被認為是安全的。即使它們可能含有天然毒物或抗營養物質,除非確定了重大危險,否則食品被認為是安全的。

對於由現代生物技術應用開發的生物體中的食品和食品成分,確定安全性最實際的方法是:


考慮它們是否實質上等同於類似的傳統食品。

應考慮食品可能經過的加工、預期用途,包括食物或食物成分的量、食用模式和人群特徵等。該方法為評估食品安全和營養質量提供了依據。

食品法典委員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糧農組織的要求組織了全球相關專業的科學家,花時7年於2003年對轉基因食品相關的人類健康風險進行分析,依據實質等同評價原則,於2003年發布了下列四個技術文件,用以指導、規範全球各國進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評價。

1、《對源自現代生物技術的食品進行風險分析的原則》

2、《對重組DNA植物衍生食品進行食品安全評估的指南》

3、《對使用重組DNA微生物生產的食品進行食品安全評估的指南》

4、《對重組DNA動物衍生食品進行食品安全評估的指南》

這些原則和指南強制性規定了在銷售前逐案開展安全評估,包括評價轉入基因的直接(預期)影響和由於新基因的轉入可能產生的非預期影響,採用已有的學科知識體系以及檢測試驗手段來排除可能的非預期影響,並且遵循與非轉基因食品實質等同的評價原則來確認和判定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包括中國在內絕大多數國家和國際機構,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日本衛生、勞動和福利部(MHLW)等,都以食品法典委員會的這四個技術文件為依據,開展轉基因食品的安全評價和安全管理。

依據實質等同原則,對於轉基因食品做了評估工作後,能夠通過安全評價的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是完全肯定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專欄《轉基因食品的常見問題》中給出了明確的意見:


「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可獲得的轉基因食品已通過安全性評估,可能並且不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危險。此外,在此類食品獲得批准的國家普通大眾對這些食品的消費未顯示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世衛組織這段話既對已有的消費實踐和歷史給出了安全性肯定,也對未來食用的可能風險做出了否定的預判。

http://www.who.int/foodsafety/areas_work/food-tech

2017年11月,代表毒理學專業的權威組織——毒理學學會官網也發表了聲明,國內媒體報道:


毒理學學會(Society of Toxicology)發布了一份轉基因作物的食用和飼用安全的聲明,確認了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並表示每一個新的轉基因事件都經過了監管部門的評估。聲明還提到,在20多年裡,沒有任何可證實的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有可能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https://www.toxicology.org/pubs/statements/SOT_Saf

基於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基於像世衛組織和毒理學學會那樣的專業機構很負責任地確認:通過安全評價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並且這一評價方法和由此得到的安全結論,已經成為世界各大權威組織、各國政府以及做出表態的各國科學院的共識。

而在轉基因爭論中,


反轉者往往只是從零星的信息和某些單一角度提出質疑,從來沒見他們有能力針對包括《轉基因安全評價指南》在內完整的監管體系進行理性的挑戰,民眾的確應該在轉基因安全性判斷上選擇相信世衛組織、毒理學學會的權威性。

中國的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工作同樣依據實質等同原則,制定中國的相關法規,即農業部於2002年3月20發布《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附錄:轉基因植物安全評價)(2016年7月25日農業部令第7號修訂),並組成有76名具有轉基因生物技術、食品安全、植物保護、環境保護、醫學、檢驗檢疫等相關專業的科學家參加的第五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負責進行具體轉基因產品的安全評價,對通過安全評價的轉基因作物和進口轉基因產品發給《安全證書》。凡是按照《辦法》要求提交的申請資料,包含規定的檢測試驗數據等等,獲批《安全證書》後,都在農業部官網上公開供下載查閱。

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spxx/201307/t20

由於轉基因安全監管法規體系有效的工作,中國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和批准進口的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籽等,安全性也都是被確認的,都是有保障的,也體現了轉基因科學和國家政府高度的責任心,轉基因產品增加的安全評價環節充分體現了科學和國家的慎重。

農業部兩會答記者問——


」轉基因問題說到底是個科學問題、法治問題。安全不安全,應當由科學來評價;能種不能種,應該按法規來處理。如果再加一句話,就是食用不食用,由消費者自己來選擇。」

韓部長將轉基因爭論中的三個領域劃分的非常清晰:

轉基因產品能否上到老百姓餐桌上,安全性是前提;有科學認定安全性結論,和傳統農作物和非轉基因食品一樣,仍然需要法規管理食品安全,即便頒發了安全證書的轉基因大米未經批准種植,也不允許非法種植;轉基因產品一旦進入消費領域,買不買則是市場行為,誰都是每個人自己花錢買,吃不吃都由每個人自己自由選擇,國家規定了標識,能夠幫助消費者選擇。由此可見,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是民眾最為首要關注的問題,民以食為天,無論對於個人還是政府都是重中之重。

從每個普通百姓來說,不可能也沒必要做到人人精通轉基因科學的理論知識,能夠知道凡是通過安全評價批准上市到餐桌上的轉基因食品,都已經按轉基因安全評價指南規定項目做了檢測與試驗,只要與與傳統食品一樣能夠通過這些檢測試驗,就可認為在安全性與提供營養方面和非轉基因食品實質等同,沒增加危害風險就至少與非轉食品一樣安全。

事實上,新開發的非轉基因品種食品從來不需要檢測基因是否有改變,是否存在潛在的危害,人們也都直接吃了,實質是一個信任。但是,隨著人類認知水平的提升和檢測技術的發展,非轉基因食品在今天卻不斷被發現存在一些問題和危害,如折耳根(魚腥草)含馬兜玲酸有腎毒,也發現吃蕨菜有致癌風險,紅肉、腌臘製品已經被列入較可能致癌A分級,中式鹹魚更是被列入確認致癌分級等等……還有牛奶、海鮮、花生、小麥等都有部分人群過敏。

而,


轉基因食品卻通過一系列檢測試驗排除了這些已知危害,相比之下反而更安全。

因為基因科學自1974年起端,存在好多有待研究的空白,也確有科學家在研究中對轉基因食品提出了各種未知的、潛在的、可能的危害,但是這些研究都屬於或出於科學家謹慎的設想,目前處於無法或者尚未被重複實驗階段,也無法從已有知識邏輯推論而確認。同時,從基因研究角度看,這些未知的潛在危害在傳統食品上同樣也不能排除。因為無論當前或今後人類具有的相關專業知識與檢測試驗手段平台,對轉基因和非轉基因食品兩者都一樣,轉基因不能發現非轉基因同樣發現不了,轉基因食品確定不了,非轉基因食品同樣確定不了,所以使用安全評價規定手段通過評價後的轉基因食品能夠負責任地確認與非轉基因食品一樣安全。

我們不可能窮盡和排除關於食品安全方向上所有的危害設想,並且隨著科技發展,人類有了越來越多的知識積累,以及將來會擁有更為先進的技術手段,還能提出更多的危害設想,也會發現以及會排除更多的危害可能,因此,安全性上的要求和確認都是動態發展的,永遠不可能做到一些部分民眾想要的絕對安全,而只能做到安全性不比普通食品差。即便如此,從邏輯上思考,這樣的動態發展,對於非轉基因也是一樣存在的。

人類歷史上對於食物產生的毒性危害的認識,一直都是通過實際人體試驗、試吃得出的經驗得以傳承,曾經付出過很高的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在這些多少年積累起來的經驗基礎上,提升、建立了毒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體系,以及建立動物試驗判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致敏、致畸等等的相關方法,現代食品安全相關的毒性評價,完全可以通過動物試驗得到結論後再可靠推演到人體,已經不再需要以人類健康和生命為代價的試驗。因此,想用吃了百年千年證明非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判斷,其實都不如今天的知識體系與認識能力,包括現代科學技術擁有的檢測手段等等。

綜上所述,在轉基因安全性論證上,採用與非轉基因食品實質等同的原則,是判定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唯一可行的方法。

如果接受非轉基因食品的安全,看到依賴於今天知識體系和技術手段傳統食品反而被發現的一些健康問題,承認在安全論證方面這些科學手段顯然高於吃了千年百年的經驗,就應該接受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而不是用雙重標準苛求規避這些尚不真實存在的潛在、可能危害的想像。如果我們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提出所有的苛求,同樣地也要求非轉基因食品,如果非轉基因食品也不能達到所謂「絕對」安全,那麼以這樣的思維邏輯我們還能吃什麼呢?

文/50年代理工男

2019.1.2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崔永元越「偉大」,他的粉絲越可憐
如何給科學公園投稿?

TAG:科學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