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定居澳洲十年仍交不到朋友,我為什麼還是選擇留下?

定居澳洲十年仍交不到朋友,我為什麼還是選擇留下?

作者:Melodymie,高中畢業後去悉尼留學,後來移民澳洲,在澳洲生活、工作了10年。

當我們在異國生活居住很多年,當我們想回家,家已經陌生,當我們選擇留下,也無力抗拒異國的隔閡。

無論英語多好,都無法融入主流澳洲社會

從高中畢業來悉尼讀書,已經有10年了。記得之前看小說上寫,20多歲青春在哪,就該留在哪,這樣等你回憶你最好的時光的時候,所有的一切彷彿還是清晰美好。想了很久,我還是選擇留在澳洲。

定居澳洲十年仍交不到朋友,我為什麼還是選擇留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當時會計還是熱門的移民專業,大學畢業以後,考了雅思四個7,很容易就湊夠的移民積分,就這樣留了下來。等PR申請之後,才真的有一種,我確確實實的和澳洲有了紐帶,不再是漂泊的異鄉人了。

只是,哪怕拿了身份,從國籍上已經是澳洲人,作為華人,無論英語多好,都無法正常融入主流的澳洲社會。我老公也是華人,自然我們也很難交到本地人的好友。這不是語言的問題,是思路是文化是背景的極大的不同。我們也可以一起工作,但是不能一起娛樂一起相處。

這是不能忽視的問題。

有上學時認識的朋友,10歲來的澳洲,也算澳洲長大。英語母語一樣,但是依舊是華人朋友居多。他和我說,這是一種沒有家的感覺,華人把他當外國人,外國人也把他當華人,自己也說不好哪個群體更讓自己有歸屬感。

高中時和一群人參加聚會,外國人華人喝酒聊天,當他講一個笑話,只有在場的中國人笑了,外國人沒有明白其中的笑點。他才意識到,文化的差異是在靈魂深處的,從此就也不再強求。

定居澳洲十年仍交不到朋友,我為什麼還是選擇留下?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預科1年,大學3年,沒有交到一個澳洲本地好友。一起做小組作業,一起準備學校的活動也會正常交往,事後卻不會約出來一起聊天逛街,大家都更喜歡在自己的舒適圈,懶得去交往新的朋友,何況還是異國人。

工作時,在以澳洲人為主的公司里,有本地的員工在家舉辦party,整個公司只有我和另一個華人朋友沒有被邀請,這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疏離。我們可以共事,但我們不是朋友。

身邊大多數華人好友,做生意還是做自己人生意。還是在華人圈打混。賣車給中國人,賣房給中國人,國人婚戀交友,國人招工。在澳洲形成一個小中國。

我們也不想混進澳洲社會,他們也不想了解我們。

還記得,幫閨蜜接他小兒子放學。她兒子生在悉尼,長在悉尼,也已經換了澳洲國籍。但是才從幼兒園出來的小朋友,可憐巴巴的問我,為什麼那些和他吵架的小朋友,讓他滾回中國?我頓時無語。只能買兩個甜筒岔開話題。把這個委屈的小朋友留給他媽媽。

我不由地反覆思考,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問我一樣的問題,我該怎麼回答他?

無法融入澳洲,回家更不習慣

10年,其實,說實話,回到從小長大的家鄉,反而不習慣。

對於我,上學時每年放假回國都覺得孤單,沒有在國內上大學,所以沒有近年的好友。初高中的朋友已經生疏。回國除了陪在爸媽身邊,和親人相聚,還是覺得沒事做,不如在悉尼日子過的充實。

也習慣了澳洲的交通,朋友常常抱怨中國的車主都很兇,很少讓轉彎車輛就算了,還暴躁的一直按喇叭。習慣了澳洲安靜的街區,聽到街上或公園廣播大喇叭,喧嘩的放著吵鬧的音樂,覺得頭疼。這些小細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都是習慣。

定居澳洲十年仍交不到朋友,我為什麼還是選擇留下?

工作以後,每年回家也覺得倍感壓力。工作婚姻家庭孩子,事事都在比較,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大環境真壓的人喘不過來氣。彷彿沒有在澳洲掙出一份傲人家業,便是辜負了多年的教育,讓七大姑八大姨說的頭疼。

鄰居夫妻也是華人,真是老悉尼了,在澳洲十幾年了。鄰居大姐沒工作,就還是開開心心的做學生,平時在學校上幾節課,寫寫作業。

丈夫在學校教書,工作也沒什麼壓力。不買房,不要孩子,買一輛性能好的車,沒事就兩人一狗的出去旅遊。日子輕鬆愉快,毫無壓力。一切按自己節奏,自在的生活。

後來,因為國內的父母身體問題,回北京待了半年。鄰居大姐和我講,回國以後,感覺自己好失敗啊。主要發現自己沒有存錢,沒有事業,也開始異常擔心老公會出軌。開始自學炒股,每天盯著股市,躍躍欲試的等著撈一桶金。

再回悉尼以後,又感覺之前做的事毫無意義啊,又開始回到之前的生活狀態里,與世無爭,自己安然的過自己的小日子。

除了生活習慣的問題,社會大環境下,很多在國外生活多年的我們,已經覺得不適應國內的節奏了。這不是自己告訴自己,ok,你要淡定,要保持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行。可是會不由自主的焦慮,會被整個大環境裹挾著往前走。

比如教育小孩,計劃是不報班,不補課,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突然發現,身邊所有朋友家親戚的孩子,都在上各種輔導班,學各種才藝。開始質疑自己的選擇,誰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落後在起跑線啊,萬一別人家孩子都多才多藝,自己孩子埋沒了天分怎麼辦?!

最後還是報班上課。在閨蜜小朋友在澳洲無憂無慮玩泥巴的時候,我同齡的小侄子已經準備鋼琴考級了。

澳洲給我們一個做普通人的機會,我們可以心安理得的過一個普通的生活,可以平庸,可以浪費自己的時間選擇慢節奏的生活。而不是被迫在國內在跑道上,一刻不停的奔跑。我們選擇留在澳洲,不是選擇過那種富貴生活。只是希望能不被人戳脊梁骨的閑散簡單的生活。

定居澳洲十年仍交不到朋友,我為什麼還是選擇留下?

多年的好友拿了澳洲身份以後,買了院子很大的house,院里種了檸檬樹。約我們來她家吃火鍋,走的時候一人送了一瓶自己做的檸檬茶。不敢回國,一年生活費學費50萬,留學4年。回國大概率連學費也賺不回來,想著真失敗。

在澳洲找個平常工作,加上首次置業的政策優惠,很快買房買車,社會福利也好,感覺沒有壓力的過一個舒服日子。

心安的地方,就是歸處

定居澳洲十年仍交不到朋友,我為什麼還是選擇留下?

大概十幾歲的時候,很嚮往國外,感覺如果出國就很不一樣,生活會豐富多彩,很多很多不同。活到這個不大不小的年紀,突然覺得,能舒舒服服過一個尋常生活,心平氣和,才是最好的。

澳洲機會不多,社會節奏慢的不行,一個市中心的主路修地鐵,居然能修4年還修不好,簡直不知效率為何物。但我好適應這個節奏。也不覺得慢的無聊。

慢慢的也不再想著社會認同的大問題,還是身邊的朋友親人最重要。一年一年,時間過的那麼快,人本來就是要好好活著的。無論在哪,心安的地方,就是歸處。

投稿人原創,如有侵權問題,非本平台責任,請告知本平台移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移民幫 的精彩文章:

美國富人熱衷慈善,到底是真慈善還是為了避稅?
留學和移民,到底哪個更划算?這位美國老移民有話說

TAG:移民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