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畫個老頭釣魚,為何被譽為千古名畫?放大10倍,手中拿著什麼?

畫個老頭釣魚,為何被譽為千古名畫?放大10倍,手中拿著什麼?

中國人對於家國情懷的記憶,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岳飛的故事。南宋,更是一個神奇的朝代,儘管有著讓人感覺悲痛和難受的國運蒙難的歷史,但南宋仍然留下了諸多繪畫的藝術經典。什麼東西是我們最為堅韌的民族生命力?什麼東西是任何異族入侵也無法改造華夏的強大基石?——傳統文化!

?射鵰劇照

大部分人對南宋的了解,始於中學時代的歷史課本,而對南宋的具體印象,可能就僅限於諸如《射鵰》之類的以南宋為框架的小說或影視劇當中了。但無論是歷史還是故事,南宋絕對是一個值得一覽的朝代,特別對於各種傳統文化以及藝術領域來說,南宋更是享有著特殊的地位。

在南宋留下來的名作當中,有一幅看似極為普通的「老頭釣魚」圖(《寒江獨釣圖》),被譽為「神作」。這幅畫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神奇之處呢?

?寒江獨釣圖

這幅畫的作者是南宋時期「國家畫院」的工作人員馬遠,當時的叫法就是「畫院待詔」,實際上就是享有朝廷俸祿吃公糧的「公務員」畫家。所以類似「國家畫院」這樣的機構,至少早在南宋就有了。

馬遠出生的時候,離靖康恥已經過去十餘年,在他出生兩年後,岳飛便遭受了「莫須有」之害。大概馬遠那一代人,從小就有著那種既傷感無奈又悲痛掙扎的愛國情懷。

?寒江獨釣圖局部

幸運的是,馬遠在「國家畫院」工作的那段時期相對比較穩定,戰亂不多,有的只是朝廷內部的一些內耗,對於馬遠這種畫畫的邊緣員工來說,其實是遠離了漩渦,這也為馬遠能創作出多幅傳世名作提供了基本條件。

而馬遠畫的這幅「老頭釣魚圖」,看上去似乎只是一幅普通的悠哉悠哉享受漁趣的國畫,但實質上,他卻將南宋民間的那種悲涼蕭瑟感全部畫了進去,畫中只有一船、一人、一釣,空曠而荒涼。

?寒江獨釣圖局部

這幅畫為何能被稱為千古神作?只需要看兩處,就可以明白這幅畫得到如此之高的讚譽絕對是名副其實的。此畫作於絹帛之上,絹帛保存不易,利用現代影像技術將畫作完整數碼化之後,可對畫作進行十倍以上的放大,可以便於我們對此作細節進行欣賞。

有兩處細節值得留意,其一是江面水波,整幅畫極為空曠,畫家對江面的處理僅有數筆,放大後可見圖三(明黃標識區域),江水的波浪、擴散的漣漪都非常清晰可見,最傳神的是木船的吃水線,呈「S」狀的吃水線將江水翻湧不止體現得很完美,觀察此處甚至能讓人感受到木船在隨波上下起伏的動態。

?岳飛網圖

其二,則是觀察漁翁手持之物。漁翁垂釣於江上,手中拿著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似乎有點多餘:肯定是釣竿呀!沒錯,但是,當畫面再次放大10倍(圖四),請仔細看看圖四的高亮部位:他的手中拿著的,竟然是帶有繞線輪的「海竿」!馬遠對繞線輪進行了細緻地描繪,可以清晰地看到繞線輪的結構和固定方式。

整幅畫的空曠與江水的翻湧,讓人心生凄涼,甚至能感受到「寒江」上冷冽襲人,因此,馬遠此畫,不但反饋出了南宋世情的慘淡,還讓幾百年之後人們能夠了解到南宋時期的釣具竟已如此發達,如今你是不可能找到一個出土自南宋時期的「釣竿」來,但你仍然能了解到在南宋時普通人就已經用上了這樣的「海竿」。有網友在看完這兩處細節後恍然大悟:明白了!因此該作享有的讚譽評價如此之高完全是理所當然的了。

不過,這件傳世神作,在一八六零年時被入侵者趁亂擄走,後流失至東瀛,如今被東瀛人據為己有。但好在,東瀛人也能勉強算是華夏的「不肖子孫」,也算是能勉強「傳世」了,不知道留言區里有沒有壯士想去東瀛將此畫搶回來的?有的話請留言!

(文: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畫說 的精彩文章:

最後的晚餐放大20倍,有人持刀!蒙娜麗莎放大30倍,眉毛在這
他的書法一幅1500萬,一生娶了6個老婆,一個比一個漂亮

TAG:有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