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光的2個致命錯誤導致清朝走向衰亡,一代名臣林則徐也因此隕落

道光的2個致命錯誤導致清朝走向衰亡,一代名臣林則徐也因此隕落

1840年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新時期的歷史,這時大清的皇帝為道光帝。道光帝在位期間恰逢歷史重大變革,國內外戰爭頻發,此事關係到大清的存亡時刻,在這一時間點上只要一點點錯誤,大清難逃一死。可道光卻在此時犯了兩個致命錯誤。

一,在對英國的態度上猶豫不定

在鴉片剛剛進入天津時,道光的態度是很堅決的要銷毀鴉片。因此,道光才會派林則徐前往兩廣硝煙。之後,英國因利益受損發動鴉片戰爭,道光前期仍然堅定主戰。但在英格蘭士兵的炮轟下,道光從堅定的主戰派轉向主合派。道光罷免林則徐等人的職務,並派琦善出面與英國談判。道光希望不用隔地賠款損害大清威嚴又可以讓英軍撤退不再開戰,這樣的好事只能是空想,琦善欺軟怕硬,英軍稍露怒色琦善便同意割地賠款並開放口岸。道光看到這些情況自然不願意,於是道光處死琦善並出兵同英軍交戰。清兵戰敗,道光只能同意簽訂南京條約,答應英軍的要求,正是因為道光一直猶豫不定,讓英軍有了準備的時間,最終導致大清的潰敗,否則清軍尚有一戰的資本,不至於如此潰敗。

二,繼承人人選問題

道光晚期,四子奕寧與六子奕訢的奪位之爭膠著已久。道光選擇乖巧忠厚的奕寧繼位,而並非聰明機智的奕訢。事實證明,道光這一決斷失誤,乖巧中厚的君主只能適合在和平年代做一位守成之君。道光統治期間國家面臨艱難處境,不需要守成之君需要的是一個能夠擔當大任挽救大清的君主。以奕寧的能力無法擔此重任。從後面的事情來看,奕訢更適合這個位置,道光的錯誤選擇使沒有能力的奕訢登基,帶來之後的一系列隱患,清朝的衰亡,道光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

由此可見,道光的兩個決策都牽扯到國家的命脈,一個是國家的外交,一個是國家的根本,這二者牽一髮而動全身。可如此重要的兩個環節道光都做了錯誤的抉擇,將清朝引向了衰亡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各位小夥伴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上談賓 的精彩文章:

李元霸死因:雷擊純屬無稽之談,死於隋朝第一武將拖刀計

TAG:史上談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