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包拯從大臣罵到皇上,為何26年內還能得到27次升遷?

包拯從大臣罵到皇上,為何26年內還能得到27次升遷?

包拯從大臣罵到皇上,為何26年內還能得到27次升遷?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於是唐太宗格外重視自己身邊的諫臣,這使得李世民在位時勤勉執政,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諫臣又稱諫議大夫,從秦代便有了這個官職,旨在掌管議論,報給皇帝,讓皇帝從這些言論中三省自身,從而將國家治理的更好。

而諫議大夫經常批評皇帝,皇帝一旦做得不好,他們就會請辭,一旦請辭名望就會上升,未來的前途也就更好。歷史上有名的諫臣一如唐朝的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他們大都忠君報國剛正不阿。而他們,都比不過歷史上有名的黑臉包青天,包拯。提起包拯,大多數人想到的會是他清正廉潔,斷案如神。

有人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死後去了閻羅殿做了閻王,專做那個判官,只因為唯有他才能還世人一份公平。可就是這樣一個如神仙一般的人,罵起人來無人能敵,甚至連皇帝在他面前也只能畢恭畢敬的聽他罵。這要是換了別人,早都被皇帝處死了成千上萬遍了,可他就是跟別人不一樣,他不僅沒被處死,還能陞官,並且,還在26年李陞官27次。簡直是,人比人,氣死人吶。

可是包拯能陞官如此之快也是有原因的。他不避權貴,公正不阿,讓人敬畏,他犯顏直諫,抨擊同僚,敢與皇權作戰。做地方官的時候,他不怕得罪人,一切依法辦理;做中央官時,他彈劾官吏,對皇帝也毫不客氣。就是因為他的剛正不阿,所以再嘉祐三年,包拯被升為右諫議大夫、權任御史中丞。

做了諫議大夫其實是有限制的,但包拯才不管這些,依舊我行我素,該說的還是得說,歷史上有名的宋仁宗被包拯罵的狗血淋頭,由於包拯反對皇帝的老丈人張堯佐擔任宣徽使,包拯便「反覆數百,音吐憤激,唾濺帝面」,直到宋仁宗見了張貴妃後,他才敢拿袖子擦掉臉上的唾沫星子。

如果真的認為包拯僅僅是憑藉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就可以步步高升的話,那隻能說,小朋友們太天真了。雖然包拯真的很正直,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有自己的關係網和人脈網。他可是在朝廷里有一個非常複雜的人脈關係網,而正是這個關係網保證了他為官的安全,讓他一路暢通無阻。所以說,人可以肆無忌憚,但前提是,你有能力可以保證你自己的人身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星空 的精彩文章:

張學良手握50萬精兵飛機200架,轄北方7省,為何一擊即潰?
1789年前的今天孫權派人赴台灣,雄才大略,關羽敗走麥城!

TAG:文史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