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波波沙衝鋒槍橫行巷戰, 為何戰後迅速消失?

波波沙衝鋒槍橫行巷戰, 為何戰後迅速消失?

開戰之初,蘇聯怎麼都沒想到竟會被芬蘭這麼一個小國打得這麼慘,以至於「得來的土地剛好夠埋葬死者」,不過這次損失慘重得讓全世界看了笑話的戰爭也讓蘇聯得到了芬蘭的索米衝鋒槍。

波波沙衝鋒槍橫行巷戰, 為何戰後迅速消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蘇芬戰爭中,芬蘭人用莫辛納甘狙擊步槍和索米衝鋒槍的遠近結合的戰術讓蘇聯看到了未來戰爭中步兵戰術的革新,並立即學了過來,並根據繳獲來的索米研發出了自己的衝鋒槍——波波沙41。

波波沙衝鋒槍橫行巷戰, 為何戰後迅速消失?

相比參考原型索米,蘇聯的波波沙41其實更加成功,經過簡化的機構提高了可靠性,射速高達900發/分,再加上71發大彈鼓,能在近戰提供極其恐怖的火力,與持有波波沙41的蘇軍打巷戰,德軍幾乎被打出心理陰影,不少德軍士兵扔下手裡的98K也要撿一把波波沙41用。

波波沙衝鋒槍橫行巷戰, 為何戰後迅速消失?

由於太符合與德國高強度戰爭的需求,波波沙41及之後的改進型波波沙43,蘇聯總共生產了600萬支以上,戰後仍有不少國家和地區在使用,甚至直到今天還有一些戰亂地區可見波波沙系列衝鋒槍的身影。

波波沙衝鋒槍橫行巷戰, 為何戰後迅速消失?

但在二戰結束後沒幾年,波波沙就迅速從蘇聯陸軍作戰序列中消失,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

波波沙衝鋒槍橫行巷戰, 為何戰後迅速消失?

首先波波沙系列雖然射速高火力猛,但精度太差,雖說衝鋒槍本就強調的是近戰火力,可也不能絲毫不顧精度,波波沙有效射程只有200米,甚至有人說100米開外就基本談不上準頭了,這樣的武器自然難以滿足蘇聯設想中第三次世界大戰戰場。

波波沙衝鋒槍橫行巷戰, 為何戰後迅速消失?

其次就是威力,因為發射的是脫胎於毛瑟手槍彈的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威力和穿透力在手槍彈里已經算性能優異了,但與步槍相比依然差得多。

波波沙衝鋒槍橫行巷戰, 為何戰後迅速消失?

這樣說下來,如果要兼顧近距和遠距,就要同時裝備栓動式步槍和衝鋒槍,彈藥不一樣帶來的生產問題先不說,後勤壓力就足以使蘇聯高層認真考慮一下要統一子彈口徑的問題了。

波波沙衝鋒槍橫行巷戰, 為何戰後迅速消失?

德國人在二戰末期開始裝備的STG44突擊步槍開啟了中間型威力彈的先河,也讓蘇聯看到了統一彈藥口徑的絕好機會。二戰結束兩年後問世的AK-47雖然還是精度不好,但400米的有效射程對於當時來說已經足夠,兼顧了近距的火力、威力和中遠距的精度,在這個時候波波沙自然也就走到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威武侯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的日本, 武器裝備技術水平究竟怎樣?
日本步槍為何不見榴彈發射器? 原因揭開: 服了這死心眼

TAG:威武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