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王羲之數紙換白鵝

王羲之數紙換白鵝

王羲之數紙換白鵝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古代中國人素來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他們認為自然環境是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礎,視宇宙萬物與人自身為一體並和諧共生,倡導把天地萬物與人類道德緊密聯繫。在這樣理念的支配下,他們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道德情感,投射到周邊的動植物或山石、流水等物體上,把松、竹、梅視為「歲寒三友」,把蘭竹菊梅敬為「四君子」,形成了陶淵明愛菊、蘇東坡愛硯、米芾愛石、林和靖愛鶴、周敦頣愛蓮、鄭板橋愛竹等「八愛故事」,王羲之愛鵝也是其中之一。

王羲之數紙換白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王羲之愛鵝的傳說,和七歲神童駱賓王所做詠物詩一樣,同樣廣為人知。他聽說會稽(今紹興)有一個老婦人養了一隻擅長鳴叫的鵝,就帶著親友前去觀看。老婦人聽說王羲之要來,竟然把鵝宰了煮好,要好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為此嘆息不已。

王羲之數紙換白鵝

還有一位山陰(今紹興)道士,喜歡養鵝,王羲之前去一看,很是高興,堅決要求買了這些鵝去。道士說:「只要你能替我抄寫《黃庭經》,我就把整群鵝都送給你。」王羲之立即展紙濡墨,一氣寫完,用籠子裝了鵝帶回家,感到非常高興。

晉代的文人崇尚老莊,喜歡任性而為。王羲之就是其中的代表。民間結婚時張貼的對聯,有「西閣畫眉張京兆,東床坦腹王右軍」一聯,其中下聯說的也是王羲之的故事。太尉郗鑒派使者去王家選女婿,羲之的兄弟聽說使者要來,一個個都很矜持,只有一人敞胸露腹在床上吃東西。使者回去一彙報,郗鑒大喜,說坦腹那位,正是我要選的佳婿。後來一打聽,那人就是王羲之。

王羲之數紙換白鵝

鵝身世高貴,其遠祖是天上飛翔的鴻雁,但被馴養之後,在常人眼裡,與雞鴨並無太大差別,不過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但一經王羲之的喜愛,與雞鴨就有天壤之別了。王羲之以《經》換鵝的典故,曾被詩仙李太白兩次詠唱,一首為《王右軍》:「右軍本清真,瀟洒在風塵。山陰遇羽客,要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另一首是《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大文豪韓愈在「石鼓歌」中稱道王羲之的字說:「數紙當可換白鵝」;連王羲之寫過的《黃庭經》,也被稱作《換鵝貼》了。畫家們也不甘落後,他們用生花妙筆精心繪製鵝們在飲、啄、棲止時的各種姿態,產生了一大批專門以畫鵝為題材的名家、名畫。根據《宣和畫譜》記載,當年御府收藏的「鵝畫」就有:崔白的《杏花雙鵝圖》、《秋塘雙鵝圖》;滕昌佑的《牡丹睡鵝圖》、《芙蓉睡鵝圖》;趙孝穎的《蓮陂戲鵝圖》和丘慶余的《雁鵝圖》等數十幅。

王羲之數紙換白鵝

愛有時候是不需要太多理由的,但有人偏偏喜歡找點理由。有書家研究發現,「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中,二十多個「之」字各不形同,與鵝許多動作神態有關。也有人認為王羲之從鵝的行態中,體悟到了執筆時食指要像鵝頭那樣昂揚微曲,運筆時則要像鵝掌撥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宋」趙孟堅 淡墨墨蘭圖以及水仙全捲圖數種藏版
蘇東坡書畫三卷印本簡介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