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榮西禪師刮下佛像身上的黃金,並開示學僧:有時犯戒也是慈悲

榮西禪師刮下佛像身上的黃金,並開示學僧:有時犯戒也是慈悲

榮西禪師刮下佛像身上的黃金,並開示學僧:有時犯戒也是慈悲 | 文 三隻眼文齋

學佛的關鍵在於心,迷悟的心是眾生的心,覺悟的心示佛的心。要想成為佛一樣覺悟的人,就要修持戒律以獲得眾多的美德,先利他,後利己。比丘五百戒(實際是348條戒律)都是每個學佛的人必須修持的,犯戒被認為是要獲苦報的行為。然而,有時內心的戒律往往勝過這些外在的約束。佛法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生活,力行實證,讓眾生於有情世界裡體悟到源自內心的人生幸福真諦。佛的心就是慈悲心,像是苦海的舟航、黑夜的明燈、救世的良。

慈悲不僅是對他人正常的苦難、不幸產生關懷、理解的情感,佛的慈悲更是建立在「八苦」的基礎上的大智慧。人間因為有了慈悲,生命因此充滿了無限的意義;巔沛的人生歲月里,因為有了慈悲,前途才有無限的憧憬。慈悲之心是萬物所以生生不息的泉源,慈悲就是佛性,有了慈悲,眾生因此皆得成佛。

但是,慈悲不一定非要遵循某種固定的形式,只要守住心戒,保持理智,堅守內心的戒律,形式大可不必拘泥,真正的大慈悲是沒有固定的形式的。慈悲的方式多種多樣,只要出於慈悲、守住了心戒,即使違背了修行中某些形式上的戒律,也依然能夠修成正果。關於慈悲和犯戒,還有一段禪宗往事:一次,一個窮人來到榮西禪師面前,向他哭訴:「我們家已經好幾天掲不開鍋了,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眼看就要餓死了,請大師發發慈悲,救救我們吧,我們一家人永遠記得大師的思德……」

雖然榮西禪師的想救這家人,可是連年大旱,寺里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讓他如何救這家可憐的窮苦人呢?榮西禪師面露難色,一時束手無策。突然,一縷陽光透過房檐照射到大殿的一尊佛像的金身上,佛像表面鍍上的一層黃金頓時熠熠生輝,佛光燦爛。於是,榮西禪師靈機一動,毫不猶豫地潘到了佛像上,用刀將佛像上的黃金颳了下來,用布包好,布施給了這個窮人,說道:「你拿這些黃金去賣掉,換些食物,救你的家人吧!」

那個窮人看到禪師這樣,於心不忍地說道:「我這是罪過呀,逼得禪師為難!」

寺中的學僧也忍不住說:「佛祖身上的黃金就是佛祖的衣服,師父怎可拿去送人!這不是犯戒冒犯佛祖嗎?這不是對佛祖大不敬嗎?」

榮西禪師義正詞嚴地開示:「你說得對,可是我佛慈悲,他肯定願意用自己身上的肉來布施眾生,這正是我佛的心愿啊,更何況只是他身上的衣服呢!這家人眼看就要餓死了,即使把整個佛身都給了他,也是符合佛的願望的。如果我這樣做要入地獄的話,只要能夠拯救眾生,那我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雖然,榮西禪師的行為看起來已經破了比丘戒,但是這種不顧個人修行,只為他人著想而犯戒的胸懷,不正是慈悲的佛的行為嗎?紅塵中有許多事物都不能完全看表面形式,內在是東西尤其重要。斑斕的蘑菇看上去很美,但卻是有毒的,只能遠觀而不可品嘗;絢爛的花朵令人欣羨,卻可能是捕食其他生命的陷阱。世間的美並非都與善相關,而所有的善行,即使沒有光鮮的外表,卻都是美麗的。所以,佛家講究的慈悲並不是只有單一的形式。為了心中堅持的信念,有很多人選擇了怒目金剛,捨身入地獄。

慈悲不是一味地後退與忍讓,不是毫無原則地遷就,而是面對給眾生帶來大苦難的罪惡,能毫不猶豫地舉起手中的法刀捍衛無辜。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然而,必要時怒目的金剛也寧願拿起禪杖,掃蕩一切妖魔,換來蒼生的安寧。所以,慈悲也可以有不一樣的形式,有些看似犯戒的行為卻是大慈大悲。慈悲的重要之處並不在於它的形式,而是發自內心的善,就如戒律之嚴在於心,而不全在參禪打坐之間。只要我們能心懷慈悲,保持理智,堅持心戒,那麼慈悲的形式也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隻眼文齋 的精彩文章:

正逢豬年,本命年除了穿紅色內衣褲,還要做些什麼來「趨吉避凶」
佛說「出世間」並非另有一個特殊空間,這個普通詞其中有「真義」

TAG:三隻眼文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