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顏真卿:被譽為「行書第二」的《祭侄文稿》,背後的忠烈千秋事

顏真卿:被譽為「行書第二」的《祭侄文稿》,背後的忠烈千秋事

文/張屹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近期,台北故宮博物院將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送去日本,舉辦"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此舉引起很多國人的憤慨,其中除了擔心這上千年的紙質文物受損外,更多的是這珍寶裡面所蘊含著的民族情結。因為這是顏真卿為抗擊強敵英勇捐軀的侄兒所書寫的祭祀文稿。

《祭侄文稿》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一個草稿,上面有大量塗抹之處,卻歷來被譽為"行書第二",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媲美。其實自王羲之的這號稱"天下第一行書"入土成殉葬品後,《祭侄文稿》成當然的第一行書。

對誰是書家第一歷史上爭論多多,喜好各異,見仁見智,不是我輩能說得清楚的,不過,在蘇東坡眼中,他就認為顏真卿的字最好,他說:"故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顏真卿,字清臣,號應方,陝西西安人,顏師古五世從孫 、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書法家。他是開元年間進士,歷任監察御史等職,因得罪權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

安史之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後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代宗朝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後遭宰相盧杞陷害,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被扣押,凜然拒賊,終被縊殺。他遇害後,嗣曹王李皋及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追贈司徒,謚號"文忠"。

時人都知道他是大書法家,我年青時學書法時就知道這"顏筋柳骨",也臨摹過不少的顏帖,但對他的生平軌跡就知之甚少。我想,絕大多數人應該同我差不多吧。

顏真卿可以說是書法家中官職最高,成就最大,死得最壯烈之人,他官至太師,一生剛直,不畏權貴,剛而有禮,尤崇忠孝。怒斥貪官,痛罵奸佞,反抗叛軍,凌然正氣,直至為國捐軀。

說起這顏真卿的家世真是讓人羨慕,現在大家所熟知的《顏氏家訓》,便是其五世祖顏之推寫下的,可謂正宗的詩書世家了。但後來家道中落,更可悲的是他三歲喪父,家中生活都難以為繼。

他自幼喜歡寫字,用黃泥糊牆上寫,旁人問為何不用紙筆,答曰:"家貧,不忍為母親煩"。顏真卿就是在這黃泥上,生生地練就出了書法功底。後來為更上一層樓,拜"草聖"張旭為師,終成書法大家。

他在26歲時中進士,出仕後無論在何地,都是一生正氣,廢苛政,黜奸小,除奸詭,進忠良。後來在朝時得罪了權勢熏天的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

平原郡的範圍大致在今山東德州一帶,緊鄰安祿山的老巢,當他發現安祿山居心不良時,馬上報告朝廷,但那玄宗如何能相信?於是他只好表面裝作風花雪夜,暗地時卻加緊修城牆、制兵器、攬壯丁、屯糧草,把平原郡打造得牢如鐵桶。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祿山果然造反了,鐵騎過處,望風而降,打臉的玄宗蜀道上去呤《雨霖鈴》去了,可就這平原郡巋然不動安如山,這讓一路順風順水的安祿山氣急敗壞,卻也束手無策。

不僅如此,顏真卿聯合了當時擔任常山太守的堂兄顏杲卿共同抗敵,並且聯絡淪陷的17個郡,組成聯盟。顏真卿被推舉為盟主,手下人馬擴充到20萬,橫絕燕趙,聲威大震,在安祿山的後方對其形成了重大威脅。

但是,安祿山殺回來了,面對久經沙場,訓練有素的叛軍,這臨時招集起來的民眾如何能抵檔,叛軍圍攻常山,不久城破,太守顏杲卿和兒子顏季明被捕,安祿山當著顏杲卿的面,砍下了顏季明的頭顱,顏杲卿痛罵安祿山,最後被殘忍地處死。

安史之亂中,顏氏一門有30餘口被害。後來顏真卿派人去常山尋找遺骸,只找到了顏杲卿的頭骨和顏季明殘缺的一隻腳,他悲痛欲絕,寫下了這著名《祭侄文稿》,它只是文稿的草稿,雖然正稿無緣存世,但這飽含字字血淚的草稿卻流傳了下來。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字字血淚,它之所以能排天下第二行書,我不知是同王羲之相比,是時間上的原因還是其它原因排名第二,但我覺得這書法本身的高處並不重要,它背後的故事更讓人震撼。難怪國人對拿去日本出展忿忿然。

後來顏真卿回到朝廷,繼續正身立廟堂,敢於直言,因此被奸臣宰相盧杞視作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

淮南節度使李希烈叛亂,一直在尋找機會的盧杞,終於等來了可置顏真卿於死地的最好借口,當李希烈攻陷汝州,盧杞便向皇帝使壞說:"顏真卿被四方所信任,派他去告諭反賊,可以不勞煩軍隊。"

李希烈可不是一般的叛軍,他是僭越稱帝的,國號楚,年號武成,手下幾十萬叛軍,把唐德宗打得都手足無措的,你在這叛軍兵鋒正健之時,讓顏真卿去招降,這不是明明讓其去送死嘛,

所有人都在勸顏真卿不要去,但他依然義無反顧,哪怕他明知道是盧杞在搞鬼,哪怕他明知道前面是死路一條,也不退縮,這就是顏真卿,一個鐵骨錚錚的血性漢子。

果然,顏真卿前往規勸被扣,歷經種種恐嚇和威逼後誓不投降,最終被活活縊死,終年77歲。據說,顏真卿就義時"握拳透爪",就是雙拳緊握,指甲穿透了手掌!

顏真卿死後,這唐德宗才想起這是個大大的忠臣,能臣,於是詔告天下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屬賊臣擾亂,委以存諭,拘肋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唉,管啥子用噢。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在極度悲憤的情感中書寫的,其情緒起伏跌宕,文由情生,書也情生,當我們了解了這曠世極品背後的故事後,是不是對顏真卿的書法藝術有更深刻的理解呢?

顏真卿的魅力不局限於書法,他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與整個家族一起奮抗擊叛軍,以自己的熱血為華夏譜寫了一曲壯麗地篇章。就像民族英雄文天祥書寫的《正氣歌》一樣: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你所不知道的花見羞:歷史上少有的美艷又賢惠的女人
曹雪芹的歷史原型究竟是誰?世間有三種說法,頗受爭議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