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When it comes to study, what you lack isn"t time but effort.

我們已經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也開始反思自己曾經在學習上的不積極。但我相信,仍有很多人會說,我是真的想學習,但我真的沒時間。真是這樣嗎?我看不見得,如果你真的想學習,真的想有所成就,那時間根本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你是否為自己的想法付出了努力。

不管你怎樣強調時間的不夠用,但真正的決定要素卻是你的努力程度。談到努力,哈佛教授弗雷德 ?施韋德是這樣說的:任何人都要經過努力才會有收穫。收穫的成果取決於你努力的程度,別總是幻想機緣巧合這樣的事發生。天分、才能、富有、智慧的獲得,都是靠勤勉得來。勤勉才能體現你的思想,才能達到你的目標,才能實現你的理想。

下面我將以在哈佛聽到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告訴你這個道理。這個故事是關於義大利著名指揮家、大提琴演奏家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的。在1886年以前,他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但一次意外的機遇卻改變了他的人生,而這人生的轉變於正基於他的不懈努力。

當時,義大利歌劇團的經理加洛?羅希帶領他的歌劇團到巴西進行巡迴演出,為了吸引觀眾,羅希聘請了巴西著名的音樂家萊奧波爾多?米蓋爾做樂隊的指揮,但除了指揮外,樂隊的其他成員都是義大利人。

不知為什麼,劇團的首場演出就被當地媒體批得一無是處。樂隊成員抱怨巴西指揮態度傲慢,才能平庸,導致演出失敗,而米蓋爾也不示弱,第二天就在報紙上發表公開信說:「那些義大利樂手自滿而懶惰,還對我出言不遜。」這位巴西指揮聲明從當日起就退出巡迴演出活動。

當天下午是巡演第二場,劇目是《阿依達》,節目單是早已印發的,多數巴西人幾天前就買好了票。因為米蓋爾在里約熱內盧很有威望,而巴西的聽眾聽說他們喜愛的指揮憤然辭職,於是都把矛頭指向了那些「外國人」:義大利人對米蓋爾不敬,就是對巴西的蔑視。於是,幕布還沒有拉開,劇場內已是一片混亂,跺腳聲、叫罵聲、口哨聲不絕於耳,許多觀眾還嚷著要退票。

米蓋爾辭去了做歌劇團樂隊的指揮,按計劃,這一位置將由指揮助理代替,但助理剛剛來到舞台前的樂隊邊,觀眾席上就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口哨聲。原來,觀眾從節目單上找到了指揮助理的簡介,得知他是一名義大利人。

此起彼伏的口哨聲使指揮助理氣憤地擲下指揮棒離開了樂隊,而台下更是群情激憤。氣氛驟然緊張,歌劇團經理羅希只好親自出來指揮,可是,當他小心翼翼地撥開幕布後,很快又被噓聲淹沒,因為,在他的簡介上,他仍是一個義大利人,他只好又灰溜溜地逃回了後台。幾分鐘後,領唱又受經理之命試探著慢慢向指揮台湊近,但觀眾在節目單中再次找到領唱的名字,他仍然是一個義大利人,在一片口哨和跺腳聲中,領唱也被觀眾轟了下去。

看來,只有找一個巴西的指揮才能讓憤怒得快要失控的巴西人平息下來,可是,要想立刻找來一個熟悉整場歌劇曲子的巴西指揮根本是不可能的。在後台,歌劇演員們在哭泣,經理羅希也煩躁而又無可奈何,如果被迫取消這場演出,消息一傳開,整個巡迴演出都可能泡湯,那全團人馬都有失業的危險。但觀眾情緒失控:憤怒的火山一觸即發,退票似乎是唯一安全的選擇。

突然,有人說:「讓他試試看,節目單上沒印他的名字,而整場歌劇的曲子他都記得!」

這個人說的是坐在樂隊後排19歲的大提琴手。這個年輕的男孩坐的位置是如此微不足道,以至於有人對他說:「反正你在最後一排,而且只需合奏時拉幾下琴,你就是趁機去逛逛這異國的夜景也沒人知道少了一個人的。」但因為責任,男孩沒有溜走。現在,這位默默無聞的大提琴手被推上了指揮台。觀眾們把節目單翻得沙沙作響,但根本找不到這個清瘦的男孩的名字和簡介。或許他是一個巴西人吧,台下的謾罵聲減弱了一些。

這時,在眾目睽睽之下,男孩忽然抬手合上了面前的樂譜,他告訴台下的觀眾,他要全憑記憶指揮。男孩的做法驚呆了台下的觀眾,全場頓時鴉雀無聲,只有《阿依達》的前奏在劇場中低沉、緩慢地響起。演出結束後,巴西觀眾才發現這個年輕的指揮其實也是個義大利人,但是,太晚了,他們已被他的才華深深打動了。這場1886年6月25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上演的歌劇在整個音樂界引起了轟動,

這個男孩的國籍早已不再重要,為了看他的指揮,很多人甚至從其他國家趕到巴西。一個音樂史上的傳奇也從此誕生,不知名的大提琴手從此一炮走紅。

這個男孩的名字叫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1867年生於義大利帕爾馬市一個貧窮裁縫的家庭里。所有的人都說托斯卡尼尼真是太幸運了,當時,有記者採訪托斯卡尼尼,記者也興奮地說:「托斯卡尼尼先生,你的成功簡直就是一個奇蹟,難道你沒有感覺到嗎?年輕的你真是大幸運了。」

托斯卡尼尼一點也沒有記者那樣的興奮,他微笑著說:「哦,我不認為我的成功僅僅是因為幸運,要知道,我9歲時就進入帕爾馬皇家音樂學院,隨卡里尼學大提琴,也偷偷學鋼琴,更是常常私自組成學生小樂隊,自己任指揮,18歲時,就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帕爾馬皇家音樂學院大提琴班與作曲班。指揮主要是靠自學,有天賦、有樂感的人才能成功,為了日後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指揮家,你不知道,這十年來我可是一直在努力!」

我相信,很多人都夢想成功,希望在學業、事業上做出成就,但遺憾的是,他們根本沒有為之付出努力。但是,不努力又怎可能成功呢?當然,努力需要時間,所以很多人拿沒有時間當借口,其實,這根本不是理由。如果你真的想實現什麼,你會想法設法地擠出時間,哪怕你的時間真的排得很滿。

要學習,就要努力。努力的表現形式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堅持不懈。但是,千萬不能以為只要堅持了、付出了一定的時間就代表努力了,因為,這裡還有一個如何堅持的問題。我的看法是,用心堅持才是真正的努力,如果只是機械地付出,覺得只要在什麼時間做了什麼事就可以了,而不管真正達到的效果是怎樣,那麼這種堅持我們稱之為是無謂的堅持,是自欺欺人,是絕對不可取的。我常常聽到很多人說,要努力學習,要努力做事。因此,無論什麼時候看見他,都會發現他在埋頭苦學、苦幹,時間用了不少,但效果並不理想,這是為什麼呢?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沒有用心。在這裡我要提醒你的是,我們的努力不僅要體現在表面行動上,更要體現在心裡。

要知道,現實的情況是很複雜的,很多時候我們付出了努力都不一定成功,那麼做一些看似努力而實際上並不努力的行為就完全是在浪費時間了,就更與夢想無緣了。所以,要學習,要通過學習使自己得到進步,就一定要用心去努力。用心的結果是,你可能花費不長的時間,但卻取得了極好的效果。記住,努力不一定成功,用心努力才能獲得想要的結果。

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Perhaps happiness does not arrange the position, but succeeds must arrange the position.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每個人也都渴望成功,但幸福是一種感覺,沒有先來後到之說。它只是一種對生活的詮釋,沒有固定標準,只要你覺得幸福,那你就是幸福的。而成功不同,他需要你快速奔跑、全力以赴才能獲得。如果你行動慢了,那就離成功無緣了。

在哈佛校園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誰是生活的遲到者,生活就會懲罰誰。」的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你的奔跑速度決定了你摘取成功果實的時間。如果你跑在前面,那你就能享受那最大最美的果實的甘甜。如果你跑在後面,那大概就只能望果興嘆了。

拿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公式E=MC2來說,E代表能量,M代表質量,C是速度。在質量M一定的前提下,能量的多少就取決於速度,速度與能量之間成正比關係。同樣,我們可以借鑒這個公式來闡述另外一個道理:將E比作最後的成功,M代表我們個人,C仍然是我們前進的速度。可以看出,在M不變的情況下,我們的成功就取決於速度。因為,質量是個常量,只要肯努力,誰都可以做好,以至於難分伯仲。而時間在這裡,則是變數。經過艱苦的努力,我們都可以獲得一流的質量,但冠軍只會有一個,成功只屬於跑得最快的那個人。要知道,我們落後不是因為自己的速度慢,而是因為對手的速度比我們快。

我的朋友亨利曾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說他有一次去參加電視公司的益智搶答節目,結果他屢戰屢勝,最終獲得了獲得總冠軍。頒獎那天,我問他:「你有什麼得勝的秘訣嗎?」

他回答說:「有,就是無論知不知道答案,我都先按鈕,甚至在沒有想通題目之前,搶先按鈕,一邊按鈕,一邊想,加上主持人叫我作答時,還可能延遲一兩秒鐘,往往就在這時候,答案就出來了,」亨利說,「我發現對手們跟我想到答案的時間差不多,可惜等他想到才按鈕,已經遲了。」

的確,如果連回答的機會都得不到,那怎麼可能贏呢?

不知你是否看過這樣的場景:在廣闊的非洲草原上,當曙光劃破夜空時,醒來的羚羊會趕快奔跑,因為它知道,如果慢了,就可能葬身獅腹。而獅子也同樣會拚命奔跑,因為它也知道,如果慢了,就會被餓死。在自然界的法則中,誰快誰就贏,誰快誰生存已經成了一條不可動搖的規律,動物們都以此警戒自己不斷前進、快速前進,而作為人類的我們,更應深刻理解這條定律的意義。

我們說時間就是勝利,競爭以快取勝。快代表機會,代表效率。我們知道,成功需要競爭,而競爭的實質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做最好的事情。可以說,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最多的目標。誰做到了這點,誰就贏得了成功,贏得了勝利。而現實中很多的事例也都證明了這一道理。

想當年,貝爾在研製電話時,另一個叫格雷的人也在研究。兩個人雖然都取得了突破,但貝爾比格雷早了兩個鐘頭。當然,他們兩人當時是不知道對方的,但貝爾就因為這領先的120分鐘而一舉成名,譽滿天下。

也許你常看競技比賽,你肯定會發現,在競技揚上,冠軍與亞軍的區別,有時小到用肉眼都無法判斷。比如短跑,第一名與第二名有時相差僅0.01秒;又比如賽馬,第一匹馬與第二匹馬相差僅幾厘米……但是,冠軍與亞軍所獲得的榮譽與財富卻相差天地之遠,很多時候,世人的目光往往只會聚焦在第一名的身上。在他們眼裡,冠軍才是真正的成功者。第一名後面的,都是輸家。而在哈佛,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

在哈佛大學。對人才的培養可謂是精心備至,就連學習節奏也是很折磨人的。如果一位才能平庸的人進入了這所學校,同那些才華橫溢,刻苦頑強的人在一起學習,他就會感到力不從心。為了適應這裡的節奏,所有的人都必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這所著名的私立大學。學校給學生灌輸的思想是,要不惜任何代價爭當第一名,即在所有方面,在任何地方都成為第一名。在運動中當第一,在學習上爭第一,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成為第一,這就是哈佛的口號。在哈佛人的眼裡,只有第一名才無愧於生活,才有資格享受生活的美好。

哈佛教授這樣認為,誰快誰贏得機會,誰快誰贏得財富。要想早日贏得成功,就要快速行動,就要在有了目標和想法之後,儘快地將其實行,因為片刻的耽擱都可能導致與成功無緣。很多哈佛人都知道這樣一件事:

1973年,英國利物浦市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常和他坐在一起聽課的,是一位18歲的美國小夥子。大學二年級那年,這位小夥子和科萊特商議,一起退學,去開發32Bit財務軟體,因為新編教科書中,已解決了進位制路徑轉換問題。

當時,科萊特感到非常驚詫,因為他來這兒是求學的,不是來鬧著玩的。再說對Bit系統,墨爾斯教授才教了點皮毛,要開發Bit財務軟體,不學完大學的全部課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絕了那位小夥子的邀請。

10年後,科萊特成為哈佛大學計算機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學的小夥子也在這一年,進入美國《福布斯》雜誌億萬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萊特繼續攻讀博士後;那位美國小夥子的個人資產,在這一年則僅次於華爾街大亨巴菲特,達到65億美元,成為美國第二富翁。1995年科萊特認為自己已具備了足夠的學識,可以研究和開發32Bit財務軟體,而那位小夥子則已繞過Bit系統,開發出Eip財務軟體,它比Bit快了1500倍,並且在兩周內佔領了全球市場,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個代表著成功和財富的名字——比爾?蓋茨也隨之傳遍了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早行動,早成功。在成功的花名冊上,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就趕快抓緊努力吧。

學習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麼呢?

——Study is only a part of life, but what else can you do if you even con not conquer it?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但是,不管你的生活內容怎樣豐富,有一點你不能忘記,那就是學習。也許你會覺得這個話題很老套,但事實就是如此。雖然學習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沒有學習,你的生活將是一片空白。如果你連學習都無法征服,那你也真的無法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而保持學習的習慣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充實,更有意義。

其實,學習應該是貫穿生命始終的事。即使它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但我們的確離不開它。沒有了學習,我們也就無法感知周遭的變化,無法與時代共前進。偉大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成就斐然,當人們讚歎他的聰穎和智慧之時,他說:「從一開始工作,就得在積聚知識方面養成嚴格的循序漸進的習慣。」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不學習的人,就只是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要知道,每個人的手裡都掌握著使自己獲得幸福和偉大的工具,要想讓自己更幸福、更偉大,最主要的就在於改變能力,而改變能力的關鍵在於學習。也就是說,學習是使命運得到改變的重要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哈佛的理念中,是沒有「畢業」這一說法的。很多哈佛人都認為,學習是時代的第一選擇。對此,柯比在《學習力》中說,形式上的學習生活雖然終結了,但你一輩子都還是學生。不到生命和世界告別時,你真正的學習生活是不會結束的,也不應該結束。哈佛第27任校長薩默斯也曾提到,在知識更加實用化的今天,學生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因此,他們應該保持持續和廣泛的學習。

也許你學富五車,但在飛速發展的今天,你的知識隨時隨地都在折舊,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你一定聽說過知識折舊定律,它告訴我們,一年不學習,你所擁有的全部知識就會折舊80%。《華爾街時報》的調查也表明:目前美國人平均每隔五年就得更換一次工作,因為當工作幾年後,差不多已經跟不上工作崗位的要求了。因此必須從崗位上撤退,迅速完成知識技能的補充和升級。今天的知識,已經不是呈算術基數增長,也不是呈幾何基數、指數基數增長,而是像原子裂變般地爆炸式增長。看了這些,你應該明白為什麼我們這麼強調要堅持不斷地學習了。

當然,學習不是娛樂,不是放鬆,它是一個單調辛苦的過程。在學習中,你需要頑強的毅力來克服其中遇到的困難,需要抵禦外界的誘惑來靜心投入。這對你來說也許是個考驗,但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學習時的痛苦是暫時的,相比較它帶給你的回報而言,這點痛苦真的不算什麼。況且,如果你想要讓自己的生活有所改變,想要讓自己再前進一步,那就毫無選擇地需要學習。換句話說,如果你不去主動地追求新的知識,那你就是新時代的文盲。

汽車大王福特年少時,曾在一家機械商店當店員,周薪只有2.05美元,但他卻每周都要花2.03美元來買機械方面的書。當他結婚時,除了一大堆五花八門的機械雜誌和書籍,其他值錢的東西一無所有。就是這些書籍,使福特向他嚮往已久的機械世界邁進,開創出一番大事業。

功成名就之後,福特曾說道:「對年輕人而言,學得將來賺錢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遠比蓄財來得重要。」

但是,如果你就是覺得學習的艱苦讓你難以忍受,那隻能證明你無可救藥。如果你不會學習,那也就是不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而沒有學習能力,則說明你沒有發展的潛力。這對你的前程來說,將是個致命的弱點。

曾經有一家跨國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招聘員工。令人不解的是,這家專業性極強的事務所的招聘條件並不刻意要求應聘者是會計出身或者具有會計工作經驗,而要求英語能力和電腦能力出眾。

面對眾人疑惑的目光,公司是這樣解釋的:這樣要求並不是因為我們需要英語與電腦人才,而是說明這兩項能力出眾只是意味著應聘者已經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在他們看來,英語和電腦的熟練運用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自己學出來的。要學好這兩項,自身必須具有很高的學習能力,所以他們把這兩項當作衡量學習能力的標準。

這個例子也間接地說明了,你現在擁有什麼並不重要,你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才是重要的。而如果你不能正確地看待學習,只是因為它的枯燥而倍感痛苦,無法克服那種緊張和壓力,那你的未來發展將出現很大的困難。而在哈佛,我們不得不承認它的學習氛圍的濃厚。學生們為了學習可以廢寢忘食,可以忘掉一切。在他們眼中,學到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是最大的幸福,而那種當時認為的枯燥無味都會隨著學習的成效而消解。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節奏加快、壓力加大的今天,很多人都覺得難以承受更大的挑戰。美國的一家電視台曾舉行過一次民意測驗,隨機向觀眾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你是願意生活在過去,還是願意在未來生活100年?結果是,有近70%的觀眾選擇了生活在過去。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欄目是觀眾對象以20歲左右的青年為主的時尚節目。

的確,在競爭激勵的今天,每個人都感覺到了一種危機、一種緊迫,很多人在這種重壓之下,喪失了曾有的激情,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他們以為這是自己的年齡變大的緣故,而事實並非如此。羅曼?羅蘭曾說:「成年人慢慢被時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齡的增長,而是學習熱忱的減退。」但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迴避現實。我們說要想讓自己更好地生存,就要不斷地學習。用學習來充實自己,用知識來武裝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並讓自己站得更穩。而如果連學習都無法征服,那就與廢人一般無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在樂讀 的精彩文章:

成為人生贏家應該具備的十項原則

TAG:自在樂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