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走出封鎖陰影,華為反擊三部曲

走出封鎖陰影,華為反擊三部曲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 騰訊深網(ID:qqshenwang)

作者 / 康曉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當所有人開始討論5G的未來,當所有人的視線聚焦在最新發布的摺疊手機Mate X上時,華為終於走出數月的陰霾,重回理想中的商業軌道。

自加拿大扣留任正非女兒孟晚舟三個月以來,特朗普在美髮起一系列對華為不利的限制舉措,並試圖以安全為由說服歐美各國切斷和華為的合作。一位華為內部發言人近日向騰訊《深網》等媒體透露,此前許多美國媒體持續發布華為相關虛假新聞,對公司聲譽造成巨大困擾。

如果說事件剛剛爆發時,華為的官方回應更多體現的是禮貌、忍讓和求和,隨著事態愈演愈烈,以低調著稱的華為和任正非則逐漸展現出了自己的強硬和戰鬥力。

一連串聲勢浩大的行動後,華為已悄然突圍。

公關反擊戰:先禮後兵

華為反擊的第一步,是任正非親自主導了一波剛柔並濟、先禮後兵的公關戰。

1月16日,任正非在華為深圳總部接受了包括CNBC、彭博社、《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海外知名媒體採訪,向國際上傳達了華為嚴格遵守各國法律的立場。

任正非強調,「中國外交部已經正式澄清,中國沒有法律要求任何公司必須安裝強制後門,華為和我個人也從未收到任何政府要求提供不當信息的請求。」他還表示,「企業應以客戶為中心,必須遵守商業規則。在涉及網路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時,我們致力於和客戶站在一起,絕對不會傷害任何國家和任何個人的利益。」

雖然遭遇了美國及其盟國的嚴格審查,但任正非在採訪中仍在肯定特朗普。「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大膽地削減稅收,我認為這有利於美國的工業發展。」

任正非補充說,他想傳達給美國的信息是:合作和共享成功。在我們高科技的世界中,一個單一的公司或國家越來越不可能維持和支撐整個世界的需求。

而華為也正在加強與外部的對話與溝通,讓自己更開放透明。

就在第二天的下午,任正非緊接著又接受了部分國內媒體的採訪,向外界傳達出了應對此次困難的信心。他表示,華為今天可能要碰到的問題,在十多年前就有預計,華為已經準備了十幾年,不是完全倉促、沒有準備地來應對這個局面。

「這些困難對華為會有影響,但不會出現重大問題。因為華為有信心,把產品做得比別人都好,讓別人不想買都不行。」

針對西方對華為竊取知識產權的指控,任正非回應稱,華為現在87,805項專利中,其中有11152項核心專利是在美國授權的,已經和很多西方公司達成了專利交叉許可。「華為是絕對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的。」

然而,儘管華為和任正非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但特朗普並沒有收手的意思,隨後仍遭到美國方面的諸多刁難。

一個月後的2月18日,在2019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召開前夕,英國廣播公司18日發布了一段對任正非的獨家專訪。

「西方不亮東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美國並不代表世界,美國只代表世界的一部分。」

任正非首次對外流露出了自己強勢的一面。

針對美國及其盟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禁止華為參與該國5G建設一事,任正非「警告」說,「世界不能離開我們,因為我們更先進。」

「美國沒辦法扼殺我們,」任正非說,「即使他們說服了更多國家暫時不要使用我們的設備,我們也可以隨時縮減規模。」

在談到華為在英投資時,任正非表示,「我們還會繼續在英國投資。我們信任英國,所以我們希望英國更加信任我們。」

巧合的是,任正非此番發言後的第三天,特朗普突然在推特上表示,「我希望美國儘可能快地發展5G,甚至6G技術,美國公司必須加緊努力,否則就會落後。在那些明顯代表未來的領域,美國沒有被人甩在身後的理由。我希望美國公司能夠通過競爭去獲勝,而不是靠封殺當下更先進的技術。」

緊接著,任正非再次接受了美國記者採訪,談到美國政府對5G的態度時,任正非展現出了輕鬆和幽默,「首先我要感謝他們,因為他們都是大人物。原本5G並不為常人所知,但現在這些大人物都在談論5G,我們變得越來越有影響力,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合同……我真的很謝謝他們的提攜。「

對於特朗普的發言,華為輪值CEO胡厚崑也公開回應稱,希望通過競爭,在美國幫助建設真正的5G網路,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則表示,「公平競爭贏得合作與尊重,期待美國後續的行動能言行一致!」

至少目前,華為可以重新回到自己擅長的賽道——那就是公平的商業競爭。對於華為而言,公關戰只是不得已而為之,華為內部人士也已經認識到,未來更需加強在海外進行長期的品牌建設,以贏得當地民眾的信任。

打破孤立和封鎖

公關反擊戰之外,對於華為而言,第二步最重要的則是贏得更多國家地區在5G業務合作上的支持。

據環球網報道,任正非在英國接受採訪後,CNN在一次節目中發起網路投票,讓大家就「美國打擊華為」的原因進行投票。19日,該節目的官方推特賬號發布了這次投票的最終結果。最終,24%的人選擇「安全因素」,61%的人選擇「政治因素」,13%的人選擇「商業因素」,2%的人選擇「其他原因」。

在CNN節目中,現場連線的嘉賓羅伯特聽到結果後表示,觀眾真的像我們想的一樣聰明。至於那些選擇商業原因的,如果大家認為特朗普這樣做是為了美國公司,那你們可能想錯了,因為沒有美國公司能替代華為。

「我們會加大在英投資。如果美國不相信我們,那麼我們將把投資從美國轉移到更大規模的英國。」任正非此前還表示。

好消息是,華為最終獲得了多數國家的公平對待。

例如,據CNBC報道,德國內政部長Horst Seehofer希望改變德國的電信法,將更嚴格的要求適用於所有外國供應商。RND引用參與保守黨和社會民主黨會議的人員的發言稱,Seehofer的目標是更好地控制中國的華為公司,而不是將其排除在德國市場之外。

義大利否認禁止華為參與其5G計劃,義大利工業部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無意採取任何禁止華為參與其5G計劃的措施;同時,法國參議院也否決了旨在加強對電信設備檢查的立法。

以下是部分海外國家對於華為合作的回應統計:

打破美國在國際上孤立和封鎖的企圖,華為海外的電信和5G業務發展便能立於不敗之地。這也是任正非展現出強硬一面的底氣所在。

MWC秀肌肉:業務能力是根本

華為反擊第三步,是展現出自己在5G領域目前還不能被替代的地位和實力。

華為運營商BG總裁丁耘日前表示,華為將以全面領先的5G端到端能力,推動5G大規模商業應用和生態成熟。

據他透露,華為迄今為止已經在全球簽訂了超30份5G商用合同,18個來自歐洲,累計發貨4萬個5G基站,而目前他們與英國主要運營商合作一切正常,英國主要運營商通過華為,已具備全球領先的5G規模部署能力和可商用的5G網路。

在今日召開的2019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將開放基於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領域的四大展區,以「The Village」為主題,包括運營商業務展區、企業業務展區、消費者業務展區、GSMA創新城市展區。

其中運營商業務展區包括5G端到端解決方案、5G系列商業案例以及最新業務實踐;創新的場景化商業解決方案:個人移動業務、五星品質家寬、雲網融合和物聯網等;以及華為如何在全雲化網路基礎上引入全棧全場景AI能力,打造「自動駕駛網路」。

在企業業務展區,華為將從「無處不在的聯接、無所不及的智能、數字平台」三大維度展示聯接、雲、IoT、AI等創新ICT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第六代Wi-Fi、OceanStor Dorado系列全快閃記憶體等面向企業市場的四款產品,以及數字平台在智慧城市的實踐應用等。

而此次華為MWC最受矚目的,則是昨晚正式發布的5G摺疊屏手機——HUAWEI Mate X,這也是華為2019年發布的首款5G手機。

HUAWEI Mate X採用鷹翼式摺疊設計,通過華為自研的鉸鏈技術,實現一體化的摺疊形態。HUAWEI Mate X兼具手機和平板兩種形態,閉合後是的6.6英寸大屏手機,展開後是厚度為5.4毫米的8英寸平板。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發布會現場透露,摺疊屏的鉸鏈處理起來很有難度,華為的研發人員花了3年時間。

據悉,HUAWEI Mate X搭載7nm 5G多模終端晶元——Balong 5000,理論峰值下載速率可達4.6Gbps,同時配備了4500mAh大容量高密度電池以及55W快充。

余承東表示:「HUAWEI Mate X是一款整合了5G、可摺疊屏、AI、未來交互等前沿黑科技的新物種,將成為消費者開啟5G智慧生活的第一把超級鑰匙。」

除此之外,華為還發布了多款智能設備,包括全面屏筆記本HUAWEI MateBook X Pro、全面屏輕薄性能筆記本HUAWEI MateBook 13和HUAWEI MateBook 14以及華為5G CPE Pro路由器。

售價方面,8GB 512GB HUAWEI Mate X售價為2299歐元;MateBook X Pro擁有兩個版本,i5 8GB 512GB MX250 Touch版本,售價1599歐元,i7 16GB 1TB MX250 Touch版本,售價1999歐元;而MateBook 13和MateBook 14,起價分別為999歐元、1199歐元。

余承東現場介紹,華為消費者業務2018年研發投入50億美元,收入520億美金,華為智能手機在2018年的出貨量為2.06億台,智能設備出貨量超過1億部,可穿戴業務增長了120%,而個人電腦業務增長了335%。

近期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三星全球首發量產摺疊屏手機,你會買這款比頂配iPhone還貴的手機嗎?
華為引燃摺疊屏手機競爭,它會成為智能手機的未來嗎?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