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渡口兇險!他為民造橋,無意中摻入一物,卻意外讓這座橋千年不塌

渡口兇險!他為民造橋,無意中摻入一物,卻意外讓這座橋千年不塌

渡口兇險!他為民造橋,無意中摻入一物,卻意外讓這座橋千年不塌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有一座在當地非常有名的千年古橋,名叫洛陽橋,它是連接當地洛陽鎮與洛陽江對岸交通,保證讓兩地百姓暢通無阻往來通行的唯一跨江大橋。

然而,在這座橋還沒有被建造之時,本地的老百姓要過江只能乘坐渡船,不過洛陽江的水面有5里這麼寬,深達幾十米,而且常常無風起浪,遇到颱風更是掀起滔天巨浪,把過往的船隻掀翻,屢屢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 。

這種情況持續了上很長時間,直到了宋朝時期才得到了改善,因為當時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為「北宋四大家」的書法大師蔡襄來到了泉州任擔任官職,他發現了這種情況之後,馬上採取了有效的措施,解除了這一危險。

有一次,當他來到了惠安縣視察當地的民生之時,無意中聽到當地百姓都反映出在洛陽江乘坐渡船非常危險,時常會造成船翻人亡的重大事故,但人們為了生計又不能不過江,所以都只能冒著生命的危險去渡河。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蔡襄親自來到江邊的渡口查看,發現情況果然如此。為了挽救百姓的生命,他決定在此處修建一座長度超過5里的跨江大橋,那樣兩岸的百姓就能安全的通行了。

為了修建這一座前所未有的跨江大橋,蔡襄嘔心瀝血的多方籌集資金,採購質量上乘的石料,聘請高明的工匠,又創新的使用了兩種造橋方式,才成功的建起了一座跨越了1000多年之久而不倒塌的堅固石橋——洛陽橋。

蔡襄所做的創新式的造橋方法之一,就是採用了「筏形基礎」。

這種標新立異的造橋法具體的實施過程就是:先選好造橋的地址,然後沿著事先勘探好的即將架設的石橋縱軸線,用體積較大的木船滿載著幾百斤重的大石,不斷地扔到江水下面去,如此便能夠在水底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石造堤壩。

等石堤固定下來之後,工匠們就在上面修建橋墩。而橋墩的形狀就像一隻小筏,兩端又窄又尖中間又寬又大的一個菱形造型,據說這樣的形狀能夠減少海水對橋墩的撞擊力,使橋墩更加的穩固。這就是「筏形基礎」。

蔡襄的第二個創新的造橋方法是「種蠣固基法」。

當工匠把大橋的橋墩用已經打磨好的沉重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堆徹好之後,蔡襄就派人帶上資金向漁民們採購牡蠣的種苗,再把這些苗子種養在橋墩和石堤表面,讓它們在海水的滋養之下自生自滅。

在海邊長大的人都知道 ,這些牡蠣長大之後,它們的硬殼會互相纏結牢牢地長在一起,直到它們肉體死亡後都會緊緊的粘貼在橋墩和石堤上面,不會脫落下來,對橋墩和石堤起到了加固的作用。

蔡襄為什麼要採用這麼一種前無古人的「種蠣固基法」呢?據說這與他的一個美食愛好和無意中的發現有關。

有一天,蔡襄又嘴饞了,想吃新鮮的海產品,但負責採辦食材的管家卻病了,只能自己親自到海邊去採收牡蠣。當他來到海灘之時,卻發現以前擺放餐桌上的美味牡蠣,原來是一個疊一個地互相緊密的交織生長在一起的,形成一個堅不可摧毀的屏障。

他試著用小刀撬,但無論他怎麼用力,卻也撬不下一隻牡蠣來,這種奇特的自然現象讓他覺得非常的震撼,因此他一直銘記在心裡。

這一次要造橋,蔡襄忽然就想起了牡蠣的這種互相疊壓生長的生物現象。

當時,他正想著怎麼給大橋加固,冥思苦想之際卻突然看到牆外的垃圾堆里那一堆醜陋的牡蠣殼在陽光下發亮,就想起了自己採集牡蠣時卻怎麼也拔不下一個硬殼來的事情……

受到這種生物奇特生長的啟迪,他就嘗試著叫人在石堤和橋墩上都種上牡蠣苗子,讓它們長大後來給橋墩和石堤抵擋海水的腐蝕與衝擊。

橋墩建好之後, 蔡襄又命令工匠上山砍來了幾千根鍋口粗的大樹榦,再用繩子和木榫等方法把這些樹榦製成了能載重幾十噸的大木排,讓這些木排載著幾百塊重達三噸的巨大石板,利用海水的浮力來給橋墩與橋架鋪設上橋面。

蔡襄先是命令工匠在退潮的時候,利用槓桿的原理,把石板挪到了放在水中的木排上面,然後把木排推到橋墩用繩子固定好,等潮水一漲,木排就會載著這些石板浮上橋墩。之後,工人們就能夠藉助海水的浮力將石板鋪設好。

為了建造這一座石橋,蔡襄前後歷時七年之久,耗費白銀1400萬兩,才終於把它建成,並取名叫做「萬安橋」,以取萬世平安之意。

這一座跨越了五里江面的巨大石橋,創造性的使用了以上所介紹的兩個造橋方法,卻使它屹立千年而不倒,因而被後人譽為了天下第一橋,享譽了一千多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馮歪評歷史L 的精彩文章:

舉世罕見!古墓挖出50輛車,100匹馬,規模比美軍車隊還大
一塊墓誌證明,六百年前中國就有「航母」,自帶一個科學未解之謎

TAG:小馮歪評歷史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