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2019奧斯卡,中國影迷為何偏愛《綠皮書》?

2019奧斯卡,中國影迷為何偏愛《綠皮書》?

在中國影迷眼中,本屆入圍名單中最為偏愛的影片是《綠皮書》。它的豆瓣評分為8.9,是眾多入圍影片中評分最高的,僅有《波西米亞狂想曲》以8.8的高分可以與之媲美。但相比於這個強勁的競爭對手,《綠皮書》顯然更討人喜歡:首先它劇情設置的衝突性與喜劇效果,是符合中國觀眾口味的,黑人鋼琴家聘請一名白人混混當司機——強烈的反差必然造就激烈的戲劇性,《綠皮書》的好看因此顯得理所當然。

2019奧斯卡,中國影迷為何偏愛《綠皮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如果《綠皮書》按照《遺願清單》那樣拍,講述兩個陌生中年大叔的旅途故事,肯定無緣奧斯卡了。以輕巧的手段,去處理沉重的「膚色政治」,以幽默與溫暖,來穿透種族、階層、財富、性格差別,「我本善良」成為溝通主題,以文明的方式相處,給予各自的尊嚴……如此多元的表達願望,都通過《綠皮書》這個故事實現了。尤為難得的是,它帶給人非常愉悅的觀影體驗。它既是對以往奧斯卡價值觀的繼承,又有著常看常新的外在形式,成為大熱門不是沒道理的。

2019奧斯卡,中國影迷為何偏愛《綠皮書》?

在分量上與《綠皮書》相差無幾的《羅馬》,是阿方索?卡隆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2104年,《地心引力》為卡隆帶來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獎盃,也將他在大眾層面的聲譽帶到一個高峰。如同所有功成名就的導演都可以任性一把一樣,《羅馬》是卡隆的「任性」之作,也是他投入個人情感最多的作品。

為了高度還原童年生活,卡隆不但當了《羅馬》的編劇、導演,還兼職做了製片人、攝影、剪輯……全權操控帶來的成果是,《羅馬》打破了國境差異與文化障礙,成為能讓各國觀眾都會心一笑的作品。它更接近於一部「影迷電影」,它在電影技術方面的應用,是傳統的,也是教科書級別的。它容易讓人想起侯孝賢的《童年往事》,如果看過青年導演張大磊的《八月》,也會對《羅馬》的影像風格有所了解。只是,《綠皮書》引進國內後有望博得不錯的票房,而《羅馬》在商業收益方面,肯定沒法與《綠皮書》相比。

2019奧斯卡,中國影迷為何偏愛《綠皮書》?

整體來看今年的奧斯卡,雖是「小年」也有佳作,影迷可以各取所需。在類型、題材、敘事、技術等方面,均沒有明顯突破的奧斯卡,所能提供給觀眾的,依舊是電影所承載的那些經典功能:遐想、造夢、享受、娛樂、啟迪、思考……一部電影可以看完一個人的一生,一段歷史的全貌,一種觀點的呈現,這仍然是有益的收穫。

2019奧斯卡,中國影迷為何偏愛《綠皮書》?

新書亞馬遜獨家預售,點擊「了解更多」預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韓浩月 的精彩文章:

清爽的故鄉,不再讓人覺得「故土難回」

TAG:韓浩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