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某些手機為什麼要搶購,背後有什麼秘密?

某些手機為什麼要搶購,背後有什麼秘密?

請注意,這是一篇個人主觀想法很重的文章,很主觀!很主觀!很主觀!不一定是真相,但它或許能解開你多年的疑惑。

說到手機搶購,相信大多數人都遇到過,每次發布了一款很有性價比的機器,總是不能順利的買到,不是搶購就是預約,反正就是不能讓你買得很方便,可這是為什麼呢?難到真的是飢餓營銷嗎?我認為不完全是!

首先大部分人都會把搶購理解成:耍猴、某個核心硬體沒貨、組裝廠小出貨慢、故意營銷等幾個原因,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理由是不是成立。

核心硬體沒貨這個是有可能的,如今年的最新旗艦處理器驍龍855,除了小米在用之外,三星和其它國產旗艦全都在用,可為什麼三星從來不搶購呢?只要開賣了,貨基本都是隨買隨有。另外OPPO、vivo、蘋果等出貨超級多的品牌,也極少出現搶購現象,如果你有留意就會發現,這些品牌從來不提「性價比」這三個字。

剛剛發布的紅米Note 7用的是驍龍660處理器,這個總不是最新的處理器吧,它都快成元老了,不僅工藝成熟,而且所有環節都輕車熟路,為什麼也是搶購?

現在我們就有必要拿出「摩爾定律」了: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的。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看完上面這個定律你是不是想到了什麼?所有手機在銷售一年之後,都會出現大降價,你以為3000元的手機賣2200元,廠商賠了,其實並沒有。只是在一年之後各元器件的成本都大幅下降,所以整機的成本也有所下降,這樣一來便宜個幾百塊錢非常容易,重點是他們的利潤其實並沒有變化,說不定掙得更多了。

我們來算一筆賬,假設某個3000元的手機,成本是2800元,他賣一部手機可以賺200元。如果1個月賣出1000台,那麼一共賺了200000元。

如果以搶購模式來銷售,把這1000台分5個月賣(每個月200台),重點是元器件的成本每個月都在變化,我們按每台機器每個月的整機成本可以降10元,再來看看是多少錢:

第一個月,200台x200元=40000元

第二個月,200台x210元=42000元

第三個月,200台x220元=44000元

第四個月,200台x230元=46000元

第五個月,200台x240元=48000元

1000台分5個月搶購銷售可以賺220000元,這要比一次性賣完1000台多賺了2萬元。不要小看這2萬元的差異,別忘了我們舉例用的是1000台,而國內主流廠商一個月的走貨量少說也是幾十萬台,甚至還能突破百萬台,這樣一來搶購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也就是說越往後拖,利潤就越多。

即使遇到逢年過節會有一些小的優惠活動,這些虧出去的錢也早從時間上的差價補回來了,請記住廠商是不會做虧錢買賣的。

這裡還有一個邏輯,假設某個手機的成本是2000元,而這個廠家上來就賣2000元,表面上是在做義務勞動,可隨著搶購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成本下降,它的價格不變,很快就可以開始盈利賺錢,天下哪有不喜歡掙錢的商家?

三星、OPPO、vivo、蘋果這種廠商,他們一般不會搞搶購,因為他們的手機本身就比較貴,尤其是三星和蘋果,他們的品牌溢價很高,利潤也高,所以無所謂那點利差,基本上還是銷售策略,快速佔領市場對他們來說更重要。

另外三星、OV、蘋果、華為這幾個大廠有很強的供應鏈實力,不管是上游配件商還是組裝廠,都會有很好的照顧,不僅一次性上的量比較大,而且還可以拿到一個比較好的價格。

買一瓶礦泉水的價格和買一百瓶的價格肯定是不一樣的,何況手機這種動不動就賣上百萬件的科技產品。

除了為了延長銷售時間賺更多成本差價之外,三星、OV、蘋果、華為他們這種大廠的組裝良品率是極高的,誰也不敢怠慢,所以他們不會擔心第一批產品會出問題,除非是某個核心部件的上游廠商出問題,這種問題一出就比較大,誰也沒辦法避免,如:三星Note 7的電池「爆炸」、華為Mate 20系列的綠屏、蘋果某一代產品邊框掉漆嚴重等等,這些問題換給誰都無能為力。

而小廠商就不敢這麼玩了,如果一次性生產了100萬台,突然屏幕或什麼地方出了問題,那可真是要命的事故,這種虧損是天價的。所以為了不發生意外,通常會第一波少發布一些,如10萬台左右,先讓人們用上一周,看看情況,如果沒什麼動靜或缺陷,再發20萬台看看,如果還沒動靜,就可以大量了。

如果站在消費者角度來看的話,開賣瞬間就沒貨,等了一個月才逐漸有那麼一點貨,最後半年了才可以順利買到,其實這一般都是小廠商為了保護自己而故意為之的,這是非常合理且能理解的,換了你肯定也是這樣。

搶購既可以減少前兩波產品出問題的損失,又可以拖長銷售時間,使成本可以適當下降。

當然並不是所有小廠的產品都需要搶購,如一些百元機或是完全沒有任何特色的機器就不用,因為他們用的全都是很基礎的配件,沒有任何新東西在裡面,甚至整套組裝流程都是很常規的東西,重點是配件很多都是很老的產品,已經沒有降價空間了,拿來直接發布就很正常了,很多廉價手機會用某些廠商的庫存配件,不僅便宜而且還不用生產,重點是你幫了人家的忙,他們給你的價格就比平時更低,賣便宜手機或許比旗艦機還賺錢。

某個筆記本廠商早年也是這個邏輯,他們從各大上游廠商大批量購買過時或嚴重積壓庫存的配件,以超底的價格組裝出成品,用價格戰迅速積累用戶,結果很多人買回去發現,既不好用,也不耐用,所以口碑至今都沒辦法挽回,提到它幾乎就可以和「垃圾」畫等號了,你們知道是誰嗎?

手機行業裡面也是有這種情況的,只不過沒有筆記本那麼誇張,別再說什麼「國民手機」,「良心企業」,你的每一條評價也只不過是在被人家不同的銷售策略在牽著走。

還有一種情況,那些有線下經銷商或是網路經銷商的品牌,他們會把第一批貨中,很大一部分給到渠道合作商家手機,後者往往都會加價銷售這些新品,從而起到「補貼」的效果。

我曾經誤進過某品牌的渠道QQ群,發現他們把手機大量的發給經銷商,後者加價在網上或線下銷售,給他們的原因則是因為經銷商積壓了大量同品牌的「非手機產品」賣不出去,這算是補償。(是不是突然想明白了,不管某個手機多難搶購,淘寶或那些手機店老是有現貨,只要加錢就能買)

以下圖片和上面那一段話無關,是偶然發現的。

(2月25日淘寶截圖)看看人家的速度?你這邊還在等26號開搶,人家都已經賣出去了,買的人都發了曬單,這要是搶購的,難不成是穿越了?仔細看他的評論,這個淘寶上的店鋪明顯早就拿到機器了,只不過讓他們26號激活才行,不小心給賣了,估計原本是規定26號再賣的。

這次榮耀V20銷售初期也採用了搶購模式,我個人認為原因有兩個:

一是因為這次採用了最新的索尼4800萬像素的攝像頭,不管是優化還是在使用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問題,都需要進一步鞏固,所以如果從硬體層面出了問題,就很難修復了,第一波就適當少一點貨。

二是因為這次又用了類似「打孔」屏的新設計方案,同樣也存在比較大的出問題概率,為了避免後期維護的損失,少發一點看看情況,也就說得過去了。

華為或榮耀手機不存在處理器拖慢節奏的問題,畢竟麒麟處理器是獨家使用,不像驍龍處理器被N家分割。

其實說到底,不管手機廠商是用什麼策略來賣東西,始終目的就是為了多賺一些利潤而已,你不要懷疑手機廠商的策略,畢竟他們在定價和指定銷售策略之前,都是經過大數據分析,以及一幫拿高薪的「專家」給出的建議,至於那些公開的理由,我想聽不聽都一樣,他總不能和你說,「我們是為了多賺點錢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瓦力評測 的精彩文章:

關於小米9你們想知道什麼?趕緊進來留言
2019年會有什麼值得期待的手機出現?

TAG:瓦力評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