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千古家風|范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千古家風|范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千古家風|范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范家大院范仲淹銅像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謚號「文正」,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授廣德軍司理參軍,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等職,後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傳世。他主持的慶曆新政,後來成為王安石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間;他逐步推進教育變革,為國家選拔了大批實用人才,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流光溢彩的精神財富。

千古家風|范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范家大院正門

四川德陽范家大院

范家大院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御營鎮響石村境內,為北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教育家范仲淹後裔居住地,是德陽市境內至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為宏大的清代民居。清朝雍正年間,范仲淹的第20代孫范養源在「湖廣填四川」時從廣東攜家人入川,後經輾轉,從川東至川西,艱苦創業後在羅江縣御營鎮買下田產,落戶響石板,後由其孫修建范家大院,族人在此繁衍生息。

千古家風|范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范家大院全景

范家大院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佔地約3500平方米,共有房122間,天井12個,巷子10道,為石木結構,功能齊全,古色古香。大院左右側為民居,院前為農田,視野寬闊,前800米左右有自北向南的黃水河。大院選址背山面水,負陰抱陽,集中體現了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每年春分時節,移居外地的范氏後裔均來到這裡祭祀祖先、交流親情,謹記祖先「先憂後樂」的諄諄教誨,將范氏家規家風傳承和發揚下去。

千古家風|范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四川德陽羅江范氏老族譜

范氏家規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成為千古名篇,至今為世人所傳誦,為後世無數立志「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仁人志士所仰慕和效仿。「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詮釋了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積極進取的思想精髓。

范仲淹治家甚嚴,親定《六十一字族規》和《義莊規矩》,並且專門寫《誡諸子書》教育自家子弟。後代依其訓導整理形成了《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教導兒孫後代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教導族人要和睦共處、相扶相助。

羅江縣范氏族人謹遵祖訓,不斷完善,將范仲淹「先憂後樂」的家國情懷和「謙恭自律」的仁人志士節操融化到族人的日常規範中,並由此制定了《范氏家規》十三條、《新定族規》十條和《范氏傳統家風》八條,其內容涉及子孫教育、婚喪嫁娶、禮義廉恥、產業管理、行善布施、獎懲考核等方方面面,要求「凡我范氏族人,以上美德務必代代相傳,以保持並發揚我范氏源遠流長的優良作風」。

范氏家規家風特色有四:一是厚人倫,崇尚孝順父母、兄弟恭讓、勤勞儉樸的持家原則;二是明獎懲,凡對家族有貢獻者均以獎勵,反之則進行處罰;三是講公正,對佃戶的管理均公正無私,不亂剋扣,嚴禁中飽私囊;四是惠四鄰,對於困難的族人、鄉親均應「籌款盡善」。

●范氏家規

志高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摘自《岳陽樓記》

譯文

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甘於奉獻。

勤讀聖賢書,尊師如重親。

——摘自《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

譯文

要多讀聖賢書,尊敬老師要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樣。

且溫習文字,清心潔行,以自樹立平生之稱。當見大節①,不必竊論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

——摘自范仲淹《誡諸子書》

注釋

①大節:高尚的節操。

譯文

平時要多讀有益的書,清心寡欲,潔身自好,以此樹立良好的品德,不要玷污自己的名聲。同時要注意培養自己高尚的節操,不要隨便討論別人的是非曲直,雖博得一時小名,卻招致日後更多的煩惱和懊悔。

厚人倫

家族之中,不論親疏,當念同宗共祖,一脈相傳,務要和睦相處,不許相殘、相妒、相爭、相奪,凡遇吉凶諸事,皆當相助、相扶,庶幾①和氣致祥②,永遠吾族家人熾昌③般。

——范仲淹親定《六十一字族規》

注釋

①庶幾:希望;但願。《詩·小雅·車舝》:「雖無旨酒,式飲庶幾;雖無嘉肴,式食庶幾。」

②和氣致祥:對人謙和可以帶來吉祥。東漢·班固《漢書·劉向傳》:「和氣致祥,乖氣致異。」此處指關係和睦融洽。

③熾昌:也作昌熾,指興旺昌盛。

譯文

家族中的所有人,不論關係親疏遠近,都應當念在大家擁有同一祖先、同一血脈傳承的份上,和睦相處,不允許相互之間殘害、嫉妒、爭執、搶奪。無論遇到順境還是逆境,族中所有人都有義務相互幫助、相互扶持。希望族人和睦融洽,使我范氏家族永遠昌盛!

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過境②。

——摘自《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

注釋

①丹誠:赤誠之心。

②過境:超過界限。

譯文

在家要善事父母,為國要忠誠勇敢。兄弟之間要互相幫助,仁慈悲憫不要傷及他人自尊。

睦四鄰

禮義勿疏狂①,遜讓敦睦鄰。敬長輿懷幼,憐恤孤寡貧②。

——摘自《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

注釋

①疏狂:疏忽狂妄。

②孤寡貧:孤指幼年喪父,寡指婦人喪夫、男子無妻或喪偶,貧指貧困的人,這裡皆指當時的弱勢群體。

譯文

做事要禮義為先,不能恃才傲物,要處處謙遜,與鄰居搞好關係。要尊老愛幼,憐孤恤寡,幫助窮人。

鄉里、外姻親戚,如貧窘中非次①急難②,或遇年飢不能度日,諸房共同相度詣③,即於義田④米內量行⑤濟助⑥。

——摘自范仲淹《義莊規矩》

注釋

①非次:超乎常態的。

②急難:緊急有難。

③相度詣:親臨核實。

④義田:為贍養族人或貧困者而置的田產。

⑤量行:量力而行,這裡指盡最大努力。

⑥濟助:救濟幫助。

譯文

鄉親和姻戚等外姓人中如果有人身處窘境,遇到極大困難,或是遭遇饑荒,不能果腹度日,家族內各支派人應共同前往核實,根據實際需要,從義田所產的米中撥出一部分來進行救助。

儉養德

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字紙莫亂廢,須報五穀①恩。

——摘自《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

注釋

①五穀:指稻、黍、稷、麥、豆,這裡泛指所有的糧食。

譯文

要謙虛恭敬,廉潔自律,戒驕戒躁。寫過字的紙不要隨便亂扔,要對養育我們的五穀糧食懷有感恩之心。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純仁傳》

譯文

只有節儉可以幫助一個人廉潔清明,只有寬恕可以培養一個人應有的良好品德。

清白吏

京師少往還,凡見利處,便須思患。老夫屢經風波①,惟能忍窮②,故得免禍。

——摘自范仲淹《誡諸子書》

注釋

①風波:比喻亂子、糾紛,指官場上的坎坷與險惡。

②窮:《易》:「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指尋根究原。沈括《夢溪筆談》:「恐事窮且得罪」,指揭穿、揭發。

譯文

在京城少與別人交往應酬,凡是遇到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就要多想想是否有不利的地方。我經歷過很多波折,由於我能夠忍窮樂道,才得以消除隱患,禍不及身。

汝守官處小心,不得欺事,與同官①和睦多禮,莫縱鄉親來部下興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營私利。當看老叔②自來如何,還曾營私否?自家好,家門各為好事,以光祖宗。

——摘自范仲淹《誡諸子書》

注釋

①同官:在同一官署任職的人,即同僚。

②老叔:叔叔對侄子輩的自稱,指范仲淹。

譯文

你們做官後要處處小心,不能對人家傲慢輕侮,與同僚要和睦相處。不要讓鄉親來你的治下做生意,自己做官也要清心寡欲,不要想著為自己謀取私利。你們看看叔叔我一向是怎麼做的?有過為自己謀私利的事情嗎?我們自家要培養良好的家風,家族中所有人都要做好事,為祖宗增光添彩。

守規矩

作事循天理,博愛惜生靈。

——摘自《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

譯文

做事要順從自然法則,對生靈萬物要有博愛之心。

利貞①能載物,柔順以承天②。

——摘自范家大院享堂楹聯

注釋

①利貞:和諧貞正。《易·乾》:「元亨利貞。」

②承天:承奉天道。《易·坤》:「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譯文

和諧貞正可以容養萬物,柔韌順從來承奉天道,此幅楹聯意在告誡范氏後人要遵守規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為什麼要熟讀沉冤莫白的「四書」?
楞嚴經 第九卷 第十七講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