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兩份重要文件出台!教育補短板,要下猛葯也要重長效

兩份重要文件出台!教育補短板,要下猛葯也要重長效

央視網消息:近日,《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兩部重磅文件同步印發。文件明確了到2020年,全面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2035年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的目標,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到底要補哪些短板?要實現充分、有效的高質量教育供給,到底要靠啥?

兩份重要文件出台!教育補短板,要下猛葯也要重長效

教育補短板 差距有多大?

胡穎廉:學前教育是「煩心事」 農村教育是「揪心事」

財經評論員 胡穎廉:最主要的短板應該有兩個:一是學前教育,跟絕大部分家庭都有關,跟幸福感、獲得感聯繫緊密;二是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教育,讓人揪心。以前就報道過孩子飛索過河,類似這樣的艱難上學路,在一些貧困地區依然存在。

而當前的教育投入,又面臨著新的挑戰。第一,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民生支出花錢的地方很多,如何保證教育投入持續增長?第二,城鎮化的推進讓農村很多地方撤點並校,但這些年也有一些反向變化,很多農民又回到了本土本鄉,孩子也回來了。這對教育資源的分布、教育投入又是一個新的考驗。

高書國:公共教育供給短板依然明顯

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 高書國:第一是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仍然非常明顯,一些城郊結合部地區尤甚;第二,農村教育的現代化水平還有待提高。應該承認,經過長時間發展投入,中西部農村地區辦學水平特別是基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現代化不光要有硬體,更關鍵在軟體。很多地方教職人員質量不高是個現實問題,都需要解決吸引好的人才到農村當教師的問題;第三個短板在西部,由於各種稟賦條件,現在西部地區在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上還有很大的短板,人才流失嚴重,這些都有待解決。

兩份重要文件出台!教育補短板,要下猛葯也要重長效

胡穎廉:教育補短板 要下猛葯 也重長效

財經評論員 胡穎廉:這兩份文件,既有短期工作目標的安排,也有中長期發展戰略的規劃。針對不同問題都有相應舉措。比如,今年要穩字當頭,要防範重大社會風險,教育工作對於社會秩序穩定是有很緊密的關聯和影響的;從長期來說整個中國社會的和諧進步發展,社會結構的調整,人口階層的流動也需要教育作為潤滑劑、渠道和階梯。所以這次兩個文件實現了很好的結合,既著眼短期防範風險,更重長效,解決一些長期的制度性問題。

供給高質量 到底靠的啥?

高書國:提高教師待遇 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首要抓手

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 高書國:財政投入除了總量,還有結構問題。把錢用在提高教師待遇上,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成為教師,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首要抓手。在一些東部城市,幼師一個月就3000元—4000元,確實生活都難以保證。解決好基本生活所需才能談下一步。

胡穎廉:政府要更有作為 社會要更有活力

財經評論員 胡穎廉:社會需要更有活力,通過普惠性的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對民辦幼兒園進行補貼,更好調動社會活力來提供學前教育資源,這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兩份重要文件出台!教育補短板,要下猛葯也要重長效

高書國: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 高書國:發展信息化,一方面可以把優質的教育資源從東部輸送給西部或者農村地區,另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對教師進行培訓。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和欠發達地區之間,都可以開展教師之間的學習培訓、合作教研等等,這是既經濟又高效的路子。

胡穎廉:教育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源頭活水

財經評論員 胡穎廉:國家治理強調改革的系統性、源頭性以及整體性,教育無疑站在最起點的位置,有了教育現代化和全民整體素質的提升,才有後續的社會運行和國家治理成本的最優。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是要樹立一個理念——教育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二是在工作方法上,要更多注重政策融合,比如,職業教育如何跟產業政策融合,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如何跟城市規劃融合,增強政策協同效應,減少政策割裂帶來的不必要的成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