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見過煮熟的企鵝蛋嗎?盤點常見生物不為人知的真相

你見過煮熟的企鵝蛋嗎?盤點常見生物不為人知的真相

我們生活中看慣了的生物,其實有不為人知的超能力。把科學帶回家今天盤點了其中的一些讓你驚呆的科學趣聞,一起來看看吧!

蜂鳥的喙是一把帶倒刺的「匕首」。

大小和蜜蜂差不多的蜂鳥以花蜜為食,它們的結構色羽毛光輝燦爛,讓人誤以為它們就像蝴蝶一樣是花的天使。實際上,古代墨西哥的阿茲特克人早就洞察了蜂鳥的偽裝。喜愛戰爭的阿茲特克人崇拜蜂鳥,因為蜂鳥同樣也不熱愛和平,打架鬥毆是蜂鳥的日常。它們甚至為了更好地揍同類,不惜讓喙進化成帶鉤子的不適合吸取花蜜的形狀。畢竟,揍不飛對手,再會吸蜜也沒用不是?

@Kristiina Hurme

海豚回聲定位可能看到的圖像。

根據聲學研究儀器研發商 Cymascope 的介紹,海豚 Amaya 利用回聲定位研究了潛水員 Jim McDonough,Amaya 的回聲被一台水聽器(hydrophone)記錄下來,並且轉換成了上面這張圖。這可能就是海豚看到的潛水員的樣子。海豚的回聲定位系統應該比 Cymascope 更為精緻,因此海豚看到的潛水員可能更加清晰。

蝴蝶翅膀的顏色怎麼長成的。

毛毛蟲身上的成蟲原基(imaginal disc)就是以後的翅膀。通過手術把這塊組織切下來放到培養皿里,它們會繼續發育成為翅膀。

@UC berkeley Nipam Patel

透翅長尾鳳蝶(GREEN DRAGONTAIL)是鳳蝶科燕鳳蝶屬的一種蝴蝶,它有著半透明的前翅和長長的尾狀突。

細菌回收死掉同伴的 DNA。

2018年,發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能引發霍亂的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利用菌毛(pilus)回收死掉同伴的 DNA。細菌的抗生素耐藥性可能就是通過這樣的途徑傳遞的。

馬蹄(蹄壁真皮)里的血管。

@protegeus

你見過單細胞生物的死亡嗎?這是單細胞纖毛蟲Blepharisma生命最後(原地爆炸)的歷程。這種感光生物不太喜歡光線,如果光線太強,它們就會撲街。

@Jam"s Germs

烏賊的絢麗皮膚。

包括烏賊和章魚在內的許多頭足動物變色依靠的是色素細胞。色素細胞和神經系統相連,神經系統通過收縮肌肉控制色素細胞大小,就可以讓皮膚產生各種不同的色彩。

放大800倍的蚊子的足。

熒光珊瑚。一些珊瑚會發出熒光,因為它們的共生藻(Symbiodinium)會製造能夠產生熒光的蛋白質。

這些蛋白質的主要作用是為珊瑚的生化反應提供電子,當作抗氧化劑等。潛水時,用藍光加上黃色的潛水鏡,就可以看到珊瑚的熒光了。

@FireDive Gear

擬態松果的紋鵑(Tapera Naevia)幼鳥。紋鵑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杜鵑,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它們天性害羞,喜歡躲在樹叢里或是樹上。

見過嗎,一些鴿子能夠在空中翻筋斗。

這種能夠在飛翔時做翻身動作的鴿子品種叫做 Tumbler Pigeons(能翻筋斗的鴿子)。大約從16世紀開始,養鴿人就開始培育這個品種,用於表演。但是翻筋斗鴿子的歸巢能力則沒有被特意選育,因此它們的歸巢能力弱於信鴿,用人話說就是容易撒手沒。

腫瘤長出血管吸血的模擬圖。

和正常細胞一樣,腫瘤細胞也不能靠愛發電存活,它們也需要營養和氧氣,換句話說它們也需要血液的供養。如果沒有血液,腫瘤的大小不會超過針尖。但是它們獲取營養和氧氣的方式是,發送叫做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giogenic factors)的信號,促使血管長到腫瘤裡面。看到腫瘤這麼懂事,我們也就開始擔心了。

@Dr. Jon Heras

海星的管足(tuber feet)。

管足是棘皮動物,如海星和海膽表皮上的凸起,它們是棘皮動物的水管系統的一部分。水管系統負責運動和循環等功能。

排蜂(Apis dorsata)會使用一種叫做發光(shimmering)的招數抵禦掠食者。它們會集體向上搖動腹部,形成一波一波類似於人浪的圖案。

@DOI: 10.1371/journal.pone.0003141

顯微鏡下蝸牛的舌頭。

蝸牛的舌頭,或者說牙齒和人類的不太一樣,它們的舌頭上長著一排排的「齒片」,數量可以超過2500排。這種叫做齒舌(radula)的舌頭在蝸牛進食的時候就像吸塵器一樣貼住食物,並用舌頭上的齒片把食物磨碎。當蝸牛把舌頭收回來的時候,就可以把食物碎屑帶到身體里了。你大概不想被這種攪拌機式的嘴巴親吻吧,別怕,蝸牛吃的是植物,有時為了買房(長殼)也會吃一些石灰石。

@Louie Schawrtzberg

牡蠣清潔水質的強大能力。

一隻牡蠣一天可以過濾75-190升的水。佛羅里達海洋學會(Florida Oceanographic Society)表示,美國面積最大的河口灣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的牡蠣在數量巔峰時期在5天之內就可以過濾整個海灣的海水。

其實吧,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會導致嘔吐和腹瀉的具有超強傳染力的諾如病毒(Norovirus)也會通過人類的糞便被牡蠣和其他貝類過濾吸收,再被人類吃掉,造成諾如病毒爆發。

@Florida Oceanographic Society

翠鳥捕獵時保持頭部不動,翠鳥頭和雞頭一樣具有很高的穩定性。

2013年,菲律賓附近海域里,潛水者拍到長尾鯊(Alopias)用尾鰭「釣魚」的場景。長尾鯊甩動尾鰭的速度可以達到每秒24米,有時甚至因為速度很快,可以讓尾鰭附近壓力降低,產生氣泡。

這不是水熊蟲換殼,而是拉的樣子。

水熊蟲的便便有身體三分之一長。看它們糞鬥成功的樣子令人感覺舒適。

@Science News

企鵝蛋煮熟的樣子。

企鵝蛋的卵清蛋白的蛋白質含量只有30%,比雞蛋(55%)低很多。企鵝蛋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叫做 Penalbumin 的糖蛋白。

企鵝蛋蛋白的凝結點比雞蛋更低,有點像鴨蛋。在70年代,在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人類每年會捕捉1萬個企鵝蛋。當地人會把巴布亞企鵝(gentoo)蛋煮了再吃。據說,企鵝蛋吃起來比較腥氣。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

圖片非特別註明均來自網路。

為保護原創,參考資料儲存於石墨:

https://shimo.im/docs/ZxNBLUG4fecFuXs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超級大陸將重現地球?
元宵節邂逅超級滿月,是自然的巧合還是命運的安排?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