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辣椒地理:它如何用近400年征服中國?

國家辣椒地理:它如何用近400年征服中國?

辣椒是一個侵略者,它用了將近400年時間,才征服這個星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距今約8000年前,當北美洲的瑪雅人偶遇野生辣椒並初試雲雨情,身心立即發生化學反應,眼淚與激情狂飆。

驚喜之餘,他們將這種奇特的植物收歸囊中,悉心種植馴化,繁衍出眾多門派,成為美洲大陸調味江湖的當紅小生。

孟加拉國農民收穫晾曬的紅辣椒。新華社/西霸

500多年前,哥倫布從美洲把辣椒種子帶回歐洲。但矜持傲嬌的歐洲人,對辣椒採取了謹慎克制的態度。

或許是參與大航海的遠征軍掠奪的寶貝太多,辣椒只是在地中海周邊小範圍內種植繁衍,任其自生自滅。

明朝末年,不知是毛里毛糙的葡萄牙水手,還是神經大條的荷蘭商人,將辣椒經由海上絲路帶抵中國東南沿海

江浙和兩廣居民素來喜好清淡的飲食,對辣椒這種悲催刺激的東西並不感冒。

懷才不遇的辣椒,只好捲起行囊,跟隨鬱悶的貶職官員、風餐露宿的商販和流離遷徙的移民翻山越嶺,向中國內陸地區輾轉漂泊。

在漫長的歲月里,辣椒就像一個時間獵人,在亞洲東部的崇山峻岭中蟄伏潛行,等待合適的時機開創屬於自己的輝煌。

結冰的辣椒。新華社發(宋文攝)

辣椒,最初在中國被列入奇花異卉。明史書有載:「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

雖然花是小清新,但味道卻令人敬而遠之。

在辣椒登上餐桌之前,中國人吃香喝辣主要依賴生薑、吳茱萸、大蒜、花椒和紫蘇等傳統調味料。

辣椒的對手

生薑,多年生宿根草本,有芳香和辛辣味。原產東南亞的熱帶地區,是我國中醫主要的藥用食材之一。

生薑。新華社發(張春雷攝)

吳茱萸,小喬木或灌木,性熱味苦辛,嫩果經泡製晾乾後為傳統中藥,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之功。

大蒜,半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辣,可食用或供調味,亦可入葯。自秦漢時從西域傳入中國,經人工栽培繁育,深受大眾喜食。

大蒜。新華社記者郭旭雷攝

花椒,芸香科落葉小喬木,原產於中國秦嶺山地,味辛性熱,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等功效。

曬花椒。新華社發(張強攝)

紫蘇,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具有特異的芳香,可做調味料也可入葯,發汗散寒,行氣寬中、解郁止嘔。

採摘紫蘇。新華社記者朱旭東攝

經過一番較量,辣椒和花椒、生薑、大蒜握手言和,將紫蘇邊緣化,把吳茱萸直接踢出了飯局。

平民食材

辣,其實是從底層社會流行起來的。

起初,辣椒更多被江西、湖南、貴州等山區貧民當成鹽的替代品,老百姓用辣椒來調劑寡淡的口味,食辣的習俗隨後往相鄰的地區蔓延。

江西農民晾曬辣椒、皇菊等。新華社記者胡晨歡攝

明末清初,經歷戰亂、災荒和疫病後的兩湖地區人口大減,政府由沿海一帶遷入大量移民,農民起義軍張獻忠在四川盆地大肆殺戮,導致天府之國蕭條衰落,湖南、廣東等地的移民沿著「湖廣填四川」的路途遷徙奔波,辣椒是他們喜歡的「下飯菜」。

辣椒祛除南方的悶熱和濕冷,不僅帶給人舌尖的快樂和生存的勇氣,還賦予征戰沙場將士勝利的信心。

清朝名將左宗棠率湖湘子弟西征陝甘平亂,收復新疆,人口的流動造就飲食習俗的交融,河南、陝西、甘肅和新疆等地也逐漸接受了辣椒帶來的重口味。

清朝末年,辣椒在我們熟知的幾個吃辣大省雲南、貴州、湖南、湖北、四川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並且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婺源農民挑選辣椒。新華社記者胡晨歡攝

可以說,辣椒從一開始就是一種平民食材,一方面謙卑、隱忍、堅韌,另一方面熱情、豪爽、奔放,這也恰好是中國人國民性格的底色。

而湘楚、巴渝和雲貴地區人民性格中的要強、霸蠻和狠勇,也正與辣椒的特性高度契合。

辣椒用超強的忍耐力換取了草根百姓的歡心,從此,這種神奇的植物潛行於中國的崇山峻岭,並在華夏大地開枝散葉。

四川人習慣花椒加辣椒,稱為麻辣;

雲南人用辣椒蘸水調味,稱為糊辣;

貴州人把辣椒腌漬至酸,稱為酸辣;

湖南人愛吃原味的辣椒,稱之原辣;

西北人喜歡吃油潑辣椒,稱之香辣。

新華社/衛星社

形形色色風格不同的辣椒文化,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地域認同和心理認同,中國人由此辨識同黨,溫習鄉情,交流最淳樸的家常,撫慰困苦勞頓的身心。

民國時期,儘管辣椒在民間江湖已經獲得眾多粉絲,但仍然難以躋身主流社會。

當時的名門正派是魯菜系的孔府菜和蘇菜系的淮揚菜,並稱為"國菜"。京城的達官貴人和士紳富商請客吃飯都以魯菜和淮揚菜為正宗。

品蔥燒海參和蟹粉獅子頭才是成功人士,

吃回鍋肉和麻婆豆腐的自然是下里巴人。

這時候,辣椒就像武林少俠一樣,在蜀地苦練內功劍法。不少菜品如同新招式源源不斷被研發出來:水煮肉片、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干煸鱔片、辣子肥腸…

聯合國總部的湘菜廚師在後廚準備剁椒魚頭。新華社記者李木子攝

辣椒經過湘楚、巴渝和雲貴地區民眾的砥礪切磋,已然形成一套江湖辣味寶典,可生食可炒食,可干制、腌制,也可醬制。

辣椒雖獨具脾性卻界面友好,幾乎可以和所有的食材搭配,生髮出別具一格的風味,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第一印象。

辣椒在中國不斷進取,開疆拓土的同時,我國的民間辣椒學界也屢屢獲得重大理論突破:

有人認為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最終被曾國藩的湘軍剿滅,是因為廣西人不如湖南人更能吃辣。

有專家發現紅軍長征走過的路線,江西、湖南、桂北、貴州、雲南、四川、陝西、甘肅……竟然與辣椒在中國傳播的路線高度重合。

還有人開玩笑說:紅軍長徵到陝西就不走了,是因為再走就吃不到辣椒了?

然而,辣椒真正建立自己的「共和國」,卻是近三十年的事情。

貴州村民製作糟辣椒。新華社發(羅星漢攝)

20世紀80年代,中國私營經濟活躍起來,隨著老百姓錢包的鼓脹,各類餐館也雨後春筍般湧現。

先富起來的廣東人把粵菜帶到各地,人口流動的頻繁也將四川、湖南等地的美食風味帶往異國他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辣菜在很多不食辣的地區開始成為流行菜。

在北京、深圳等地,川菜館、湘菜館成為熱門餐廳,從街邊小店到豪華酒樓應有盡有。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三次辣味衝擊波:第一次是水煮魚,第二次是麻辣香鍋,第三次是麻辣小龍蝦。

新華社發(周海軍攝)

在某種程度上如同著名的解放戰爭,波及面之廣,涉及人數之眾,改變國人口味之深刻,都是前所未見。

經此三大戰役,辣椒用重口味改寫了中國美食江湖的版圖。

辣,漸漸變成一種國民口味

在辣椒一統江湖的進程中,居功至偉的主力軍團陣容有:敢為天下先的湖南人,堅守原辣的江西人,用麻辣口味和紅湯火鍋爽翻世界的川渝人,讓辣椒醬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貴州人,把辣味鴨脖店開遍全國各大車站機場的湖北人......

成都廟會上的百人大火鍋。新華社發(邵興攝)

各種地方勢力也不可小覷,他們在大江南北開闢了眾多的辣味根據地,使這種草根口味如星火燎原一樣散布在華夏大地。

浙江,衢州人在浙菜的基地上建立了一個橋頭堡,用鮮香辣的「三頭一掌」(兔頭、鴨頭、魚頭和鴨掌)攻城掠地,橫掃沿海地區之外的浙江大部分地域。

河南,不僅辣椒種植面積領先全國,還不聲不響地用麵粉和辣椒仿造出宇宙超級零食「辣條」,力壓原產地湖南,走出國門征服了眾多歪果仁。

廣東北部的南雄,辣椒在粵菜的地盤上嵌入了一個楔子。嗜辣如命的南雄人幾乎餐餐有辣,無菜不辣。梅嶺鵝王、辣椒酸筍燜鴨、辣椒酸筍炒大腸、辣椒爆炒牛百葉、辣椒炒田螺、辣椒酸筍茄子...單是看菜譜就令人垂涎欲滴。

東北,洮南辣椒佔據了韓國80%的市場,直接影響當地辣白菜的口味與價格高低。

福建人默默地研發出秘密武器「神椒一號」,助力沙縣小吃在全國各地安營紮寨。

福建農民晾曬辣椒、玉米等農產品。新華社發(王旺旺攝)

海南,用黃燈籠辣椒出奇制勝,讓那些號稱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的膽壯者都開始懷疑人生。

新疆料理不是中華菜系的主流,不過香辣濃郁的羊肉串大盤雞,如今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吃。

曾經有美國的偵查衛星拍攝發現:每年特定時間段,新疆地區總會出現大面積紅潮,外國軍事分析家以為中國又在搞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實驗,趕緊派遣各種專家、間諜刺探,最後發現是中國新疆地區在大面積晒成熟的辣椒。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霍拉山下的紅辣椒。新華社發(確·胡熱攝)

辣椒為什麼能在中國逆襲成功?

廣泛發動貧民,建立地方割據,

農村包圍城市,最後收穫天下。

這是當今中國人都熟知的革命成功路徑,

也是辣椒在中國生存競爭與進化的路徑。

辣椒的出現,顯然不是為了解決人類的飢餓問題,如稻、麥、玉米和土豆;也不是用甜蜜來向人類獻媚,如牡丹、玉蘭、和玫瑰。

我們這一代人,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經受了太多的無常與無奈、波折與沉浮,經常身不由己,總是言不由衷,卻要舉杯佯笑,竭力攀高,惟恐被命運的浪濤打翻湮沒。

這個世界都在快變,越界,打劫,顛覆......

我們太需要一種合法的毒藥,刺激胃口,激活血脈,緩解焦慮,張揚精神,舒展心性......

辣椒,應時而生。它是一劑靈驗的偏方,承擔著撩人偷歡的使命。

美國芝加哥,左瑞達·奧爾蒂斯切辣椒調製香水。新華社/路透

科學家揭示了辣椒走紅的秘密:辣其實不是味覺,而是一種痛覺!

在人體中有一些特定的神經受體,能與辣椒素結合,給味蕾和消化道帶來「燒灼感」,疼痛刺激的信號傳導到大腦,會誤導大腦錯誤地認為「受傷了」。

為了安慰「受傷的」身體,神經元會釋放出一種叫「內啡肽」的止疼激素,而這種釋放,很大程度上會給人類帶來愉悅與快感。

痛並快樂著,就是中國人的生存哲學,也是辣椒的極致美學。

湖南辣椒企業工作人員晾曬辣椒。新華社發(李建新攝)

無辣不歡

辣椒在中國的流行

某種意義上是一場庶民的勝利

辣椒陪著我們共克時艱

一起度過無數荒涼的歲月…

【往期文章】

監製:易艷剛 | 責編:劉小草 | 校對:趙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攀比成風!有農民春節8萬買煙花,有人被炸「皮開肉綻」
大宋「戰狼」辛棄疾:哥就是這麼能打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