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科技巨頭爭相落戶 AI助力上海構建「城市大腦」

全球科技巨頭爭相落戶 AI助力上海構建「城市大腦」

人工智慧正在深入城市的核心,並逐漸成為掌控城市動脈的「大腦」。2017年以來,上海出台了大量針對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通過對人工智慧技術服務方的扶持,推動上海人工智慧產業在應用方面落地。

如今,這些措施已初現成效,上海不僅是全球科技巨頭爭相落戶的國際性科創中心,且正在成為國內對技術創業公司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根據上海發布的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將實現1000億元的收入(2017年上海人工智慧領域的年收入為700億元),並吸引至少10家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人工智慧企業落戶;到2030年,上海要引入20萬科技型企業家,3000家天使投資機構和超過100個風險投資基金。

國際巨頭爭相落戶人工智慧島

今年1月17日,IBM中國上海總部及研發大樓在新建的張江人工智慧島啟用,成為該區域建成後的首家進駐公司。IBM人工智慧、Watson、雲計算、物聯網、量子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將在這裡生根落地。

「浦東的發展離不開外資企業的參與,包括IBM在內的外資企業,不僅是浦東開發開放的見證者,更是浦東建設世界一流城區的參與者。人工智慧將成為浦東發展的新引擎,將是浦東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優先選項之一。」上海市浦東新區副區長管小軍稱。

管小軍介紹,浦東目前匯聚了130多家人工智慧企業,占上海人工智慧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在IBM進駐張江人工智慧島之後,還將有微軟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實驗室、阿里巴巴上海創新中心、英飛凌等重點項目陸續開張。

據介紹,張江人工智慧島未來將集聚一流的產業集群,從地域上聯結打通張江南北創新走廊,串聯起科學研究、數字智能、生命健康和科技商務。未來,張江將以人工智慧島為主軸,把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VR和AR等數字產業項目加快在張江中區集聚,將技術和應用擴散至整個科學城,與其他產業交叉融合,有望在三年內使張江的數字產業規模由當前的2000億元攀升至3000億元。

「IBM見證、參與了上海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也得益於上海這幾十年的發展。」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未來,我們希望深度參與上海的發展,IBM不僅要坐落在上海,更要貢獻於上海的未來發展。」

張江集團董事長袁濤稱:「國際巨頭紛至沓來,表明張江在成為引領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平台上具有巨大潛能。張江有非常雄厚的產業基礎,比如已經有非常完善的集成電路產業、生物製藥產業。」

他介紹,目前已經有16家企業入駐張江科學人工智慧島,包括IBM、微軟、中國移動大數據、阿里的企業、匯納科技、德國最大的在線醫療數據公司等。人工智慧島作為一個全域的生態島,覆蓋了人工智慧的各個環節,包括硬科技的晶元、演算法、商業應用等,未來也會成為一個人工智慧化管理的「無人島」,島上的物業設施、配套管理均會實現管理智能化。

賦能傳統行業仍「大有可為」

上海市科學研究所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迎春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上海發展人工智慧的企業有兩類,一類是以人工智慧為主業的企業,比如依圖科技、雲之聲、商湯(上海)、寒武紀(上海)等創業企業,一般是技術團隊創業,在人工智慧領域擁有比較豐富的技術積累,發展思路是以人工智慧特長技術為核心,在企業和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應用。這類企業面臨多方面的應用挑戰,包括大多基於國外的技術平台開發、需要不斷開拓新的商業落地領域以及行業數據的獲取難度。

「還有一類是應用人工智慧為主業賦能的企業,例如上海汽車、上海電氣、上港集團等,一般是行業龍頭企業,擁有數據、領域知識和市場等先發優勢,發展思路是以我為主、整合相關智能技術,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王迎春稱,「這類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會否把智能化放到企業發展戰略層面布局,以及整合運用新技術的體制機制。

王迎春建議,上海可以從科技、產業和規則三方面著手打造世界一流的人工智慧發展生態,構建「上海大腦」,發展智能實體經濟和智能服務經濟,引領智能社會建設和政府智能治理能力建設,打造全球人工智慧人才和企業集聚區和創新策源地。

根據貝恩公司給上海市長的建議,上海在技術領域的雄心壯志可以為城市帶來優勢,上海應聚焦貿易便利化技術及其應用,最終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貝恩的研究數據顯示,在過去三年里,上海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貿易值已超過人民幣5000億元(約760億美元),佔全市貿易總額的20%。

初創企業助力打造「城市大腦」

2017年,上海啟動了腦科學與類腦智能市級科技重大專項,布局了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和「類腦晶元與片上智能系統」功能型平台。這些布局為攻關前沿核心技術、建設創新策源高地打下了良好基礎。

思必馳和中芯國際旗下專業投資公司中芯聚源合資公司深聰智能聯合創始人吳耿源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上海的優勢是擁有半導體完整的產業鏈,從晶元設計到晶元製造、封裝、測試,在硬體端擁有完整且成熟的生態體系。」

吳耿源表示,未來人工智慧的世界是軟硬體一體化、提供演算法加晶元、集成優化特定架構的解決方案。「在上一個以軟體為主場的互聯網時代上海缺席了,現在上海應該善用在半導體硬體上的優勢、擴展並延伸進入軟硬體結合的下一個主戰場,人工智慧晶元會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上海也催生了一大批人工智慧晶元初創企業,其中以寒武紀和商湯科技最為突出。2016年就入駐臨港的明星企業寒武紀成立兩年後就於2018年5月發布了兩款晶元產品——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寒武紀1M、雲端智能晶元Cambricon MLU100及板卡。

寒武紀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近年來臨港符合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上下游企業不斷增加,其中有不少甚至已和寒武紀形成一定合作。與此同時,臨港當地的一批重點高校,也為企業輸送了不少優秀的人才;此外,寒武紀與各高校的科研團隊也形成了深入的合作,共同助力人工智慧晶元研發。」

作為2018年全球融資規模排名首位的商湯科技,2017年11月就已經與上海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上海打造全球研發總部等四大功能性總部。目前,上海商湯員工從14人增加到超過500人,其中研發人員近350人。

商湯科技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稱:「和上海市政府的合作,是科技主體和本地平台的結合,是技術與模式結合的突破。『造腦』是人工智慧領域核心差異化的重要內容。自成立以來,商湯就致力於人工智慧底層框架搭建,自主搭建了深度學習演算法平台和深度學習超算中心,為原創人工智慧演算法與技術的迭代升級提供支持,為商湯帶來更多的時間窗口形成技術壁壘。」

目前,商湯科技首個大型人工智慧研發項目「商湯上海人工智慧超算中心原型機項目」已經落地。完全建成後,計算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據介紹,該項目將以商湯自主研發的Parrots深度學習平台為核心研製國際領先的人工智慧超算中心原型機,推動實現人工智慧核心演算法的突破,促進人工智慧技術與行業應用的快速結合。

羅蘭貝格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江浩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中美是全球人工智慧的領頭羊。但是與美國相比,中國還有不少發展的空間。主要是在人才儲備和基礎研發方面,中國的研發人才數量只有美國的一半。中國仍然缺乏服務科創企業和院校機構的商業諮詢中介,在產業化方面還有待加強。此外,政府在數據的開放方面還有所可為。」

政府能夠為人工智慧提供更大的「應用場景」。當前,人工智慧落地應用主要集中在安防等公共領域,公共部門市場對人工智慧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上海的政府數據公開和數據中心建設,已經取得一定成績。

據介紹,政府提供應用場景可以是數據公開的一種有效手段,應用場景比數據更加豐富和立體。比如,為了改善營商環境,很多地方政府要求盡量減少去政府窗口的次數,這就客觀要求數據之間的聯通和共享。同時也意味著,很多智能化技術有了應用場景,將帶動更多的後續創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四輪驅動,粵港澳大灣區將這樣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美國政府停擺危機暫緩道指大漲超200點,歐洲汽車股走強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