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民黨將領宋希濂被俘始末......

國民黨將領宋希濂被俘始末......

作者:張衛 冉啟虎 畢克

來源:

國民黨將領宋希濂被俘始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二野大軍在解放戰場上捉過不少國民黨俘虜

國民黨軍重慶戰場主帥宋希濂是怎樣被俘虜的

入檔理由

「七十二戰,戰無不利;忽聞楚歌,一敗塗地!」

這是1949年12月,當我軍向重慶進攻時,重慶戰場國民黨軍主帥宋希濂在西逃路上,他手下警衛排一個有文化的士兵自語的一首口占。士兵叫萬朝生。「我聽後不由打了個冷戰,覺得這是一個不祥預兆。想到楚霸王的烏江自刎,想到石達開在大渡河的結局,聯繫自己的處境,看來是很難擺脫覆滅的命運了!」多年後,宋希濂回憶說。

就在西逃前一個月,宋希濂還是國民黨軍重慶戰場的主帥,擁兵10萬,下轄14兵團的第79軍、122軍、124軍和20兵團的第2軍、15軍及第118軍。在蔣介石固守西南的算盤中,黃埔一期畢業的宋希濂是其嫡傳弟子、左右二臂(另一臂是胡宗南),但人民解放軍卻堅決、徹底、乾淨地將它砍掉了——主帥狼狽逃竄,最後在大渡河畔被俘。

驚弓之鳥 每個人都在打小九九

1949年,宋希濂經歷了一生中很爽又很不爽的日子,時間剛好一年。

年初,蔣介石考慮西南防禦急需得力人手,將宋從新疆調往湖北宜昌,出任川湘鄂邊區中將綏署主任,宋感激涕零。自北伐起,他跟隨校長東征西討,打紅軍、打日寇,沒想在國共大決戰的關鍵時刻,竟被蔣介石投放新疆坐冷板凳。這次重獲啟用,宋既感恩,又不敢掉以輕心,畢竟,川東門戶得由他守。

1949年11月1日,我軍在川湘邊境發起猛攻,一舉突破敵防線。直到11月7日,被打懵了頭的宋主帥才清醒過來,急忙向烏江西撤,企圖在彭水、武隆組織防禦,憑烏江天險阻止解放軍。11月14日,蔣介石從台北飛重慶。次日,報喪電報便到了:「貴陽於今晨失陷。」臉色鐵青的蔣介石脫口大罵:「前方將領無能,黨國事業就敗在這群飯桶手裡!」

罵歸罵,為給前線將領打氣,他親自修書,命蔣經國攜信去找宋。16日,蔣經國在武隆江口鎮見到宋希濂。宋決定在白馬山阻擊共軍,但自21日白馬山大戰開始(本報5月4日曾詳細報道),宋部被殲3萬餘人,殘部於23日如驚弓之鳥撤到南川。

當晚,宋希濂召集副參謀長羅開甲、122軍軍長丁樹中、124軍軍長顧葆裕等開會,商討出路。「目前我們已山窮水盡,後面有數十萬共軍步步緊追,前面則是重慶。怎麼辦?」話至此,他打住了,想看看眾人態度。

「仗打成這個樣子,我們有何顏面去重慶?事情明擺著,西南保不住了,總裁也毫無辦法。到了關鍵時刻,總裁等大員們坐飛機一走了之,我們還得自尋出路!」羅開甲介面道。

「大難當頭,難道只有向共軍投誠嗎?」顧葆裕不置可否地問。

提到「投誠」,122軍軍長丁樹中堅決反對:「不能上共軍的當,他們現在說不殺頭,哪知道以後殺不殺?」丁樹中,原國民黨憲兵3團副團長,殺害過許多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所以他極力反對投誠。

幾個人商量來商量去,最後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

可往哪裡走?

鄧小平笑言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宋希濂提出方案:第一步,西昌;第二步,滇緬邊境的騰衝;先繞道峨眉以西,再沿樂山到西昌下雲南。為減小目標,西逃人馬分三個縱隊,由宋希濂、顧葆裕、丁樹中分頭率領,約定好集合地點,並從即日起電台一律停用。

自此,國民黨軍隊重慶主帥宋希濂一頭扎進川南的崇山峻岭,沒了音訊。

蔣介石、張群都在找宋希濂,但不知其去向。

劉伯承、鄧小平也在找,最終找到了他。

這是20多天後的事了。1949年12月11日,由貴州北部入川的二野5 兵團第18軍逼近川南重鎮宜賓,駐防的國民黨第72軍軍長郭汝瑰起義。12日,我18軍得知,宋希濂於6天前率殘部從宜賓渡岷江西逃。這一重要情報火速彙報到二野司令部。

此時,重慶已解放,進駐山城的劉伯承、鄧小平接報後相視而笑。鄧小平笑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他跑不出我們的手掌心!」

參謀長李達迅速查看了地圖,說:「目前距宋希濂最近的部隊是18軍52師。」劉伯承隨即下達命令:「給張國華髮報,令52師立即追擊,活捉宋希濂!」

接劉鄧首長的特急電報,我18軍軍長張國華當即命令52師155團由宜賓向沐川方向追擊。12日黃昏,155團銜命西進,團長兼政委陰法唐,是1938年參軍的老八路,他後來擔任過西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成都軍區副政委,授中將軍銜。追殲宋時,陰才27歲。

再說宋希濂,他是在綦江與其他將領分手的,時間是11月24日。宋先派人回渝,讓辦事處處長冷培元將存放在重慶的3000兩黃金運到綦江,自己則帶部下連夜西逃。為隱蔽目標,宋丟棄了汽車等一切重裝備,換上草鞋,其逃遁路線是:綦江—李市—白沙—朱家沱—萬定場—石洞鎮—懷德鎮—趙化鎮—宜賓……

兵貴神速 米剛下鍋抓起來又追

12月6日黃昏,宋希濂等到達宜賓以東牛喜場,本打算在此休息,第二天去宜賓城買些給養,不料到半夜衛兵來報:駐守宜賓的郭汝瑰部秘密派出一個團,正向牛喜場開來,行動非常可疑。宋下意識地覺察:「郭汝瑰深夜派兵,必定是受蔣之命來解決我們的!」立即命令部下開拔。

但他哪裡知道,郭汝瑰此時正積極策划起義,所派一個團是為了捕捉宋希濂,給起義增添一分光彩。8日,逃到高家場的宋得知郭部投共的消息,更感末日來臨,立即吩咐羅開甲召集隊伍,他要做最後一次訓話。

殘部很快集合在一個破廟裡。宋希濂悲愴地說:「各位弟兄,現在我們的處境,不說大家也很清楚。在軍事上,我們是徹底失敗了。我要坦率地告訴大家,前面的處境會更加艱難。現在,我們計劃翻過大雪山,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願隨我走的,便同甘共苦;不願走的,我不勉強,可就此分手,自謀活路……」

古廟裡一片抽泣,宋也流下淚水。

14日,宋率殘部進入雷波、峨邊山區。下午2時,他們來到鍵為縣清水溪鎮,而追擊的155團也進至鍵為縣境。兩天的急行軍,解放軍超過了敵人4天的路程,該團前衛2營正生火做飯,擔負警戒的6連抓到了宋部遣散的一個參謀,經審訊,俘虜供認:宋希濂正在西北5公里外的清水溪鎮。營長鄭傳壽一聽跳了起來:「快,全殲殘敵!」於是,戰士們抓起鍋中夾生的米飯,邊吞邊向清水溪追去。

但宋希濂已於兩個小時前逃走了。

當晚,陰法唐率主力趕到清水溪。是夜,團黨委決定:不怕孤軍深入,堅決消滅殘敵!

大渡河畔自殺未成 做了俘虜

15日上午,155團主力在清水溪西南包圍了宋希濂部後衛,經一小時戰鬥,殲其大部,宋與警衛排脫逃。其後數天,155團在後邊緊追,宋在前面飛逃。

19日上午,殘兵敗將終於趕到了峨邊縣大渡河畔的沙坪鎮。

沙坪鎮,是宋希濂事先約定的三路縱隊的會合點。顧葆裕率部已在6小時前趕到,丁樹中的另一路則於15日深夜在鐵爐場被我軍圍殲。令宋驚喜的是,羅文山(宋的補給司令)還帶著幾十輛卡車和1000殘兵也趕來了。

但他高興得太早!這時二野5兵團第16軍一部已進至峨邊,當軍長尹先炳得知宋希濂已逃到這裡,立即命令第47師139團參加追擊。

當天,139團在團長徐仲禹率領下,先解決了作後尾掩護的羅文山部,然後勇猛穿插,追上了還未走遠的宋希濂指揮部,一舉殲滅他身邊的警衛排。混亂中,堂堂國軍中將司令官宋希濂感到投降可恥、逃跑無望,遂拔槍自殺,被警衛排長攔住,做了俘虜。

12月20日,宋希濂被押解到設在峨邊縣新場鎮的155團指揮所。他打量著幾天來一直窮追不捨的陰法唐,問:「你是軍長?」

「不是。」

「那你是師長?」

陰法唐淡然一笑,說:「我不是軍長,也不是師長。我是18軍52師第155團團長。8天來,追你們的就是我們團。確切說,真正投入追擊的兵力,只有800人!」

宋希濂聽罷長嘆一聲,懊喪地癱在椅子上。

史實是,當宋希濂以民族存亡為己任時,他是一代抗日名將;當他與人民為敵後,成了蔣介石的鷹犬。此後,這位國民黨著名戰將經共產黨改造,改惡從善,轉變立場,走上新的人生道路。

延伸閱讀——宋希濂手下兩位主將 鍾彬和陳克非的命運

重慶戰場上,宋希濂手下還有兩位主將:

鍾彬,廣東興寧人,1900年生,黃埔一期畢業。1942年1月任第71軍軍長。1949年任14兵團司令,同年11月在涪陵被俘,12月底在北京景山關押期間跳崖自殺。

陳克非,浙江天台人,1903年生,黃埔第五期畢業。1944年任中國遠征軍第9師師長,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及遠征印緬抗戰。1946年起先後任第15軍代軍長.第二兵團第5軍參謀長,第2軍軍長,第20兵團司令。1949年12月24日在四川郫縣率部起義,後任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高參兼第50軍副軍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著有《光榮的抉擇》等書。(感謝《天下之脊》供圖)

(特别致謝:本報6月4日重慶珍檔《彭水大火》的題圖為武隆縣國稅局郭波攝)

□ 記者 張衛 冉啟虎 畢克文·圖整理

如果您有相關法律問題,請您通過私信平台向我們提問,小編將竭力為您解答,但意見僅代表小編個人意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