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最會忽悠的大臣,靠忽悠成封疆大臣,最終也因小聰明進入大牢

晚清最會忽悠的大臣,靠忽悠成封疆大臣,最終也因小聰明進入大牢

清朝是一個恥辱的朝代,也出現了許多賣國求榮的叛徒,很多官員都留下了一世罵名。不過也有一些清朝大臣,他們沒有勾結列強,卻背負了這些罵名,比如琦善。

琦善是一個我們經常能夠在歷史書上看到的名字,他是清朝重臣,位高權重。琦善性格機敏,聰明能幹,而且他很會察言觀色,懂得如何說才會讓上面的人更滿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會「忽悠」,因此他的仕途很順。

晚清最會忽悠的大臣,靠忽悠成封疆大臣,最終也因小聰明進入大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英國與清政府開戰後,運用戰術避過廣東,轉而攻擊防禦薄弱的浙江定海,然後一路北上,直逼天津。天津是琦善的地盤,英國人來了,琦善自然跑不了。琦善是一個聰明人,他不像道光一樣年輕熱血,他知道英國人的強大,所以他一直不主張與英國人開戰。

因此當英國人讓琦善遞交國書時,琦善立刻答應,並將國書遞交給道光。道光拿到國書的翻譯版本一看,原來來勢洶洶的英國人是氣不過林則徐在廣東對英國人的打壓,要求對他嚴懲,而不是要求清政府割地賠款,這讓道光非常開心。然而道光不知道的是,他手中的國書早已被改動,有人將原文中關於「割地賠款」的條約給刪除了。道光就這樣被欺騙,他立刻給琦善下令,讓他告知英國人,自己一定會秉公處理,為他們做主的,讓他們趕快退兵回去。

晚清最會忽悠的大臣,靠忽悠成封疆大臣,最終也因小聰明進入大牢

琦善一看諭旨便知道此事不對勁,英國人打下定海,逼近京城,不可能只是為了懲罰林則徐,要求清政府割地賠款才是他們真正的意圖。但琦善自然不敢跟道光說這種話,可是如何讓英國人退兵又成為琦善的難題。琦善最終想出了辦法,他決定繼續用自己在官場上的那一套,先忽悠再說。琦善找來英國大使,跟他們說道光帝已經知道了他們的要求,答應和談,但是要求英國立刻退兵。英國人聽完非常開心,如果能通過和談更好,因此英國人答應退兵,但他們卻在定海留下了四千人的部隊,以防清政府有詐。

晚清最會忽悠的大臣,靠忽悠成封疆大臣,最終也因小聰明進入大牢

道光一開始看到英國人退兵還特別滿意,為了表示誠意還嚴懲了林則徐。道光覺得琦善有功,便革了林則徐的職,任命琦善為兩廣總督,並讓他負責與英國人接觸。可是後來道光知道英國人還在定海留有部隊後震怒,他覺得自己已經表現出足夠的誠意,也已經嚴懲了林則徐,英國人這樣做是背信棄義,因此道光立刻命令伊裡布率軍攻打定海,打退英軍。

其實當時在定海的英軍已經舉步維艱,本來人數就不多,加上水土不服,很多人都生病失去了戰鬥力,如果清軍攻來他們根本無法抵擋。但伊裡布卻因為懼怕英軍而不敢進攻,並不斷找各種借口來拖延時間,憤怒的道光直接革了伊裡布的職。

晚清最會忽悠的大臣,靠忽悠成封疆大臣,最終也因小聰明進入大牢

而此時琦善也已經到了廣東,因此道光決定讓他去與英國人談判,解決問題。英國人要求清政府割地賠款,琦善臨走之前道光給他留過底線,琦善自然不敢答應。惱羞成怒的英國人旋即率軍攻打虎門,很快攻破第一道防線,逼近最後一道防線。

琦善知道清軍抵擋不住英軍,他更知道一旦廣東失守,自己必定會被道光嚴懲,因此琦善連忙找到英國人,表示清政府願意談判。英國人派人與琦善談判,要求清政府割讓香港島並賠款,琦善一概同意,英國人非常滿意,但他們卻不知道,琦善根本就沒有得到道光的授意。

晚清最會忽悠的大臣,靠忽悠成封疆大臣,最終也因小聰明進入大牢

琦善這樣做其實並不是與英國人勾結,想要賣國求榮,他只是想先穩住英國人,然後再上報給道光,道光肯定不會同意,到時候琦善再跟英國人說清楚,這一來一回就多了許多可以斡旋的時間。這其實是琦善和其他許多清朝大臣經常乾的事情,但琦善卻沒有想到英國人竟如此決絕,他們在沒有得到簽字畫押的條約文書的情況下竟突然攻下香港,並將琦善答應的條約公佈於眾。

道光聽到這個消息後自然非常憤怒,他立刻要求琦善說明事情由來,解決問題,並準備調兵遣將與英國人決一死戰。但琦善知道英國人的厲害,明白清軍不是英國人的對手,因此他跟道光說自己完成不了這個任務,請道光另派他人。琦善的態度徹底惹惱了道光,他派人嚴查琦善,認為他勾結列強出賣清政府。其實琦善不過是聰明過了頭,弄巧成拙罷了,賣國是談不上的。

晚清最會忽悠的大臣,靠忽悠成封疆大臣,最終也因小聰明進入大牢

但官場就是這樣,琦善一失勢,昔日的同僚不僅沒有替他說好話的,還有許多人彈劾他賣國,道光一怒之下直接下令對琦善抄家,琦善也被關押在大牢里。琦善依靠自己會「忽悠」的本事成為清朝重臣,但他卻因為小聰明最後落得個抄家入獄的下場,也算罪有應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一個字賣一千塊大洋,他是溥儀最忠心的臣子,因一次選擇功名全毀
中國這對父子真牛,父親抗日救國成開國上將,兒子抗震救災是中將

TAG:曉雨歷史觀 |